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古称西海,蒙语叫做“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均表示“蓝色湖泊”之意。湖区为群山环绕,北面及东面是祁连山脉的大通山、同布山及日月山,海拔在4000~4500米之间;南面及西南面为青海南山,海拔在4 000米以上。中央为青海湖盆地,青海湖即位于盆地的最低洼处。
青海湖轮廓似梨形,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3公里,周长360公里,面积4 2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湖水最大深度28.7米,平均深度17.6米,蓄水量为742亿立方米。根据古湖岸线分布的高度和位置推算,现在的青海湖水位比成湖的初期约下降了100余米,面积缩小了1/3以上。
青海湖的流域面积34 950平方公里,流域内有大小入湖河流40余条。最大的入湖河流是位于湖西的布哈河,全长300余公里,集水面积16 57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0.64亿立方米,占入湖总径流量的2/3左右。其他较大的入湖河流是乌哈阿兰河、沙柳河、哈里根河、甘子河、倒淌河及黑马河等。
青海湖区地处内陆高原,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且变化剧烈。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80毫米上下,降水量比较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2/3左右,由于气候的这一特点,所以入湖河流多为间歇性河流。据分析,湖泊每年亏损水量约5.77亿立方米。这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湖面收缩变小和湖水含盐量不断增加的原因。湖泊水质分析表明,湖水的矿化度已达12.3~15.5克/升。
湖区气温以1月份最低,最低值可达-30℃。每年11月湖泊进入冰期, 12月上旬形成稳定冰盖,冰厚一般可达50厘米,稳定冰盖形成以后,全湖可履冰而行,近岸地带通行卡车亦安然无恙。翌年3月中旬后,由于气温回升,冰盖消融破裂,湖面出现浮冰。浮冰在风力的推动下,可汇聚成巨大的冰丘而推向岸边,最大冰丘体积可达10余立方米。4月中旬以后,冰块方消融殆尽。每年7月出现年内最高气温,温度可达28℃。
青海湖是由于断裂作用而形成的构造断陷湖,成湖于第四纪的早—中更新世期,距今大约200万~20万年。
青海湖在成湖的初期,是一个烟波浩渺的外流淡水湖。它汇纳流域内大小河流的来水,再由东南部的倒淌河谷穿野牛山汇入贵德县西北部的曲乃亥河,尔后注入黄河。新中国成立后,为揭开青海湖的早期面目,科学工作者作了大量调查,并在倒淌河下游谷地进行了钻探,发现这一地带的早—中更新世期,主要是浅水湖泊相的沉积物,从而证实了古青海湖的这一性质。
古青海湖形成以后,由于新构造运动,湖泊周围逐渐隆起,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和加拉山等上升幅度最大,终于战胜水流的下切,而将湖水外泄的“咽喉”堵塞,遂成为一个闭塞的内陆湖,湖泊水位因此上升。加之当时气候向温暖潮湿转化,入湖径流量增多,湖面扩大。其范围,西北可抵天峻一带,东南直拍野牛山麓,水深在150米以上。
进入全新世以后,湖盆周围继续隆升,气候复趋干燥,入湖径流量减少,强烈的蒸发作用使湖面逐渐缩小。原为湖水所淹没的水下岭脊,有的出露于水面之上而成为湖中的孤岛,有的脱离湖体成为湖畔孤山。
到了近代,青海湖更进一步地缩小。根据古湖堤的遗迹和历史记载,湖水在东西方向上退缩的距离至少在20公里以上。现今分布于湖东部的两个子湖——耳海和尕海,就是青海湖在不断缩小过程中,从“母体”所分化出来的两个残留水体。
青海湖的鱼类极为单纯,经济鱼类仅青海湖裸鲤一种。这是一种高原冷水性鱼类,体无鳞,背部黄褐色,腹部浅黄色,习称湟鱼,富脂肪,肉质细嫩,为西北地区水产佳品,最大个体可达20市斤以上。由于湖泊水温低,青海湖裸鲤生长的速度相当缓慢,体重达到1市斤的鱼,约需生长12年。性成熟的亲鱼,每年3~8月溯河而上,在河滩产卵,其中布哈河是该鱼的主要产卵场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95/794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95/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