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地理,炎黄子孙绞尽脑汁;投影制图,西洋学人耗干心血(7)
公元520年,《正光历》,亦即《神龟历》,内列72候应。东魏(公元540年)所列72候应基本上与《正光历》相同。
但魏时历书中的各候应出现时间一般比《逸周书》中同一候应出现为迟。大体冬夏季迟的时间特别多,春秋季候应的推迟是由冬夏季候应推迟所造成的。
过去,人们认为北魏72侯应与《逸周书》不同,是由于北魏的国都在平城,而平城比西安的纬度高4度多,海拔高800米左右所致。
但我们知道,北魏《正光历》中列入72候应时,已是国都平城迁到洛阳(公元495年)后20多年了。所以,北魏历书中反映的气候。应是洛阳的气候,而不是平城的气候。
而且从北魏72候应中看到,当时的气候非但不比《逸周书・时训解》所反映的气候为冷,反而暖一些。
例如《正光历》中已删去了一年中最冷候“水泽腹坚”。可见将北魏72候应与《逸周书》中的不同,归因于北魏国都位于平城,是不合适的。
真正的原因在于北魏时我国黄河流域气候的大陆性有所减弱所致。
从公元元年开始,西方地理,以罗马帝国为代表,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公元一世纪,罗马人便开始恣意横行于整个不列颠主岛,也到了爱尔兰。
奥古斯都的军队渡过了莱茵河和多瑙河,不但直抵两河地方,连德国西南部所谓德库马特兰也都成了罗马的省区。
个别的罗马人也有深入到德国去的,在尼禄王统治下的一个罗马骑士,曾抵达波罗的海边。
在亚得里亚海的另一边,征服了达尔马提亚后,罗马的统治也越过了崇山峻岭而直抵多瑙河。
到了二世纪初,图拉真皇帝渡过了多瑙河下游,占领了许多地方。
在亚洲,小亚细亚的占领保持得很稳固,它变成了一个希腊化的地方。
再往南,罗马的军队只是偶然侵入到叙利亚,因为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土著居民的强有力的抵抗。
在这里,地理的知识并没有什么进步,里海东部平原上的图尔安民族则因被新的民族迁移所掩盖,甚至又被人们遗忘了。
通过塔里木盆地和中国建立联系是很重要的事,而且,知识也顺着海道漂流进中国。
大约在公元50年,希帕卢斯利用浩荡千里的季风横渡浩瀚的阿拉伯海到达印度,另一些人跟着他去,有的还到了缅甸。
在阿拉伯,奥古斯都时代的加利阿斯好像曾侵入到也门。
一位航海家在瓜达富伊角被海水漂流到南方,一直到达桑给巴尔岛或者奔巴岛。
约在同时,一位罗马的将军由埃及南行,直到尼罗河;尼禄王派出去探寻尼罗河河源的一个探险队,好像曾进到北纬9度加策伦河的河口。这个探险队也带回来了关于大湖和雪山的模糊消息。
罗马的这种大踏步的征服工作直接有利于取得各个地方的地理知识,因为道路都要测量,而且编成旅行指南,有些还附有说明书,这和近代为着军事目的所作的工作相类似。
我们也听到过在阿格里已领导下的对罗马国的一次测量,这是由恺撒命令做的,于公元前44年开始,据说用了25年的时间。
有人认为这次使用了真正的三角测量法,但按帕尔奇的看法这却是想入非非,就是重新测定道路也几乎是不能想象的,大约只是将一些旅行指南汇集起来,加以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3/598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3/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