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海洋--地质构造
渤海是一个中、新生代沉降盆地,它的轮廓受构造断裂所控制。东侧为一条北北东向的大断裂,从辽河口经辽东半岛、庙岛群岛以西至莱州湾,与郯城庐江大断裂相联;西侧也是一条北北东向的断裂,从辽西沿岸延伸到渤海湾与黄河口一带。这两条大断裂带之间的沉降拗陷,即为渤海盆地。
渤海的基底是寒武纪变质岩。古生代沉积以下古生界为主的海相碳酸盐层,上古生界极薄。中生代时渤海四周大部分地层上升隆起,而渤海则相对下沉。到新生代的早第三纪,渤海地区受老地形差异影响,因断陷作用形成了分割性拗陷,拗陷内沉积了几千米厚的灰绿砂岩等。到了晚第三纪时,渤海急剧地拗陷下沉,沉积中心由渤海边缘向渤海湾及渤海中央转移,上第三系厚达2 000米以上。渤海在第三纪堆积了厚层河湖相地层,地层中夹有火山堆积和局部的海相沉积。第四纪沉积厚度达300~500米,第四系下部主要为河相沉积,上部普遍覆盖有现代海相沉积。
黄海和东海大陆架的地壳构造为大陆型,而东海大陆斜坡为过渡型结构。黄、东海在地质构造上表现为几条相间排列并呈北北东向的隆起带和沉降带,自西向东分别为北黄海—胶辽隆起带,南黄海—苏北沉降带,福建—岭南隆起带,东海沉降带,东海陆架边缘隆起带,冲绳海槽张裂带以及琉球岛弧—海沟带。
北黄海—胶辽隆起带它从胶东半岛经黄海伸至辽东半岛和朝鲜北部。基底主要由前震旦纪和震旦纪的变质岩系组成。中生代的基底遭到断裂破坏,有火成岩及火山岩喷发;侏罗纪以来局部地区形成构造盆地。北黄海是隆起带上的一个小构造盆地。盆地内存在着两个小的沉降中心,其基底由中生代以前的变质岩组成。基底上的中生代地层厚约1000多米,第四纪和现代松散沉积层厚约300米。
南黄海—苏北沉降带它从南黄海向东北伸至朝鲜半岛的中、南部。基底为巨厚的古生代和中生代岩层,屡遭构造变动,构造性质不甚稳定。沉降带在南黄海自北向南又分出两个次一级的构造带:北部和南部拗陷,而中部隆起。
福建—岭南隆起带它从广东、福建和浙江南部山地经东海和黄海海底,越过济州岛至朝鲜半岛南部。基底岩系下部为前寒武纪的变质岩,上部为中生代的火山碎屑岩系。在海域中,基底岩系之上覆盖着厚约800~1200米的新生代地层,多为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第四纪以来隆起带遭到分裂,海水逐渐浸入并漫过破裂的隆起带而进入黄海。
东海沉降带它几乎包括了整个东海大陆架,基底可能是中生代和古生代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岩。基底岩系之上是巨厚的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总厚度大于4 000米,最厚达9 000米左右。该新生代地层的下段为经过构造变动的早第三纪地层;下段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该构造带可能是早第三纪时扩张形成的沉积带,这是很有希望的海底油气远景区。
东海陆架边缘隆起带在东海大陆架的外缘,构造走向为北北东。隆起带的盖层由褶皱、巨厚的上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组成。海底上面是800米左右的未固结沉积层。该隆起带形成于早第三纪,为残余岛弧。在 1200米以上,受褶皱和断裂的破坏而不断被火山切断。槽内年轻地层相当发育,显示出扩张初期的裂谷构造。
上一篇:中国的海洋--海底地形
下一篇:中国的海洋--海区划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94/787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94/7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