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及海域-海洋资源及其评价(3)
海底矿产资源,包括埋藏于海底表层沉积物和海底岩层中的矿藏。前者包括海滨的砂矿、大洋锰结核、海底钻结核、石灰贝壳、磷钙石、海绿石、重晶石结核、砂、砾石、珊瑚等;后者包括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海底煤矿、铁矿、重晶石、锡矿、硫矿、岩盐、钾盐、地热等。目前以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最重要,其产值约占整个海底矿产资源开发产值的90%以上。
(一)海洋石油和天然气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是有机物在缺氧的地层深处和一定温度、压力环境下,通过石油菌、硫磺菌等分解作用而逐渐形成,并在圈闭构造中聚集和保存。规模巨大的海底油气田,常常与大陆沿岸区年轻沉积盆地内的大型油田有联系,在地质史上同属于一个沉积盆地或是其延伸部分。中国近海海域广阔的大陆架是大陆延伸至浅海的部分,它们既有长期的陆地湖泊环境,又有长期的浅海环境,接受了大量的有机物和泥沙沉积,形成了数千米至万米厚的沉积层,其油气资源之丰富,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经调查,我国近海海域共发现1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30×104km2,其中近海大陆架上已发现的含油气沉积盆地9个,面积90×104km2,较深海区已发现的含油气沉积盆地9个,面积40×104km2。石油资源量约500×108t,天然气资源约22.3×1012m3。
1.渤海油气盆地。面积约8×104km2,是大港、胜利、辽河油田的向海延伸部分,沉积厚度在10000m以上。渤海是整个华北沉降堆积的中心,深厚的沉积对油、气的生成极为有利,而隆起构造和断裂构造,创造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的条件,形成了油气构造。从已发现的油气藏类型看,有古生界与中生界地层形成的古潜山油藏,也有各种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及相当规模的岩性油气藏,海域内有14个构造带和230多个局部构造,同时发育着多种类型的沉积砂岩体,为油气聚集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据初步勘探,已发现23个油田及含油构造,资源量约46×108t,地质储量在4×108~10×108t间。
2.南黄海油气盆地。南黄海含油气盆地面积约10×104km2,是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它是陆地苏北含油盆地向海延伸的部分,共同构成苏北-南黄海盆地。盆地分南北两个坳陷,北部坳陷中新生界沉积厚度超过4000m,下第三系的砂岩疏松,具有较好的储油条件。南部坳陷的中新生界沉积厚度超过5000m,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盆地内有19个凹陷,11个凸起,30余个二级构造,28个含油构造。
3.东海含油气盆地。面积约46×104km2,是白垩纪-第三纪形成的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其中东海大陆架盆地最大,凹陷内沉积厚度达15000m,可能存在上第三系和下第三纪两套生油岩系。据估计,油气地质储量为40×108~60×108t。80年代,东海石油探井中已获得工业油、气流。为了加快东海油气田的开发步伐,1992年6月,我国宣布东海部分海域对国外石油公司进行招标,东海石油勘探开发的对外开放将促进我国海洋油气工业的发展。
4.珠江口油气盆地。南海北部大陆架最大的沉积盆地,面积约15×104km2,总体呈北东向。沉积厚度一般数千米,盆地中心11000m。下第三系渐新统和上第三系中新统泥岩中有良好的生油层、盖油层和200多个储油构造,有的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具有良好的油气储藏。已为包括单井日产千吨以上的一系列探井的大量喷油气证实。勘探资料表明,石油的地质储量约40×108~45×108t(图3.2.1)。
5.莺歌海含油气盆地。北部湾南部及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的U字形盆地,包括西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也称东莺歌海盆地)。
西莺歌海盆地面积3.6×104km2,呈北西向,可能是红河断裂向东南海上的延伸部分。盆地在寒武系变质岩基础上沉积了从下白垩系到上第三系的岩层,沉积厚度从7000m至10000m,以第三系沉积最厚,盆地中发育有成排的背斜构造,可能成为良好的油气圈闭。由于断裂带的活动,一百多年来海面上发现40多处油气苗,目前还在不断冒出油气。经勘查具有石油和天然气远景,钻探已见油气。石油资源量约27×108t,天然气约2.3×1012m3。
琼东南盆地面积约4×104km2,呈北东向,分别连接莺歌海盆地和珠江口盆地,构成一个向南凸出的弧形大坳陷。盆地新生界地层厚约万米,主要为上第三系地层。在渐新统和中新统海相砂岩中已钻探获油,在海相砂岩中已获日产几十吨的高蜡低硫轻质的原油,远景见好。预测该盆地天然气资源量约6.4×1012m3,石油40×108t。
6.北部湾含油气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约4×104km2,盆地呈北东东向。新生界沉积厚8000m,以第三系沉积为主,至1992年,共发现构造圈闭134个,非构造圈闭21个。经初步勘探,石油资源量约21×108t,天然气5900×108m3。
7.台湾浅滩盆地。面积约3万多km2,新生界地层厚度大于5000m,长期处于半深海环境,沉积了巨厚的以泥岩为主夹有多层砂岩的沉积物,盆地中还发育有构造带及局部构造,具有较好的生储油条件。
8.深海区含油气盆地。经过近年的调查,发现深海区的曾母盆地、安度滩盆地、太平岛盆地、万安西盆地、礼乐滩盆地等9个含油气盆地。初步调查,石油资源量约243×108t,天然约8.3×1012m3。
(二)滨海砂矿
滨海砂矿是,海滩上陆源碎屑经过机械沉积分选作用富集而成的。滨海砂矿一般位于海平面以上的海滩或水下岸坡上。较老的砂矿受地壳运动或海平面升降的影响,构成阶地砂矿或海底砂矿,滨海砂矿的矿体常呈条带状沿着海滩延伸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
我国海岸线漫长,入海河流携带的含矿物质多,东部地区因经受多次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这些含矿的岩石风化后的碎屑就近入海,在海流、潮流作用下,于海岸带沉积形成矿种多、资源丰富的砂矿带。滨海砂矿经济价值明显,一些在工业、国防和高科技上有着重要意义的矿藏即来源于滨海砂矿。
已探明具有工业储量的滨海砂矿有:锆石、独居石、锡石、钛铁矿、磷钇矿、金红石、磁铁矿、铬铁矿、铌铁矿、钽铁矿、砂金、金刚石和石英砂等13种。已探明重要矿产地90多处,各种矿床200多个。
锆石、钛铁矿、金红石等在宇航、激光、原子能工业上均有广泛应用。其中锆石和钛铁矿主要富集于渤海辽东湾浅滩、黄海成山角近海、南海珠江口外、北部湾北部等地,尤以北部湾北部沿岸的锆石和海南岛东岸的钛铁矿含量最为丰富。含钛的金红石与合铌、钽等稀有金属的独居石,主要富集于北部湾北部。石榴石分布于黄海中部近岸、渤海湾内和海峡北部,以辽东湾浅滩含量最高。海绿石除了在滨海沿岸有广泛分布外,还见于渤海海峡北部、东海大陆架中部、南海大陆架外缘区和冲绳海槽北坡等海域海底。
以产金刚石闻名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岸有金刚石砂矿;辽东半岛南端还分布金伯利岩筒。南黄海有铪的分布。南海北缘,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滨海地区也分布有多种砂矿,如砂锡矿、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石英砂、金红石、磷钇矿等。福建沿海的锆石主要分布于诏安、厦门、东山、漳浦、惠安、晋江、平潭、长乐等,长乐的独居石品位最高。金红石主要分布在东山、漳浦、长乐,钛铁砂矿则分布于诏安、厦门、长乐等地。福建的铁砂矿在福鼎、霞浦、福清、惠安、江阴岛和南日岛等最集中。此外,还有大型钼矿和中型的铅、锌砂矿。
滨海石英砂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分布很广,辽东浅滩、台湾浅滩乃至东海外,大陆架都是远景区,福建砂的储量大,质量好,闽江砂含二氧化硅超过95%,平潭砂含硅量更达98%以上。粤东有锡石、锆石、钛铁矿;粤西一带以独居石、锆石为主。海南岛的崖县-文昌形成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玻璃砂矿带,其东部滨海一带钛铁矿品位高,储量大,成矿母岩主要为中生代黑云母花岗岩、闪长岩;其东南滨海一带锆英石分布集中。汕头至吴川沿海一带形成锡石、锆英石、独居石矿带。广东阳江平兰、惠东铁冲、福建闽江等河口、海湾洼地及滨海砂滩分布有砂金,这些砂金的基底和围岩多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经风化和搬运后形成残积、坡积、冲积和海积型金矿床。
台湾亦是我国重要的砂矿产地,盛产磁铁矿、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独居石等。磁铁矿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海滨,以台东和秀姑峦溪河口间最集中。铁矿产于北部和西北部海滩。台湾西南浊水溪与台南间的海滩上,分布着8条大砂堤,长的达5000m,为独居石—锆石砂矿区。嘉义至台南的海滨发现独居石砂矿。南统山洲砂堤,重矿物储量在数万吨以上。
由于自然环境和成矿条件的差异,造成滨海砂矿的分布很不平衡,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未统计在内)4省区几乎占矿床数的90%。储量更在90%以上。滨海砂矿在北方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二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97/877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97/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