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3)
(三)加快交通运输的建设
建国以来,亚热带地区交通运输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其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表 7—7)。多年的实践表明,加快交通运输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网结构,提高运输效率,发挥运输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之一。
中国亚热带交通运输建国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它同国
表7-7 1990年各大区7项指标大小顺序表
(单位:第×位)大区 人口 工业产值 农业产值 粮食产量 运网密度 货运量 客运量东北 5 4 5 4 3 4 5华北 4 3 4 5 5 2 3华东 1 1 1 1 1 1 1中南 2 2 2 2 2 3 2西北 6 6 6 6 6 6 6西南 3 5 3 3 4 5 4
资料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第703页。
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比较其仍显得有些滞后,乘车难,旅行艰,运货难长期以来不能得到解决,甚至有增无减,运量与运力的矛盾突出。例如,建国后,国家在亚热带交通运输发展中,十分重视西南铁路建设,用30多年时间,先后建成了成渝、宝成、黎湛、黔桂、川黔、贵昆、湘黔、成昆、内昆、枝柳、襄渝等11条铁路干线,总计4925公里,建成支线1106公里。然而,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货运需求增长很快,西南地区每年仍出现500—600万吨的货物积压待运。目前重庆赖以发展川黔、襄渝、成渝三条铁路干线运输能力已经饱和,对去广东、福建、上海等地的装车进行限制,重庆分局请求装车批准率仅为50%—60%。为形势所迫,在长达2000公里的重庆——广州间不得不采用汽车运输,以缓解客货运输的紧张情况。东部地区铁路干线布局也不尽理想,许多区域之间没有铁路相连,如闽粤之间需要绕行浙赣线,粤桂之间需绕道湖南,江苏和两湖之间需绕行浙赣线或防海线等等,这不仅延长了运输距离,而且加剧了线路紧张。在沿海运输繁忙地区,干线之间缺乏辐射线,分流线,联络线,严重地影响了运输效率。
亚热带公路网线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路网较密。在福建、云南等省,公路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无论在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上都已超过了铁路,成为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但公路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运输需求增长的现象表现得较为突出。整个亚热带地区,等级公路与公路总里程的比重为66.2%,比全国平均水平73.4%要低7.2个百分点。福建、云南等外公路里程分别达10519公里和8206公里,分别占其公路总里程的25.2%和14.1%。
水路运输,内河航道处于自然状态,现有通航里程,因障碍航运设施隔断,或航道淤塞,不少地区通航里程比50年代减少。如安徽省,据1985年不完全统计,全省有47座碍航船闸,汇入长江和淮河的46个支流出口段堵死了一半,堵断航道长达2000多公里。现有航道中,六级和达不到等级的航道占安徽省河流通航总里程的2/3,分段通航的里程占30%,能通行500吨级船舶的航道只有500公里左右。沿海运输与远洋运输,由于船货到港集中,铁路疏运车皮蓬布不齐,港口及商业部门仓储接卸能力不足,或泊位不够等等原因,港口压船压港现象时有发生。1988年全国共发生超月船240艘,其中上海港就多达45艘,宁波港也有2艘。
航空运输,由于近年来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外宾、商人、华侨及港澳同胞乘机者日众,外贸出口中除传统货物外,鲜活产品出口量增加,乘机难的情况也较突出。由于机场现代化水平和飞机等方面的制约,一些中心城市,如武汉尚无国际航空港,开通的航线也不多;管道运输,尚未形成网络,大量的液体运输要占用大量铁路、水路运力,对缓解亚热带“北油南运”“东油西运”的作用十分有限。
中国亚热带1990年运输业总产值603.02亿元,占其社会总产值的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已迫在眉睫,应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不失时机地建设高质量的运输网,使交通运输业先行作用充分发挥。
亚热带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首先要充分发挥水运优势。亚热带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长江流域占据了亚热带大部分地域,长江作为一条运输动脉,既孕育了长江沿岸,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产业聚集或经济发达地带的形成;它也是我国国土开发战略中生产力宏观布局“-”字形结构的主轴之一。随着国土开发的深入,沿江开放的发展,如何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长江水系具有相当于世界内河水运最发达的美国航运里程近 2 倍的通航里程,虽然有许多研究表明不应过大地夸大长江的运输能力,长江的水运条件不及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但较保守的估计也认为长江的水运潜力可达25亿吨的运量,其货运周转量的潜力最大可达到我国目前铁路周转量的75%。因此,目前长江干线客运量完成3017.5万人次,周转量完成73.1亿人公里;货运量完成6246.7万吨,周转量完成402.78亿吨公里,其潜力发挥的程度是十分有限的。要充分发挥长江的水运潜力,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开辟长江运输货源,将适宜于水运的货物尽量实行水运;要根据运输对象的需要,来提高水运的竞争力。根据长江航远工程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在航道网络建设上,主要是使支流航道畅通,解决好闸坝碍航问题,通过支流的综合开发,整治和渠化河道,扩大通航能力,改变长江水系水运干支不通,航道不成网的落后局面。在发展地方航运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长江干流为主干的干支直达、江湖相通、江海直达、四通八达的长江水运航道网。要加强沿江港口的改造与现代化建设,扩大港口的吞吐能力,提高其江海直达与集装箱运输能力,为沿江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服务。港口内部建设要统筹兼顾,系统规划,使前方、后方、装卸、疏运等环节相协调。并在航道改造、港口建设的同时,要逐步提高船舶建造、航运通讯与信号网的现代化水平。
在长江水运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使长江航运能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有的地方要开凿一些运河或对原有运河进行疏通。运河的建设应以大运河的改造为重点,提高其在江北和江南航运网中的作用。要开挖芜申运河,开辟芜湖至上海的水上捷径;恢复沙市至沙洋运河,沟通长江与汉水的联系;开挖湘桂和赣粤运河,沟通长沙与珠江水系,促进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亚热带沿海运输与远洋运输的发展,重在适应南北运输与外贸出口需要,加快港口建设,并使专业化运输提高。
其次,亚热带交通运输的发展,是要提高公路、铁路运输能力,在建设新线的同时,努力提高现代化水平,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形成高效快速的综合运输网络。
我国亚热带公路,铁路网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今后的新线建设,除根据开发大西南的战略部署,加快川陕通道、云、贵外运通道的建设外,主要是要提高其运输网络的完整性与灵活性,接通一些断头路;对运输极其繁忙、运力与运输需求矛盾突出的地区和干线进行高密度投资,大规模改造或修建新线减压分流;增加内地与沿海港口的联系,改造和建设其后方通道,以推动对外开放的深入。整个铁路和公路建设,线路的技术改造与更新尤不可少。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以牵引动力内电气化,客货车辆大型化,轨道结构重型化,车站作业自动化,通信信号现代化,运营管理自动化为目标来改造铁路,切实发展重载运输,提高运输效率。在有条件的长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的沪宁段、福州——厦门段可以率先考虑建设准高速或高速铁路。公路要根据交通量的增长,积极提高线路的技术等级,大力发展汽车专用公路和一、二级公路,并调整汽车构成,提高重型汽车比重。为了减缓亚热带铁路运输普遍紧张的状况,应鼓励公路客运跨省运输,货运公铁分流。要加强铁路、公路枢纽的建设,增加其通过能力与调度控制性能。大力提高公路、铁路运输的过江能力,贯通南北干线通道,加紧修造江阴、南京、铜陵、黄石、武汉、芜湖、西陵、万县等长江公路桥或公铁两用桥。建设好沿江运输大走廊,开辟出海多通道。
亚热带交通运输的发展,要以系统工程的方法,科学合理地发展综合运输。各种运输方式要合理分工,发挥各种运输的优势。通过综合运输,减少铁路压力,发挥水运潜力,降低各种运输因货流方向、货流密度差别及货源组织不力造成的单向空载率。综合运输要各地区共同协作,打破行政界线,按货流规律,使条条水路、陆路运输与长江联接,转陆至腹地,转水输往世界。并适时发展航空与管道运输。
再者,要依靠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加快亚热带交通运输的建设与发展。目前,亚热带地区交通运输投资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仍然偏小,1990年亚热带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占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只有 11.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个百分点。应实行一套支持交通运输的倾斜政策,在保持既有设备的完好状态的同时,要改革过去低折旧的政策,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对交通运输建设要在信贷政策、税收政策上予以优惠;要根据市场变化,积极稳妥地改革运输价格,改进交通运输资金的征集与使用。要鼓励多渠道集资,引进外资,引导个体积极办运输。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亚热带地区交通运输发展走在经济发展前面,发挥其先行作用,促进亚热带经济繁荣,迈上新台阶,为全国经济的协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广阔的旅游天地
下一篇:兴旺发达的工农业生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4/600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4/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