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土壤的分区-蒙新草原-荒漠土壤区域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7-25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本区域位于中国西北,东起内蒙古东部,西至新疆西部边陲,东西长近3000 公里,但南北宽仅400~1300 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3.4%。自然条件东、西之间的地带性差异,远比南北之间的地带性差异显著。自东至西,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水分条件愈来愈差。年降水量由东部的450 毫米,向西到达内蒙古中部逐渐降为150~300 毫米,更西越过贺兰山,多数地区不过100 毫米上下,一些被高山包围的内陆陷落盆地,更少至25 毫米以下,成为中国最干旱的地区。按水分条件说,本区域东部属于半干旱气候,西部属于干旱气候。若按热量带来说,内蒙古和北疆属于中温带,南疆、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属于暖温带。

  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生长不同的草原植物,形成黑钙土、栗钙土,棕

钙土和灰钙土等草原土壤。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生长不同的荒漠植物,形成

灰漠土、灰棕漠土等荒漠土壤。此外,还有盐土、碱土和风沙土。但是还应

指出,在山地垂直带上的阴坡或半阴坡,由于水分条件较好,长有森林,土

壤为灰褐土等;在人工引水灌溉的地方,土壤为灌淤土等。

本区域土壤利用的方向应该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这是由于气候和土

壤干旱所决定的。境内不仅干旱,而且风大,加上土质偏沙,所以过度放牧

和盲目开荒,当自然植被遭受破坏后,便会风起沙飞,使土壤沙化,为害甚

大。这里已有十几亿亩难以利用的沙漠,因此合理利用草原,防止风蚀就显

得十分重要。此外,还应改良盐碱土和风沙土。

1.内蒙古草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区

本区位于中国北方,东起大兴安岭西侧,西至贺兰山,北至国界,南至

黄土高原,海拔大部在1000~1500 米间,地势坦荡,一望无际,通称内蒙古

高原。因太平洋季风受大兴安岭和燕山的阻滞,暖湿气流难以侵入,使本区

形成内陆半干旱的自然环境。年降水量只有250~500 毫米,自东向西递减;

干燥度1.5~4.0,自东向西递增。≥ 10℃的积温为1800~3000℃,无霜期约

90~150 天。气温略高于东北区,但受水分条件的限制,不能长林,只能长

耐旱的草本植物,成为我国北方广大的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

见牛羊”,就是这里的写照。

内蒙古东部的草原是中国最肥美的草原,土壤为含有机质丰富的黑钙

土,生长茂密的草本植物,覆盖度可达60%以上,草高平均在40 厘米以上,

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就位于这里。高原的中部,土壤以栗钙土为主,草本植

物较稀,覆盖度30~50%,草高30~40 厘米。草原的西部,土壤以棕钙土

和灰钙土为主,草本植物生长稀疏,覆盖度小于30%,草高仅10~25 厘米。

在整个内蒙古草原中,河旁、湖滨或水分较多的地方,则有草甸土、盐化或

碱化草甸土及沼泽土的分布。

此外,本区还有不少沙漠和沙地,自东而西有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

地、小腾格里沙地、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它们分布零

散,而面积也较小,仅占中国沙漠总面积1/10 左右,与贺兰山以西甘新区内

沙漠面积大、分布集中的情况显然不同。

本区是中国重要的牧业基地,主要牲畜为马、牛、羊,也有部分农业,

主要作物为春小麦、莜麦、糜子、谷子、甜菜、马铃薯等,大部分都是一年

一熟。

内蒙古区的自然条件大部宜于发展牧业,其东部是牧业与农业的过渡地

带。在这种地区,发展生产不宜片面地强调粮食生产,以粮挤牧,毁草种粮。

如果这样做,就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引起草原沙化、退化,使草原和

牧业受到破坏,结果粮食也上不去。这在过去已有教训,因此合理利用草原

极为重要。对已退化的草原应进行封育、灌溉、补播牧草,加以改良,恢复

其生产力。对风沙土要采取营造防护林、引水拉沙等措施,有计划地进行改

良。

2.西北黑垆土、黄绵土、灰钙土区

本区包括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及银川、河套灌区等地,海拔高度在

1000~1500 米之间,由于地理位置较上述土区偏南,气温稍高,≥10℃的积

温约2500~3000℃;年降水量虽然也有400~500 毫米(西部300 毫米),

但由于气温较高,蒸发强烈,所以显得干旱。前人一般将土层深厚的黄土高

原与太行山和吕梁山等土石山区合称为黄土高原。我们考虑到黄土高原的年

降水量低于500 毫米,零星分布的黑垆土并非森林土壤等特点,因而把它划归蒙新草原-荒漠土壤区域。

黄土高原海拔1000~1300 米,西部的华家岭可达2000 米,除少量黑垆

土外,大面积为受黄土母质影响深刻的黄绵土,兰州一带为灰钙土,银川—

河套平原为灌淤土,鄂尔多斯高原多风沙土。

本区为农牧区,但长期以来重农轻牧。目前黄土高原大部分为坡耕地,

除小麦外,抗旱耐瘠的谷子、糜子等比重大为增加。由于长期滥垦陡坡,片

面扩大耕地,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恶果:(1)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力迅速减

退;(2)草地、林木破坏后,林牧业越来越少;(3)燃料、饲料、肥料俱缺;

(4)愈广种,愈粗放,愈薄收。为了增产粮食,便进一步开荒扩种,形成了“越

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在吕梁山以西、六盘山以东的晋西、陕北

和陇东地区最为突出,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平均亩产最低、

农民收入最低的地区。

鄂尔多斯高原海拔1300~1500 米,为平缓的高原,有著名的毛乌素沙

地,这里在200 多年前还是一片肥美的草原,由于不合理开垦,以致流沙面

积不断扩大,严重影响到农牧生产。

阴山山系作东西向排列,南侧有河套、中滩、土默川灌区;狼山西端及

贺兰山作南北向,东侧有银川灌区。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因北部和西部有山

地屏障,气温较高,≥10℃的积温在3000℃上下,年降水量虽只150 毫米,

但依靠黄河水灌溉,能保证一年一熟春小麦或水稻稳收。这里早在秦、汉时

代就是屯田区,故垦殖历史悠久,惟由于灌溉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次生

盐碱化比较普遍。

本区北部需要改良风沙土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而南部却要防治水土

流失。这里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低于500 毫米),为什么不是风蚀严重,

而是水蚀严重呢?主要原因是雨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降落,深厚的黄土抗蚀

力弱,加上经营管理不当,于是引起剧烈的水土流失。为了发展农业生产,

根本改变黄土高原的落后面貌,必须千方百计控制水土流失,并着重解决以

下几个关键问题:(1)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单一搞粮食的

生产局面,种植豆科牧草和植树造林,尽快提高牧业和林业的比重,实行农

林牧全面发展;(2)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变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川区要

主攻水浇地;塬区要抓好固沟保塬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丘陵沟谷区和山

区要主攻“三保田”;(3)总结以往水土保持的经验教训,坚持从流域整体出

发,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实行土壤合理利用与积极治理相结合,而以合

理利用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而以生物措施为主;治坡与治沟

相结合,而以治坡为主;治上游与治下游相结合,而以治上游为主。这样才

能使水土保持工作收到实效。

3.甘新灰棕漠土、棕漠土、风沙土区

本区包括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地处内陆,海洋季风影响微弱,绝大

部分属于干旱气候。光能资源丰富,热量条件大部较好,≥10℃的积温2600~

4500℃;晴天多,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日照时数达2600~3400 小时。但区

内气候干旱,年降水量普遍低于250 毫米,干燥度在2.5 以上;其中一半以

上地区,年降水量低于100 毫米,干燥度在4.0 以上(最大至50.0)。

土壤以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等荒漠土壤以及风沙土为主,此外还

有盐碱土、龟裂土和灌淤土等。在山地另有山地黑钙土、山地栗钙土及山地灰褐土等。在土壤利用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干旱。好在本区高山与盆地相间分

布,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等高山区降水比较丰富(一般400~

600 毫米),在海拔3500 米以上的高山区一般永久积雪,成为高山区的固体

水库,夏季则部分消融补给河流,成为山麓地带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

本区土地广阔,开旷的高平原占绝对优势,广大的山麓平原,只要有水

灌溉,即可成为良好的耕地,通常被称为“绿洲”。绿洲的大小全靠“以水

定地”,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只有少数海拔较高的山前地,如天山、祁连

山等,因雨水较多而有少量旱地,但产量比之灌区地可相差几倍。区内作物

比较单纯,小麦常占半数以上。甘肃的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伊犁地区,是本区

重要粮食基地。南疆长绒棉单产高,品质好。吐鲁番等地的哈密瓜特别甜。

这都与当地日照长、日温差大等气候条件有关。

本区农耕区面积不到全区土壤面积的5%,其余95%以上是荒漠和山

地,除去大沙漠中心、石质戈壁及高山冰雪区外,绝大部分经营着荒漠放牧

业。其特点是平原(盆地)牧场与山地牧场相结合,主要牲畜有绵羊、山羊、

马、牛等,缺乏山地牧场的地方,则有骆驼、裘皮绵羊等。

本区土壤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数农区农田水利建设差,耕作

管理粗放,风沙危害和土壤次生盐碱化比较普遍,单产水平低(约125 公斤/

亩);放牧业很大程度上尚停留在“靠天养畜”状态。今后应合理开发和节

约利用水源,改良盐碱土和防治次生盐碱化;造林种草,防风固沙;调整季

节牧场,加强草场建设。


  本文标题:中国土壤的分区-蒙新草原-荒漠土壤区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15/922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15/9223.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