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摇篮井冈山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极其艰苦的年月。毛泽东同志领导了秋收起义,率领农民武装力量向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进军,在井冈山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也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此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烈火。
在今口的井冈山,到处可见到大量的革命遗迹和文物,到处可听到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井冈山不仅是一座革命名山、英雄名山,而且处处有奇峰异洞、飞瀑流泉、翠林艳葩、珍禽异兽,风光旖旎迷人。朱德同志在1962年重上井冈山时,赞誉它为“天下第一山”,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仰慕的胜地。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南北、东西各绵延40多公里。称为“五百里井冈”。群峰耸峙,山峦雄伟,地势险要。井冈山的“井”字,意指山间小盆地。井冈山中有不少著名的小盆地。茨坪就是位于井冈山中心地带的一个小盆地,面积不过1平方公里,海拔800多米,四周被崇山峻岭所环抱,有路可通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桐木岭、双马石五大哨口和大、中、小、上、下“五井”。茨坪是当年红军党政机关集中的地方。红四军的军部、毛泽东和朱德的旧居以及其他革命政权机关均按原样修复供人瞻仰。盆地周围林荫浓密,中间有一小溪流过。北面山岗上耸立着庄严雄伟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和纪念亭,并有红军烈士墓,附近的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史料,向人们展示了当年革命斗争时期的情况。登上纪念塔凭栏四望:北有黄洋界、南有五指峰和笔架山、东有严岭嶂、西有八面山,均在1400米上下,凌云摩天。而眼下的茨坪已成为一个繁荣的市镇,南边有南山公园,四周的湖塘点缀在农田和村舍之间,一派山林田园的恬静风光。
大井,在茨坪以西8公里处。毛泽东率红军上井冈山,先在此驻扎。毛泽东旧居后有两棵大树,虽遭战火重创,但至今仍然枝繁叶茂,被称为“常青树”。旧居前有一块大石头,是当年毛泽东看报读书的坐处。
小井,位于茨坪西北6公里处。当年曾建有红军医院,当红军撤离井冈山时,这里有100多位伤病员来不及转移,全部壮烈牺牲,现在的烈士墓碑上有毛泽东的题字。从红军医院下行1公里处,突然出现深渊万丈、悬崖凌空的奇景,峡谷中覆盖着浓密的原始森林,称为翡翠谷。一条五神河像白色的蛟龙飞舞在翠谷碧潭之中。在不到2公里的流程中,五次跌落悬崖,形成“五瀑十八潭”。第一瀑为凌空飞泻的碧玉瀑,高67米,以下分别为锁龙瀑、珍珠瀑、击鼓瀑和玉女瀑,急流注潭、飞珠溅玉。1965年郭沫若游龙潭,只见到三瀑,就惊叹不已,作诗记兴:“井冈山上有龙潭,瀑布奔流叠作三。樵径断残成绝境,军工开拓免垂毡。三潭交响千峰静,一片苍穿万木酣。土地归农思雨露,潜龙焉肯锁深岚。”龙潭现成为井冈山上著名的风景区。
离龙潭不远的峡谷中,还有高80余米的“间息瀑”,有节奏地飞泻幽谷之中。其下游不远处,有水帘瀑,瀑布与悬壁之间可通行人。再下有一红军洞,能容百人,在反围剿的艰苦年月中有伤病员在此居住。当年红军使用的石灶和地铺的遗址,至今还依稀可辨。
著名的黄洋界哨口,在茨坪以北,海拔1558米,是通往江西宁冈和湖南A}县的要隘。一条羊肠小道穿行在悬崖绝壁之上,黄洋界哨口居高临下,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928年底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现在还保存了当年红军的作战工事和隙望哨。高耸的纪念碑上镌刻着毛泽东的《西江月·黄洋界》一词。哨口附近路旁有一棵高大的木荷树,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上山,就常在此体息。站在黄洋界山头举目远望,群山起伏,层峦叠嶂,口出夕阳,景象万千,常可见到白云翻腾,如汪洋大海,黄洋界之名由此而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8/619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8/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