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与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
一、基本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多种多样活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总称。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体现,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采的标志。一个区域或一个生态系统保护得是否完好,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否合理来决定。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是,了解生物种类及其相互之间以及与生存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减缓当前物种日益濒临灭绝的趋势,使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得到适当的保存。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度的方法是,不仅要根据物种的丰富程度来计算,还要根据物种的优势度和分布均匀性程度所得的指数来计算。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水平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总和,基因是一种遗传信息的化学单位,它能从这一代传到下一代去。一个物种(包括种、变种、亚种或品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物种多样性是用一定时空范围物种数量和分布频率来衡量的。一般地说,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就越大。但是一些物种的种群增加,可能导致其他一些种的衰退。使一定区域内物种多样性减少,因此一个物种的种群越大,它的遗传多样性不一定就越大。生态系统多样性既与生境的变化有关,也与物种的多样性有密切关系。要保护物种,就必须保护生态系统,因为物种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能量转化、物质循环、食物链和网、物种形成等)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构成生物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中国地域辽阔,生物种类繁多,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国家,其丰度占世界第八位。中国植物种类约30000种,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苔藓植物2100种、蕨类植物2600种、裸子植物190种、被子植物25000种。野生植物中约有200个属、10000种为中国所特有,如水松、银杉等。真菌、地衣40000种,细菌、放射菌1000多种。中国脊椎动物约4400多种,约占世界种数的10%;其中兽类450种、鸟类1186种、两栖类210种、爬行类320种、鱼类2300种。近百种脊椎动物是闻名于世的珍稀特有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羊、台湾猴、扬子鳄、中华鲟、白鲟。无脊椎动物粗略估计不少于100万种。中国在纬度上处于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在经度上由于距海洋的远近不同,形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再加上全国山地众多,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形成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据统计,中国有森林生态系统16大类、185类;还有4大类草原生态系统、7大类荒漠生态系统和各种高山植被生态系统等约460多类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的对象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所谓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各种非人工创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它包括自然历史遗产(如有代表性火山口、陨石、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瀑布、古树名木等),水、土、热、气等自然物质系统,森林、草原、淡水、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野生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在自然环境中人类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本节所述的自然保护主要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97/876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97/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