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海底扩张和板块学说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8-15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魏格纳的漂移说,给后人的启示极大,实际上为板块理论打下了基础。可惜魏格纳还没有来得及对漂移的动力机制作出符合解释就死了。但科学总是向前发展的,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根据英国霍姆斯“大陆是被动地在地幔对流体上漂移”的论述,提出了“海底扩张说”,把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推到一个新阶段。

  大家知道,我们的地球分三层,表层叫地壳,平均深度有40 公里,中层叫地幔,有2900 公里,占了地球质量的68.1%。里层叫地核,最厚,有3071

公里,但只占地球质量的20%左右。整个地球就像一个鸡蛋一样,地壳相当

蛋壳,地幔好比蛋白,地核就是蛋黄。地幔由硅镁物质组成,温度很高,压

力极大,地幔物质处于熔融状态,就像沸腾的钢水,不断翻滚、对流。当地

壳的某一部分受不住地幔的压力时,熔融物质不断上涌,地壳便不断增厚,

再往上升,在陆地上就形成横亘的山脉,在海洋中就形成高耸的海岭。大洋

中脊的出现和大洋底盆的更新,都是地幔对流,熔融物上涌的结果,据此,

赫斯和迪茨得出结论:由于地幔对流,熔融物上涌,洋底以中脊为轴,不断

向两侧扩张,洋盆逐渐扩大,从而提出海底扩张学说。洋底在扩张的过程中,

其边缘遇到强大的阻力,扩张便受到阻碍,这时地壳的一部分,钻入地幔之

中而被地幔熔化、吸收、形成很深的海沟。又由于挤压的作用,海沟向大陆

一侧会顶翘起来,成为岛弧,使海沟与岛弧形影相随。这种奇妙现象,从发

生发展到结束,大约需要两亿年。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至少有30 亿年历史

的大洋,洋底却总是那么年轻,总难找到超过两亿年的古老岩石。

1968 年法国人勒皮把“海扩张学说”发展成为“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都认为地球表层是漂移着的,但它们的机制并

不相同,后者认为是硅铝层在硅镁层上漂浮,而前者则认为岩石圈在地幔软

流圈上漂浮。

什么叫岩石圈呢?原来地幔上还有一层物质结构,跟地壳一样坚硬,它

的厚度(包括地壳在内)有75~100 公里,这个区域就叫岩石圈。岩石圈下

面才是软流圈,软流圈下面又变得十分坚硬,叫做“中圈”,中圈之下才是

地核。因此大陆漂移并不像魏格纳所说的那样是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上,也

不像海底扩张学说所说,坚硬的地壳驮在整个地幔对流体上,被动地缓缓漂

移,而是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圈的对流体上,无论大陆或洋底都随着岩石圈的

漂移而漂移。

勒皮雄把整个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

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由于这几块岩石圈的面积大得

很,而厚度只有75~100 公里,很象几块板子故称板块。这六大板块,并无

海洋陆地之分,非洲板块既包括非洲大陆也包括它东西印度洋的一部分,和

西面的大西洋一部分;美洲板块既有绝大部分美洲在内,也有大半个大西洋

在内。这六大板块有的相背而行,两板分离界线便是大洋中脊,那里经常出

现地震、中央裂谷等过去无法解释的怪现象。有的相向而行,地壳因而产生

褶皱,地层隆起,连绵不断的高山便出现了。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相向运动,

喜马拉雅山便拔地而起,成了世界屋脊。

板块学说不仅能解释陆地山脉的形成,而且能解释整个陆地上的海洋里

的各种地质现象。它彻底打破了海陆固定不变的传统地质观念,使地球科学

理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从大陆漂移说到海底扩张进而到板块学说兴

起,人们称这是地球科学上的革命。

  本文标题:海底扩张和板块学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49/1009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49/10098.html

    标签:海底扩张板块学说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