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佛国普陀山
在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曾写到孙悟空为解救唐僧在西天取经途中的危难,多次腾云驾雾去求见观音菩萨。孙悟空在空中只见“汪洋海远,水势连天。祥光笼宇宙,瑞气照山川。千层雪浪吼青霄,万叠烟波滔白昼……”,远望海中的落伽山,是“山峰高耸,顶透虚空。中间有千样奇花,百般瑞草。风摇宝树,口映金莲。观音殿瓦盖琉璃,潮音洞门铺娥瑙。绿杨影里语鹦哥,紫竹林中啼孔雀。”观音端坐在普陀岩上,正与诸土大神讲经说法。这一虚无缥缈的仙境倒确有其地,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
普陀山是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距上海市仅150海里,离宁波市不足50海里。狭长的小岛,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3.5公里,面积仅12多平方公里,然而它却以海上佛国著称于世。普陀山原称落伽山,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岛上的普济寺被救赐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于是改称音陀山。普陀落伽是梵文的音译,实际上的意思是“美丽的小白花”。如此优美的词意,点出了普陀山如海上浮莲的引人入胜的景色。《西游记》中所述及的普陀岩、潮音洞、紫竹林、落伽崖等处现都一一可见。岛上众多的寺庙也都与观音菩萨有关,成为四大佛山中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上到处可见青瓦白墙或琉璃彩顶的寺庙。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口本僧人慧愕从五台山捧观音像归国,在普陀山遇风浪受阻,就将观音像供奉在一民宅之中,取名为“不肯去观音院”。这是岛上最早的佛寺,至今尚在潮音洞附近。自此传说普陀山是观音菩萨修身传经布道之地。宋宁宗在嘉定六年(公元1214年)御赐“圆通宝殿”额,指定普陀山为供奉观音的道场。自此历经各代,建成200余座寺庙、庵堂和茅蓬,僧侣多达千人,号称·五百丛林、三千僧众”,成为海上佛国名山。
现存的三大寺中的普济寺坐落于灵鹜峰下,背山面海,因位于普陀前山,又俗称前寺,是岛上最大的佛寺。清朝康熙、雍正皇帝先后拨款重修,规模宏大,有200余间殿宇,黄墙琉瓦,气象非凡。寺内大圆通殿为观音正殿,内供的观音塑像及周围32座观音化身,均为1981年重塑。相传观音在印度是一男性,蓄有须发。佛教传入我国以后,观音逐渐变为女性,而且“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俨然是一位绝色美女,使她更富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形象。寺外古木葱笼,有莲花池、永寿桥、八角亭、御碑亭,颇有瑶池仙境之意境。
法雨寺也为三大寺之一。始建于明代,自康熙皇帝赐“天花法雨,匾额后,改名为法雨寺。因地处普陀后山,俗称后寺。后寺的建筑规模和华丽程度,都足以与前寺媲美。寺内九龙殿,是从南京明朝故宫中拆迁而建。殿宇顶穿呈拱圆形,顶盖正中撇有苍龙,下悬珠球,周围雕有九条蟠龙,称为“九龙招‘拱”,是国内殿宇建筑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从法雨寺上山,踏千级石橙可以到达普陀山最高处的佛顶山巅。在山顶凹地的林木幽深之处,藏有三大寺之一的慧济禅寺,又称佛顶山寺。“深山藏古寺”,在此不进山门,不见殿宇。全寺有四殿、七宫、六楼,布局幽深而奇特,大雄宝殿、藏经楼和大悲阁都横列山崖之前。寺东山巅上有天灯塔,为普陀山最高点,海拔291.3米,登上塔顶,环顾东海碧波万顷,群岛散布,海天一色,令人心胸开阔。
全山以三大寺为中心,各有大小石道连接儿十座寺庙庵堂。不少石道上刻有莲花国案,形成了全山很有特色的庙宇体系。寺庙内外保留有不少珍贵文物,土安石、赵孟顺、董其昌、吴昌硕等名家石刻到处可见。加上古木参天,荫天蔽口,掩映寺庙,一片浓郁的佛教气氛。
普陀山沿岸之处,尚有十几处洞景奇观。潮音洞和梵音洞均是海浪冲烛成的海烛穴,传说是观音现身之处。潮音洞山崖高数十米,两个洞门如天窗,可俯视洞内怪石嶙峋。洞内海潮吞吐,声震如雷。梵音洞深数百米,洞内曲折,与海相通,浪石相激,如虎啸龙吟,令人惊心动魄。朝阳洞是观看海上口出之处,每当旭口东升于海上,其美景比之在众多名山之巅观看口出,更别具一番魅力与情趣,昔陀山南端的南天门,孤悬入海,由环龙桥跨海相接。这里巨石森罗,峻岩林立,有两巨石并立如门,故称南天门。巨石上刻有“石氏柱南天”、“海岸孤绝处”、“海山大观”等题刻,字体苍劲有力,引人注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8/620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8/6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