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东南区台湾(3)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7-17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二、经济发展

  1.发展过程
  台湾的开发较祖国大陆各地为晚,原本为原住民高山族生活之地,但自明末清初汉人大量移入台湾以来,人口逐渐以汉人为主体,人口数也逐渐增多。

  1604年荷兰舰队曾侵入澎湖,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占据台湾北部,1642年台湾为荷兰占领长达38年,1662年由郑成功收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给日本。从1895—1945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台湾50年。日本殖民者推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殖民政策,致使台湾近代经济发展带有殖民地经济的烙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光复之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加以1949年前后,国民党政府挟带170多万军民去台湾,加重了台湾社会经济负担,居民生活困苦。台湾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采取“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策略,使农业有了良好的转机。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基本上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为全省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基础。

  从1953年起,连续实施了三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继续发展农业,并相应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以轻纺工业为主。60年代中期以后,采取出口导向的政策,以拓展国外市场为主,使岛内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在高雄、台中、楠梓开辟三个“加工出口工业区”,重点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形成了“进口原料—加工—出口”的经济模式,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65—1973年,工业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达18%,工业产值在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中占41.4%。这一时期被称为台湾“经济起飞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7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两次“石油危机”,对台湾经济产生严重冲击,暴露了其经济发展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外贸过于集中和依赖美、日市场的弱点,迫使台湾从经济转型中寻找出路,经济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技术层次低、产品附加值小、能源消耗大的加工工业升级为技术层次高、产品附加值大、能源消耗少的加工工业,以纺织、食品、塑料、家用电器为主的轻工业升级为技术密集的新兴工业。确认新兴工业的标准是:1)市场潜力大;2)产业关联性大;3)附加产值高;4)技术层次高;5)污染程度低;6)能源依赖度低。筛选结果,台湾的新兴工业包括10个部门:1)通讯工业;2)资讯工业(电脑及其配件);3)消费性电子工业;4)半导体工业;5)精密器械与自动化工业;6)航空航天工业;7)高级材料工业;8)特殊用途化学品与制药工业;9)医疗保健工业;10)污染防治工业。随着经济的调整,重化工业比重的提高以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影响,台湾工业装备普遍得到更新,使台湾经济又进入了一个平稳的经济增长时期。

  ②服务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移。90年代台湾经济已由“工业经济型”转化为“服务业经济型”。服务业发展重点是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休闲等提高生活素质的服务业。1996年服务业占台湾国民生产总值61.24%,金融保险及工商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61%,在服务业中居首位。

  50年来,台湾经济有了长足发展。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851亿美元,人均生产总值为 13 198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2 370亿美元;外汇储备880.4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

  2.农业
  台湾农作物生长条件十分优越,西部1000m以下的丘陵、台地、盆地和平原是发展种植业的良好场所,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相结合的多种种植业,并且由以自给性生产为主的农业转变为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农业。

  种植业中以水稻的栽培最普遍,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宜兰平原以及台东纵谷平原。北部一年两熟,南部可一年三熟,50~60年代水稻年产量可达200×104t以上,除本省自给外,尚可提供少量出口,但因大量美国谷物(小麦、玉米、大豆等)进口,另方面受制于国际市场价格,外销困难,90年代以来,水稻产量有逐年减少趋势,1997年产量减至166.3×104t。甘蔗是仅次于水稻的作物,是我国主要甘蔗产区,主要产于大甲溪下游到浊水溪冲积平原及台东纵谷平原。80年代以后,甘蔗种植逐渐从平原向丘陵地转移,所产蔗糖以外销日本等地为主,甘蔗产量高产年份曾达662×104t,1997年下降到390.2×104t。茶叶是台湾传统经济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缓坡、台地及阿里山等地,年产量达2×104t以上(1991年)。

  台湾是亚热带、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其中以香蕉、菠萝、柑桔最重要。香蕉被称为全省的“水果之王”,年产20×104t左右;菠萝一年收获两次,年产27×104t;柑桔年产50多×104t。近年种植芒果面积增加,年产量由10×104t增加到20×104t,此外芦笋、蘑菇等的鲜品和罐头也有大宗生产。

  畜牧业发展很快,随着畜牧业专业化、企业化水平的提高,猪肉、禽蛋、牛奶自给有余。

  3.工业部门
  台湾工业分为制造业、水、电、煤气业及建筑业。1997年工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4.93%,其中制造业占27.67%,水、电、煤气业占2.39%,建筑业占4.39%。电子、纺织、食品是制造工业的支柱。

  纺织服装工业是传统的工业部门,曾是外销值最高的工业之一,但棉纺所需棉花仰赖进口。60年代纺织工业与服装工业结合,以出口服装为主,70年代末化纤纺织发展。棉布产量由1989年的13.6×108m下降到1996年的7.84×108m,而聚胺丝织物由11.4×108m增加到18.7×108m。

  80年代以来,制造业以“短、小、轻、薄”的轻化工产品为主。收录音机、自行车、电风扇、电视机、电话机、照相机、电子计算器等制造业发展迅速,这类产品所需原材料不多,加工增值高是台湾适宜发展的产业。90年代电风扇年产达3000万台,收录音机1048万台,电子计算器6927万台,电话机1656万台,照相机1210万台,彩色电视机370万台。 80%外销欧、美、中东、拉美等地。近年,这些产品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如电子计算器1997年仅产114.6万台,电话机、电视机等产量为原产量的1/3左右;但自行车、摩托车、电冰箱等产量均稳中上升,电脑产量则迅速上升,1997年产量达989.8万台。

  制糖、制茶、罐头加工等食品工业发展历史较早,产品远销美、欧、日本等地。

  石化工业是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部门,以高雄、苗栗为中心。进口原油,出口石油制品并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生产聚氯乙烯、丙烯、甲苯等石化基本原料及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品, 1997年生产聚氯乙烯114.86×104t。

  电力工业发展较早,最早利用基隆一带的煤矿发展电力工业,后又建成日月潭水电中心及大甲溪水电站。1966年后,大量利用进口石油发展燃油发电。由于本省煤、石油资源贫乏,70年代后又发展核能工业。 1997年产煤 9.82×104t,天然气8.49×108m3,所需煤、石油均需大量进口。1997年发电量1436.61亿度,其中煤炭发电占29.6%,石油占51.3%,天然气占6.2%,水力发电占2.7%,核能发电占10.2%。

  4.对外贸易
  在台湾省经济中,对外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且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特点。1895年以前,以蔗糖、茶叶、樟脑等的输出为主。日本占领时期,以稻米、糖输出为最大宗,其次为茶叶、粗制樟脑及香蕉等水果。50年代以输出加工农产品、蔬菜水果类罐头为主。60年代以后,出口商品日趋多样化,工业制品的出口值日益增高。 1997年外贸总额 2 37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 1120亿美元(工业产品出口额占96.5%、农产加工品占3.1%、农产品占0.4%),进口额1140亿美元(原材料进口额占69%、资本货物占17.9%、消费品占13.1%)商品进口来源主要为日本(占进口额的23.7%)、美国(17.2%),其次为德国(4.3%)、法国(3.5%)、沙特阿拉伯等,商品出口去向主要为美国(26.2%)、香港(26.1%)、日本(12.1%),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日本,两国共占台湾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0.3%。

  5.交通运输
  台湾除高山地区外,铁路、公路网遍及全省各地,形成纵贯铁路干线、东西横贯公路和南北高速公路组成的环岛铁路、公路网。铁路总长2676km。1997年客运量1.6亿人次,货运量2657×104t。公路分高速公路、环岛公路、横贯公路、纵贯公路、滨海公路及联络公路六大系统。总长度约2万km,客运量11.62亿人次,货运量27700×104t。民用航空发达,对外空运以桃园“国际机场”、台北松山机场、高雄“国际机场”为中心,与美、日、香港、澳门及欧洲、东南亚各地有定期航班。海运以高雄、基隆、台中、花莲等港口为中心,苏澳、澎公港也为良好港口,高雄为最大海港,1990年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

  本文标题:东南区台湾(3)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97/873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97/8732.html

标签:台湾东南区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