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生态环境(2)
3.人口与水资源
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人类的起源、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人类的所有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都与水密切相关。人体中水的重量约占体重的76%。水资源的分布直接影响到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河流、湖泊沿岸等容易取得淡水的地方。而广大的沙漠地带,除少数绿洲以外,几乎无人居住。
人类所进行的工农业生产也离不开淡水资源。据统计,生产一吨钢需水10—40吨,生产1吨人造纤维需水1200—1800吨,生产1吨合成橡胶需水高达27500吨。而农业用水则占人类全部用水量的60—80%。据估算,全世界每年灌溉用水在12000—13000亿立方米之间。每亩农作物生长期内的用水量是:小麦345—506立方米,棉花333—400立方米,甜菜466—600立方米。
地球上水的数量很大,但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数量仅占很小的比重。据联合国1977年统计资料,全球包括海洋水、冰川、地下水、河流、湖泊以及大气水、生物水在内的水的总储量为138.6亿亿立方米,共中淡水储量仅为3.5亿亿立方米。而淡水储量中,深层地下水、两极与高山冰川、永久雪盖以及不能利用的永冻底冰占淡水总量的99.66%。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淡水资源仅占0.34%,即104.6万亿立方米。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类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全世界用水量以年平均4%的速度递增,这将加剧水资源紧张局面。加之,许多水源因不合理利用而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全世界共有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水现象已从中东沙漠和干旱的北非大陆扩展到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等地。为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许多国家正在采取工程和技术措施保护有限的水资源,以保证人类生产和生活对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4.人口与森林资源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森林资源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多样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森林所提供的木材与钢铁、石油、煤炭一道并列为4大原料。木材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林副产品是化学、纺织、印染、造纸、制革、食品、医药、工艺美术等部门的重要原料。另外,森林的派生经济效益不应被忽视,用于避暑、旅游、疗养、观赏等的风景林及自然保护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其实,森林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森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派生经济价值。森林的环境保护作用包括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等。一些国家曾对森林的环境保护价值进行过计算。前苏联的森林覆盖率为34%,其环境保护价值占森林资源总价值的3/4;芬兰森林覆盖率为69%,木材总价值17亿马克,而森林的环境保护价值为53亿马克。
但是,由于人口激增,以及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遭到大规模毁坏。据研究,历史上森林曾覆盖陆地面积的2/3。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发展粗放的牲畜饲养和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森林遭受极大的破坏。进入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人口日益增多,为开垦荒地,建造房屋,取得生活燃料以及发展工农业生产,森林毁坏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进入70年代时,世界平均每年减少森林面积1800—2000万公顷。据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估计,世界郁闭森林到2000年将进一步减少到21亿公顷,2020年减少到18亿公顷,其中发达国家大约为14.5亿公顷,发展中国家只剩3.7亿公顷左右。由于森林的减少,给人类带来了严重后果:水土流失加重,土壤肥力急剧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加重,气候反常。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在1975年至1980年5年间,因森林毁坏而被破坏的土地,非洲为3700万公顷,亚洲为1200万公顷,拉丁美洲为1840万公顷。目前摆在人类面前的任务就是要制止滥砍滥伐森林的现象,维护生态平衡,努力使人口发展、布局与森林资源条件相适应。
(二)人口与生态环境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①这一论述已精辟地剖析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生物进化最高阶段的人类,是地球环境演化的产物,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是在不断地利用、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1.人口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是一有机整体
人类与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因素组成的生态环境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通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表现出来。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人类与自然环境各因子之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构成有机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在此系统中,人口以其自然属性参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方面,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从周围环境获得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又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向环境排放物质与能量。具体过程是自然环境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为人类制造出氧气,提供粮食和蔬菜,消费者——动物为人类提供肉、奶、蛋、鱼;水的循环使人类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工农业生产得以发展;人类再将其产生的废弃物向周围环境排放,使整个人类生态系统各环节联系起来,成为有机整体。
2.环境与人口相互作用
在人口与环境所构成的人类生态系统内部,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为环境既受人类的影响,与此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类。
自然环境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没有自然界便不可能有生命,更不可能有人类;②人口生存的空间范围和人口分布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地球容量的有限性决定了人口数量不能超出地球对人口的最大容量。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自然条件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多寡也必然影响到各地区人口数量和人口密集程度。③人口的外貌特征与体质受自然环境的严重制约。可以说,一定地区的人口外貌特征和种族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的特征。例如黄、白、黑等种族差异的形成,即是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形成各不相同的肤色、发型、眼睛、鼻子和身材的结果。
在接受自然环境作用的同时,人类也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人类对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地建设性作用,使环境质量得以提高,并创造出新的更加适合于人类生产、生活的人工生态系统;一是消极的破坏作用。人为因素对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可归结为三种情况:一是改变稳定系统的环境成分。主要是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农药的使用,破坏了各环境要素的比例关系,使环境中有害成分增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甚至破坏生态平衡。二是平衡系统中生物种类的改变,如人们在使用农药杀虫时,往往将虫害的天敌也一起杀死。三是使环境信息系统破坏,某些污染物质如果与某种动物分泌的性激素发生作用,破坏了动物的繁殖,从而改变了生物种群组成,甚至使生态平衡失调。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影响环境,甚至使自然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同时,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常常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直接影响人类生存,从而产生环境问题。
主要由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包括:①滥砍滥伐森林资源,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甚至使一些野生动物濒于绝种;②滥垦草原和荒地,草地超载过牧,致使土地沙化;③地下水资源无节制抽取,使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盘下沉和土壤次生盐渍化;④对矿产资源滥采滥用,致使许多资源面临枯竭,对汞、铅、砷、镉及放射性元素等有害元素的不加控制的利用,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身体健康;⑤工业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和在环境中不易分解的有害农药的施用,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生态平衡;⑥某些大型工程建设未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如埃及阿斯旺大坝的兴建致使尼罗河不能定期泛滥,从而使尼罗河沿岸的土地失去了天然肥源。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1/594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1/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