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榕寺
六榕寺在广州市六榕路,是广州的一座著名佛教古寺。寺内殿堂宏阔,宝塔高耸。树木苍翠,环境清幽,游人终年络绎不绝。
六榕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寺院初名宝庄严寺,当时寺内除大殿外,殿前还建有一座华丽的木塔。此塔是广州刺史萧裕为埋藏佛骨而建。佛骨是梁武帝的母舅昙裕法师从海外携归的,后来此塔被赐名为宝庄严寺舍利塔。唐代诗人土勃去交趾省亲,路过广州时游宝庄严寺,曾撰有《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五代时宝庄严寺更名为长寿寺,北宋初年寺与培均毁于大火。端拱二年(989)重建寺院,改称净慧寺。元裕元年至绍圣四年(1086一1097),郡人林修筹建塔,历时11年,竣工后塔内供奉贤劫千佛像,因此名千佛塔。元符三年(1100)九月,被贬滴海南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拭,奉召北归,偕子苏追途经广州时到寺中游览,见塔旁六株榕树枝繁叶茂,浓绿成荫,苍劲如虫L龙,十分喜爱,即席欣然题书“六榕”寺榜,后人遂将净慧寺改称六榕寺,塔也改称六榕塔(另有花塔名)。直到清代,苏轼亲书的寺榜屡经雕漆,为防止题款损坏,将其摹勒石上。现在“六榕”寺榜已刻成木匾,悬挂在山门之上,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苏轼留传世间的珍贵墨迹。
原六榕寺面积很大,几经变迁,如今占地7000多平方米。山门坐西朝东,寺内主要建筑依次为天土殿、六榕塔(花塔)、大雄宝殿,其北面还有解行精舍,南有碑廊、观音殿、六祖堂、榕荫园、朴榕亭等建筑。
天土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保留了明代建筑的风格。屹立于寺院中央的六榕塔巍峨壮观。由于寺处广州市内中心地区,自古以来人们在游览六榕寺时总要登塔眺望羊城美景尽收眼底。故此六榕塔久负盛名。六榕塔为砖木结构,通高57米,八角九层,每层都有暗层外观虽是九层,内部却是十七层。有阶梯上下,外层设回廊,可凭栏远眺。塔体玲珑剔透,琉璃瓦塔檐轻巧微翘,在阳光下彩釉闪闪发光,如同绽开的花瓣,远观佛塔似由花朵堆砌而成,华美秀丽,称其花塔是极恰当的。塔的壁面有砖铭:“广州净慧寺宝塔砖劝首林主薄并转运司监劝史首土”,为宋哲宗赵煦元裕元年(1086重修花塔的记录,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塔的底部刻有鲁班像。塔刹是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铸造,铜柱形状,柱身刻1023尊浮雕佛像。用千佛铜柱作塔刹的形式,在国内诸多塔刹中较罕见。塔刹连同顶端的九霄招‘、宝珠以及下垂的8条铁链,共重5吨。这座佛塔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仍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
旧口的大维宝殿和观音殿早已无存,今所见二殿是1983至1987年先后重建的。观音殿内供奉一尊观世音菩萨铜像,高4米,重5吨。此像与寺内保存的6米高、10吨重的三尊巨型铜佛像,都是铸于清康熙二年(1663),工艺十分精湛,造型也极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寺内榕荫园古树蔽口,但非苏轼所见榕树,园内和补榕亭的榕树是后人卒「种。碑廊陈列许多宋、明、清代著名的碑刻,记载着六榕寺和花塔的历史沿革。其中如《证道歌碑》高78厘米,宽30厘米,刻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是六榕寺现存最早的碑石,相传碑文为僧人玄觉所撰,苏轼手书。《土文浩监摹苏轼“六榕”题字并跋》碑在补榕亭侧,高32。 5厘米,宽17厘米,嘉庆二十三年(1818)十月立,镌刻楷书“六榕”二字,传为苏拭手书,笔法苍劲有力。
六榕寺今为广州市佛教防会所在地,花塔早在1963年3月便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86/739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86/7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