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过渡性明显的自然特征(4)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2-1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四)常绿阔叶林——红、黄壤景观

  中国亚热带是世界上常绿阔叶林植被和红壤、黄壤等强淋溶土类分布最广泛的区域(图2—10,图2—11)。

  中国的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中,以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和石栎属为群落上层的优势科属,但在生境比较偏湿的地区,樟科中的润楠属(Machiius),楠属(Phoebe)的种类显著增多;在生境比较偏干的地区,则茶科的木荷属(Schima)常成为群落上层的共建种。木兰科的常绿树种在各类群落中经常存在,但不占优势,并极少成片分布。
  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属于中国亚热带的典型地带性植被。它以层片多,四季常青为其明显的林相特征,林内还有不属于任何一层的藤本,附生植物,由地面伸展至高层。由于生境条件差别,树种组成各地亦有差异。例如,栲属中苦槠、米槠、栲树、甜槠、峨嵋栲等是亚热带东部的建群科,高山栲、元江栲等是云南高原、四川西南部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或建群种。青冈属中的青冈、曼青冈是东部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或建群种,而滇青冈则是西部常绿阔叶林的建群种。石栎属中的包石栎(litho-carpus)、多变石栎(L.variousus),多穗石栎(L.Polystachys)也是东、西部常绿阔叶林的建群种。除壳斗科外、樟科、茶科也是常绿阔叶林的重要成分。

  由典型常绿阔叶林带往南,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暖性树种增多,基本上是以栲属中的喜暖树种为主,在种类成分中还常含有一些热带成分。林相上层比较稀疏,中层较为茂密,由于树种繁杂,树高不同,所以树冠参差不齐,又因地表光照条件较差,地被植物不发达,蕨类颇多。由典型常绿阔叶林往北,为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是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其乔木层以落叶阔叶树为主,以楝属树种最多,它们往往占居乔木层的最高层。所有常绿阔叶树都与落叶阔叶树混生,不成为优势树种,常居乔木层或灌木层。

  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相应范围内,还广泛分布着具有扁平枝叶的裸子植物所组成的常绿针叶林,它们在性质上不同于寒温带的针叶林,而是暖性针叶林。在生态上和群落外貌结构上,均与双子叶植物组成的常绿阔叶林相似。其中一类是具有光泽扁平的针叶,针叶在枝条上的排列方式犹如双子叶植物的羽状复叶,并与光线垂直。如杉木、紫杉、粗榧等。另一类是具有紧密着生的鳞片状叶;整个枝条似一张叶子,排列方向多少与光线垂直,如洋扁柏(Thujaocciden)、异叶金钟柏、肖楠等。此外,森林破坏后往往演变为次生马尾松林、灌丛草坡和草坡。各种人工林,如油松、湿地松、火炬松、杉木林,以及经济林等也很重要。

  中国亚热带成土作用主要表现为强度淋溶、粘化过程和较强的铁铝化过程,以及在酸性环境中的腐殖质累积作用。主要土壤类型,按发生学分类为红壤和黄壤,按系统分类属强淋溶土类。黄壤和红壤在成土过程作用下,脱硅富铝化显著,硅的迁移量超过40%,钙、镁、钾的迁移量更大,最高可达100%。由于盐基大量淋失,钙、镁、钾、钠、磷等化学成分含量很少,磷约为0.06%,有些地方甚至已无速效磷。铁铝氧化物从风化壳到土壤都有明显聚积,铁的富集量达7%—15%,铝达10%—12%;红壤硅铝率约在2.0%—2.2%之间,黄壤则在2.3%—2.5%之间,整个土层都比较粘重,pH值一般在5.0—5.5之间,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红壤和黄壤都是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其区别主要在于红壤分布地势较低,铁(锰)氧化物在土体中残留富集,使土体呈现红色。而黄壤的分布地势较高,除富铝化作用外,还有黄化作用。由于成土环境条件相对湿度大,土体经常保持潮湿,致使土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形成以含化合水的针铁矿、褐铁矿和多水氧化铁为主的铁水化合物,使土体出现黄色或蜡黄色土层。一般说来,黄壤较红壤富铝化作用弱,粘粒部分的硅铝铁率高于红壤,自然肥力较高。

  本文标题:过渡性明显的自然特征(4)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4/600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4/6006.html

标签:自然特征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