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圣地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玄岳山、太和山。它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北临丹江口水库,南接神农架山区,西连秦岭,东逛大洪山,方圆400公里,号称“八百里武当”。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主峰天柱,又名金顶,海拔1612米。在金顶俯瞰群峰,只见南岩峰峻秀挺拔,双笔峰苍翠欲滴,玉女峰亭亭玉立,望郎峰翘首企望,仙人峰云烟飘渺,展旗峰迎风欲动……,诸峰又都微微向主峰倾斜,像是俯首朝拜主峰,这就是有名的“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山中林木茂盛,又有岩、洞、泉、涧点缀其间,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誉为“山峦清秀,风景奇幽”。这一超脱人间凡俗的天然景色,很早就成为崇尚自然、追求仙境的道教信徒的理想天地。
传说古时净乐国土太子真武15岁时就进武当修道,曾因意志不坚想下山归家,路见一老妇在井边磨铁柞,就问她要磨什么?老妇说:“铁持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太子顿悟其道,立即返身入山修道,终于得道升天,成为道教的真武大帝。以后,武当山就成为道教名山,汉、晋、唐、宋、元、明备代均有著名道家上山修炼。明代道家张三丰在武当还创立了“武当拳术”,与少林武功齐名于世。
明代是武当道教鼎盛时期,这与明成祖朱棣崇尚道教有关。朱棣夺取帝位以后迁都北京,他在大规模地修建北京紫禁城的同时,又于永乐十年起动用30万民工,历时12年之久,在武当山大兴土木,营建了从山麓到金顶长达70公里的“神道”,并建成33座大型建筑群,殿字2万多间,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还修成39座桥梁,12座亭台,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光,林帕回环画境中”的宏伟景象。道观殿阁与山色风光浑然一体,使武当山成为一片幽深神奇的道教世界。在我国众多的名山之中,如此大规模地规划和建造雄伟的建筑群,真可谓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为罕见。
今天在武当山游览,还可见到不少保存完好的道观殿宇、牌坊亭阁,建筑工艺雄伟而精细,使人们深深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武当山不愧是我国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的宝库。
武当山的大门一玄岳门是一座高20米、宽13米的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牌坊,上有“治世玄岳”四字,气字非凡,庄严威武,整个建筑均用石凿样卯而成,雕工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玄岳门到金顶的“神道”都用青石板铺成。
进玄岳门1公里处可到遇真宫。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曾在此结庵居住过。朱元璋和朱棣两位皇帝都想要召见他,但他却云游四方,避而不见,于是传闻他是“真仙”,故建成遇真宫,内塑有张三丰铜像,形象生动,飘逸如仙。离此不远的玉虚官,相传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曾在此扎营,所以又称老营宫。从现残留的局部建筑可见当时建筑规模也十分宏大。附近的元和观也只残存一部分建筑。
沿神道登山约10公里处,有一座纤巧玲珑、布局紧凑的道院,内有磨针井,殿前立有碗口粗的铁杆两根,这就是传说中真武受老妇感悟立志修道之处。继续登山,即到了太子坡风景区,这一带景点众多,风景幽深,一些殿、宇、桥、亭等建筑都按真武修道的传说而精心设计建造的,这里下临深壑,涧水潺潺,过了复真桥,只见复真观的红门上有“太子坡”三字,相传真武修道是住在这个山坡上的。复真观依山势建造,有一五层高阁,被称为“一拄十二梁”,即用1根木柱支撑12根横梁。这座独特的木结构古建筑,历经几百年风雨,至今依然挺立,是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大奇迹。站在最高处的太子殿上,可俯视深渊,纵览群山,远眺金顶,气象万千。
过了复真观,回旋上下十八招‘的千级石坎,便到例河桥(又名天津桥)。相传真武的母亲曾劝儿子下山,拉住他的衣服不放,真武拔剑割去衣角,划地成河。此桥为三孔高拱石桥桥下的九渡涧是山中流泉汇合而成,两岸景点很多。过桥之后,石障夹流,沿溪涧曲折而行,可到达紫霄宫。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8/619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8/6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