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海陆风、山谷风到底几点转风向?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9-1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01 .风向转换的原理

  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称为热力环流。两个区域之间的温差,是形成热力环流的关键。中小尺度的热力环流包括海陆风、山谷风、城郊风等。

图片

  海陆风: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海洋降温慢,气温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图片

  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气流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空气密度增大,沿坡下滑,形成山风。

  风向:水平方向上,风由(冷)高压吹向(热)低压。

  风速:水平方向上,两地温差越大(气压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越大。

  上面两组图中,导致风向在昼夜发生转化的原因是两地间的温差变化:

  从没有温差到温差越来越大,再到温差消失,继而冷热倒置,温差继续增大。

  弄明白两地的温差情况,就能掌握风向转化的时间规律。

02 .风向转换时间

  海陆风的转换时间:我们可以从海陆之间温差的变化规律中找到答案。白天,陆地气温约在14时最高,即海陆间温差这个时候会最大,下午14-15时海风最强;此后陆地气温逐渐下降,海风便随之减弱,约在晚间21-22时,海陆温差消失,海风停止。夜晚,陆地持续降温,日出前气温最低,一般日出前陆风最强;日出后,陆地渐渐升温,海陆温差越来越小,约在上午9-10时,海陆温度差别消失,陆风停止。

  因此,可以得出一般结论:晚间约21-22时:海风转为陆风;上午约9-10时:陆风转为海风。在海陆风强盛的时段,风向是比较明显的,风速较大。在海陆风消亡及形成的时间段,风向可能不稳定且风速较小。

  了解了这些,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经典高考题)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读图回答下列时刻中(地方时),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图片

  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

  根据图中纬度和海陆分布可以看出,该区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图中三条等温线平直,说明在同纬度的前提下,海洋和陆地近地面气温基本一致,TA=TB。

  所以这道题的本质,是要我们找到一天之中什么时刻,同纬度的海陆之间基本没有温差。根据上面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快速选出答案,就是B。9点海陆温差很小,此时处于海风和陆风风向转换的“时间点”。

  据文字材料提示,6时(日出前后)和14时(午后)海陆温差大,等温线弯曲程度应该最大;12时(正午)太阳辐射强烈,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也会形成较大的海陆温度差异(但海陆温差还是小于14点的),等温线也会出现明显的弯曲。

图片

  山谷风的转换时间:根据前面海陆风风向转换时间的分析,同理可推:白天日出后,山坡增温速度快,山坡气温约在14时(午后)最高(山坡温度>同高度山谷),谷风最强;然后随着温差降低,风速减小。夜晚日落后,山坡持续降温(山坡温度<同高度山谷),日出前(清晨)气温最低,山风最强。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晚间约21-22时:谷风转为山风,上午约9-10时:山风转为谷风

  马上再来看道例题:

  图1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2示意该气象站某日山谷风风速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图片

  关于该气象站山谷风特点及其转换,叙述正确的是()

  A.谷风较山风更为湿润

  B.山风转化为谷风的时间在9-10时

  C.山谷风转化时间为日出、日落前后

  D.山风转谷风时,当地气温显著下降

  【详解】A选项:山风吹向谷地时会越过天池,携带天池的水汽到达气象站。而谷风从谷地吹向山坡,是先到达气象站,再到达天池。所以山风会比谷风湿润,A错误;

图片

  B选项:根据右图信息,山风转化谷风是时间在9-10时之间,谷风转化山风时间是在20-22时之间,B正确,这也符合我们前面的分析;

  C选项: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白天短,谷风维持时间也短(山坡温度>同高度山谷时间短);冬季日出晚,升温慢,谷风出现时间也晚。所以,冬季山风的维持时间较夏季更长,C错误;

  D选项:山风转化为谷风时,应该是白天,所以当地气温应该会显著上升,D错误。

  9:00-10:00,21:00-22:00,这两个时段发生昼夜风向转换,这个结论是在相对理想的状态下得出的,其实两地间的温差变化是非常复杂,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

  ✓季节差异带来的影响

  在北半球,夏半年陆风转海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原因是夏半年日出较冬季更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所以陆风转海风时间早。

  ✓高海拔山地的冰川风,对山谷风的山谷风强度和时长有影响

  在有冰川风存在的区域,冰川风可能加强山风的势力、延长山风的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缩短谷风的时间。

图片

  【冰川风】指在冰川地区,由于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低,冷而重的空气在冰川上形成沿冰川向下坡方向流动的风。毕竟世界很大,各个区域的具体情况是很复杂,除了以上两个例子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到风向转换的具体时段。所以得再强调一下:9:00-10:00,21:00-22:00,这两个风向转换时段我们的确要知道,但是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必须重视题目给出的具体信息,利用地理原理灵活处理。

03 .做完题再走吧~

  下图示意我国珠三角某沿海城市2004年10月13~14日的垂直风场,该地的风向受海陆风与背景风(大区域尺度的大气水平运动)的共同影响。据此完成下题。

图片

  该城市13日海风开始生成的时间及风向是

  A.6时前后东北风

  B.14时前后东南风

  C.18时前后东南风

  D.24时前后东北风

  参考答案:1.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发现,海陆风作为一个小尺度区域的风其影响厚度和范围有限。在这道题中,1000米以上的高度主要是风向稳定的背景风。

  【背景风】是指大尺度长时间影响一个地区的风,如我们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如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1000米以下的空间,海陆风在昼夜之间会有明显的风向转变。读图可知,14时之前风向为偏东风,且风力弱,大约14时之后,风向发生转变,变为东南风,可推测此时应为海风开始生成,风向为东南风;A、C、D选项中6时、18时、24时前后风向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不会是海风开始生成时间。故选B。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反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2.该日,祁连气象站记录的谷风出现的时间为

  A.2时前后
  B.6时前后

  C.13时前后
  D.10时前后

3.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地势特征是

  A.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

  C.南高北低
  D.东高西低

  参考答案:2.D

  【解析】根据材料“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波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可知,谷风应在白天出现,其中2时前后为夜晚,不能形成谷风,A错误;6时前后该地刚日出不久,谷风尚未形成,B错误;根据题干分析,11时左右当地风向已经由南风为主变为北风为主,风向已经改变,而9时仍为南风为主,由此可知风向在9-11时范围内发生改变,由此可知谷风在此时段内出现,10时前后比较符合,而13时前后谷风已经出现一段时间,故D正确,C错误。本题选D。

  3.C

  【解析】根据材料“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形成山风。”可以得知,晚上空气会沿着坡面下沉,形成山风。因此白天风是由山谷吹向山坡,夜晚是由山坡吹向山谷。根据图示可知,该地白天以偏北风为主,夜晚以偏南风为主,因为白天盛行谷风,夜晚盛行山风,由此可知气象站附近南方是山坡,北方是山谷,因此山谷南高北低,C正确,A、B、D错误。本题应选C。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用来表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泉州市地处福建省沿海地区,濒临台湾海峡。下图为泉州市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4.与非海陆风日相比,泉州市海陆风日午后热岛强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受冷湿陆风影响

  B.受冷干陆风影响

  C.受冷湿海风影响

  D.受冷干海风影响

5.随着泉州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其()

  A.海风与陆风均增强

  B.海风增强,陆风减弱

  C.海风与陆风均减弱

  D.海风减弱,陆风增强

  【答案】4.C  5.B

  【解析】4.据图可知,与非海陆风日相比,泉州市海陆风日午后热岛强度较小,主要原因是此时吹海风,海风从海洋上带来了相对冷湿的气流,使城市温度有所降低、热岛强度变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随着泉州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为热排放的越来越多,气温也越来越高,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白天由于陆地气温上升,加大了与海洋的温差,气压梯度力增大,因此导致海风增强,CD错误;由于白天陆地气温较高,导致夜晚陆地降温后温度仍然较高,会缩小与海洋的温差,气压梯度力减小,因此导致陆风减弱,A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昼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这种规律的风循环,是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造成的。陆地比热小,白天增温快,夜间冷却也快;而海洋的比热大,在一天之内温度不会明显的变化。于是白天,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到了夜间,陆地冷却得快,变成高压区,而海洋空气增温上升,陆地吹来较冷较重的空气,形成陆风这样昼夜循环就形成了海陆风。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的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再度上升,遂形成低层海风和铅直剖面上的海风环流。

  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下图左为布拉风形成示意图。图右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完成问题。

图片

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一天中易于布拉风形成的时段及其对海陆风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上午削弱海风
  B.午后增强海风

  C.傍晚削弱陆风
  D.夜间增强陆风

  【答案】6.A 7.D

  【解析】6.根据布拉风的定义分析,其多发地应一侧为山地或高原,一侧为温暖的沿海地区,甲地位于黑海西侧沿岸,黑海较为温暖,气压较低,甲地西侧为山地(喀尔巴阡山脉),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冷空气发育,气压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冷空气沿北部山地向黑海一侧倾落,布拉风明显,A正确;乙位于多瑙河下游南岸黑海沿岸地区,地势平坦,缺少“一侧为山地或高原”这一条件,B错误;图中丙所在位置缺少一侧为温暖的沿海地区这条件,C错误;丁地位置靠西,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更强,在西风的影响下,布拉风表现不明显,D错误。故选A。

  7.夜间,山地或高原地区降温幅度大,气压高,冷空气强度增大;而温暖的海洋降温慢,气温较为温暖,气压较低,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大,最有利于布拉风的形成,且与陆风风向一致,均吹向海洋,故增强陆风,D正确,C错误;海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与布拉风风向相反,A错误;正午山地或高原地区气温相对较高,海洋气温相对较低,海风较强,不易出现布拉风,B错误。故选D。

  【点睛】布拉风形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气压升高,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冷空气的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下图为“北半球某滨海影视基地某时刻海陆间热力环流图”。

图片

(1)判断该地此时是否适合拍摄“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并说明理由。

(2)用“图片”完成图中甲、乙之间的热力环流。

(3)说明图示时刻海陆风对滨海地区天气的调节作用。

  【答案】(1)适合。理由;此时近地面形成低压,近海面形成高压,低空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所以适合拍摄“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

  (2)(顺时针方向)

图片

  (3)图示时刻海陆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比较凉爽湿润,能起到较好的降温增湿的作用。

  【分析】本题以海陆风为相关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知识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适合。从材料可知,根据“高凸低凹”的规律,甲地近地面形成的是低压,乙处近地面形成的是高压,因此气流是从海洋吹向陆地。适合拍摄“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

  (2)结合材料,陆地的近地面是低气压,高空是高气压,海洋的近地面是高气压,高空是低气压,结合气流是从高压往低压流,画出气流的运动方向。是顺时针。

图片

  (3)图示时刻,海陆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海洋上的水汽会随着大气流向陆地,起到湿润陆地空气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温度和提高湿度。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所以合称为海陆风。

  材料二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图片

  根据材料一,我国南海—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在下图中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提示:需将下图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画出,再画出气流的方向)

图片

(2)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陆风

2.3

2.6

2.1

5.0

7.0

12.6

10.7

13.7

9.7

9.3

3.7

2.3

81.0

数据分析的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___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

(3)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带来的影响。

(4)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答案】(1)如图

图片

(2) 冬季 冬季风

(3)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了空气质量。

(4)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分析】本大题以海陆风和温室大棚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内容,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海洋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高空的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而画出夜晚的海陆间热力环流。同理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高空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从而画出白天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为下图

图片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的天数,冬季最少。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差异是海陆风形成的基础,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且冬季海陆温差小,因此海陆风不明显。

(3)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从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分析。吹海风时海洋气温比陆地低,降低了城市的温度,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海风水汽含量高,增加了空气湿度,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

(4)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进行增温,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上升,大气逆辐射增强,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增强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居民生活生产等人为热释放不断增加,造成城区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温,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为市区平均温度与郊区平均温度的差值。下图为海陆风日和非海陆风日我国某临海城市热岛强度平均日变化示意图。

图片

(1)据图描述该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特征。

(2)试分析该市热岛强度昼夜差异的成因。

(3)分析海陆风日热岛强度变化大于非海陆风日的原因。

  【答案】(1)热岛强度夜晚强于白天,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海陆风日白天热岛强度弱于非海陆风日,海陆风日夜晚热岛强度强于非海陆风日。

  (2)白天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城区和郊区获得热量相当,普遍升温,城区和郊区温差较小,热岛效应不显著;夜晚,郊区因生产生活产生的热量少,散热快,而城区散热慢,午夜时刻前后温差达到最大,热岛效应明显。

  (3)海陆风日白天海洋气温低,气压高,吹海风,海风较为凉爽,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热岛强度;夜间海洋气温高,气压低,吹陆风,夜间陆风较为暖干,减少城区热量散失,增强热岛强度,进而造成海陆风日和非海陆风日热岛强度差异。

  【分析】本大题以城市热岛效应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相关知识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得,整体看该城市热岛强度夜晚强于白天,子夜(0时)前后最强,正午(12时)前后最弱;根据图例对比海陆风日和非海陆风日,海陆风日白天热岛强度弱于非海陆风日,海陆风日夜晚热岛强度强于非海陆风日。

  (2)由题意和所学知识可得,热岛效应的强弱取决于城市与郊区的温差,白天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城区和郊区获得热量相当,普遍升温,城区和郊区温差较小,热岛效应不显著;在夜晚,郊区因人口稀疏,生产生活产生的热量少,散热快,而城区人口密集,居民生活生产等人为热释放多,散热慢,故午夜时刻前后温差达到最大,热岛效应明显。

  (3)由图示可得,海陆风日较非海陆风日,白天,海风降低了热岛效应的强度,夜间,陆风增强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吹海风,海风较为凉爽,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热岛强度;夜间海洋气温高,气压低,吹陆风,而夜间城市热量多,降温慢,来自城市的陆风较为暖干,减少城区热量散失,增强热岛强度,进而造成海陆风日和非海陆风日热岛强度差异。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陆风包括湖风和陆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其影响范围小,易受背景风(如当地盛行风)的干扰。岳阳市位于洞庭湖东北部,受湖陆风影响较明显。据多年观测发现,该地夏季湖陆风较强。近些年,岳阳市城市建成面积扩张,当前建成面积比40年扩大了10多倍。下而左图示意洞庭湖与岳阳市的位置,右图示意岳阳市某日6~14时的气温与湿度变化。

图片

(1)据图判断岳阳市该日陆风转换为湖风的时间,并说明判断依据。

(2)分析岳阳市夏季湖陆风较强的原因。

  【答案】(1)10时-11时湖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岳阳市空气湿度变大。

  (2)夏季风(背景风)弱,对湖陆风干扰小:洞庭湖面积大,湖陆温差显著,湖陆风显著。

  【分析】本题以洞庭湖湖陆风为材料,考查水循环类型和过程、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于湖水比热容大,陆地比热容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湖陆受热不均。依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白天陆地气温高、湖泊气温低,则陆地为低压区、湖泊为高压区,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湖风。夜天陆地气温低、湖泊气温高,则陆地为高压区、湖.泊为低压区,风由陆地吹向湖泊,即陆风。读图可知,图中6时到10时30左右,该地湿度不断下降,风由陆地吹向湖泊;大约10时30后至11时湿度突然上升,风应该由湖泊吹向陆地,岳阳市空气湿度变大,图中10—11时是湿度明显变化的时间段说明10时—11时是湖陆风转化时刻。

  (2)夏季南北温差小,南北气压差小,风力小,背景风弱,对湖陆风的干扰较小,湖陆风影响响范围大;夏季洞庭湖面积大,湖陆热力差异大,湖陆风强。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津市位于渤海湾西岸。研究发现,海风环流能影响城市热岛环流的强度。下图示意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天津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

图片

(1)指出海陆风日和非海陆风日天津热岛强度的差异。

(2)不考虑背景风影响,与冬季相比,夏季天津市的海风通常强于陆风。分析其原因。

(3)说明夏季海陆风日12时~21时,海风环流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答案】(1)12时—21时,海陆风日热岛强度小于非海陆风日;21时—次日12时,海陆风日热岛强度大于于非海陆风日;海陆风日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大于非海陆风日。

  (2)夏季日出时间早,日落晚,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陆地升温快,海陆温差大,海风出现的时刻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风力大。

  (3)12时—21时海风强盛,海风环流和城市热岛环流的叠加使海风加强,海风可影响到天津市中心,降低气温,削弱了城市热岛效应。

  【分析】本题以天津的海陆风与热岛效应关系为背景,涉及图表的阅读分析、海风强的原因分析、海风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信息获取能力,同时考查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1)从曲线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海陆风日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幅度大于非海陆风日;12时到21时,海陆风日热岛强度小于非海陆风日;21时—次日12时,海陆风日热岛强度大于非海陆风日。

  (2)海陆风的形成主要与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有关。夏季,太阳高度大,辐射强,陆地增温快,海陆温差大,海风强;夏季日出早,日落迟,太阳辐射时间长,海风出现时间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风力大。

  (3)夏季12时-21时,海陆温差大,海风风力大,同时海风与城市风叠加,加强海风风力,使海风能深入城市中心,给城市带来降温,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

  本文标题:海陆风、山谷风到底几点转风向?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kepu/daqi/2272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kepu/daqi/22728.html

    标签:海陆风山谷风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