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结构-水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3)
河流的水化学性质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性之一。矿化度和硬度是评价河流水质的重要标准。
从河流天然水质来看,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质是相当好的,河水的矿化度和总硬度都比较低。在主要河流中,河水矿化度和总硬度最大的是黄河,矿化度为300~500mg/L,总硬度一般为85~110mg/L,仍属中等矿化度硬水。矿化度超过1000mg/L的高矿化度河水分布的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3%。总硬度超过200mg/L的极硬河水分布面积也仅占全国的12%。高矿化水及极硬水均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及黄土高原西北部的局部地区。
据统计,全国河水属重碳酸盐类的分布面积最广,约占全国面积的78%以上,氯化物和硫酸盐水占全国面积不到22%。大部分地区河水的总硬度不高,适于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一)地区分布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在同一地区内,山地地区,山地的迎风坡是径流相对高值区,平原、盆地地区,山地背风坡则是径流相对低值区。
根据径流深的大小来衡量河川径流量,可将全国划分为五个不同地带。
(1)丰水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mm,年径流深大于900mm。包括广东、福建、台湾的大部,江西、湖南的山地,云南的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大致相当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与季雨林地带。其中台湾的东北和西藏的东南的局部地区,年径流深高达5000mm,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图2.3.4)。
(2)多水带。年降水量800~1600mm,径流深200~900mm,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以及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当于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长白山地区亦属此带。
(3)过渡带。年降水量400~800mm,年径流深50~200mm。包括黄淮海平原,山西、陕西的大部,东北大部,四川的西北部和西藏的东部。相当于暖温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地带。
(4)少水带。年降水量200~400mm,径流深10~50mm。包括东北的西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的西部、北部以及西藏的西部。相当于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地带。是我国主要牧区。
(5)缺水带。年降水量小于200mm,径流深不足10mm,包括内蒙古的西部、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三盆地以及藏北地区,相当于荒漠地带。
然而,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有它的特殊性。全国总的资源分布虽与降水的分布相似,但由于各地区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局部地区差异较大,尤其是平原地区。全国平原区矿化度小于2g/L的地下水资源,年平均模数为9.4×104m3/km2,其中黄淮海平原为17.7×104m3/km2,三江、松嫩平原为7.7×104m3/km2,辽河平原为9.6×104m3/km2,河西走廊为6.0×104m3/km2,河套平原为19.3×104m3/km2,关中平原为19.5×104m3/km2,塔里木盆地为5.4×104m3/km2,准噶尔盆地为6.4×104m3/km2。
(二)径流时程分配
我国河川径流丰富和比较丰富的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我国大气降水和河川径流在时程分配上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年际和年内季节变化很大。
1.径流的年际变化。径流年际变化可用极值比Km(系列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表示。Km值越大径流年际分配越不均匀。统计资料表明,我国Km 值多在2~8之间,并且有由东南向西北增大的趋势,秦岭以南广大地区多为2~4,东北地区为3~5,华北地区为4~6,西北大部分地区达到5~8。在同一地区,河流越小,Km值往往越大。Km值越大,调节径流的难度越大,可利用的资源量就越小。
径流年际变化也可用径流变差系数(Cv)表示。我国径流变差系数最大的地区是华北一带。华北平原的Cv值一般都大于1,最大可超过1.3。次高区为内蒙古中部、阴山北部地区,其Cv值一般也大于1,最大可超过1.2。再次为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和西北的塔里木与准噶尔盆地地区。Cv值最小地区是常年处于西风带控制的新疆伊犁河流域。南方夏季风比较稳定的地区Cv值也较小,四川盆地西部Cv为0.2左右,西南大部分地区为0.3~0.4。而年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四川盆地、南阳盆地和海南岛西部地区, Cv则比较大,可达0.6。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0.6~0.8。
年径流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与径流变差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v值大的北方诸河Km值也大,Cv值较小的南方诸河,Km值也比较小;集水面积较大的河流,其Km值亦较集水面积较小的河流为小;干流Km值比支流为小。
2.径流的年内变化。径流年内变化与降水季节分配大致相似。我国河川径流季节分配很不均衡,具体表现在汛期出现的季节、延续时间以及汛期径流量集中的程度等方面。这些因素决定着径流可利用的程度和效益,也是进行径流调节的依据。影响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补给条件。在我国,大气降水是引起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根据河流降水补给条件,全国河川年径流季节分配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秦岭以南主要为雨水补给区,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季节分配的影响,夏汛比较突出。因流域的调节作用,河流多水季节一般比多雨季节滞后一个月左右。
(2)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黄河上游和西北一些河流,为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区,有春、夏两次汛期,年径流过程呈双峰型。但春汛水量不大,多数河流占年径流量的5%左右,少数超过10%。
(3)西北内陆区的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部分河流,主要由山区降水与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的变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有春汛、夏汛出现。
除了北方少数由暴雨形成的季节性河流外,几乎所有河流都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比例大的河流,径流的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但北方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以潜水蒸发和开采消耗为主,排入河道的水量很少,起不到调节作用,故径流年内分配非常集中,如黄淮海平原和辽河平原最大4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0%~90%。大江大河因承受不同地区径流的汇集和大面积地下径流的补给,季节分配比中小河流均匀。
我国径流年内分配差别悬殊。每年6~9月或5~8月为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的60%~80%(表2.3.6),特别是7~8月,径流量往往占全年的40%左右。径流在时间上集中的程度反映了水源条件的好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97/878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97/8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