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师教学用书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3.2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材设计思路】
本节落实课程标准中“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内容要求”。
教材首先用一个著名的汽车公司总部转移作为情境导入,简单介绍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概念。用一幅图重点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工业区位选择和农业区位选择的不同在于,农业区位是有一块土地,根据相关的因素来决定在这块地选择种植何种作物,工业区位是根据不同的工厂性质来考虑在哪个地方建厂。如何降低各种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工业区位决策者所主要考虑的,因此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就从降低成本这方面考虑,所考虑的主要是建厂成本,影响建厂成本主要考虑的有交通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教材分别介绍了影响成本的几个不同方面。从节约运输成本来看,教材分别从原料、市场、交通运输几方面来介绍;从节约能源成本来看,需要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从节约劳动力成本来看,需要考虑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工业活动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得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有时候工业区位选择不是单一地考虑一方面,还得结合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综合考虑。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考虑了交通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变化及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等。
在分析区位选择时,不能死背教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同工业的区位影响因素不同,同一工业(或特定地域)影响选择区位的因素又是变化的,不同地域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又不同,不同地理事物又有不同的区位分布特点及规律,因此在进行工业区位分析时,既要从分析影响某个工业的主导因素出发,又要对特定区域地理事物分布进行多要素分析,而且还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各个要素的利与弊;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又是发展变化的,所以还必须从动态的角度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客观分析。
本节的内容结构如图3-3所示。
【内容要点说明】
情境设计
1.以某著名汽车公司总部的搬迁来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1969年,根据当时我国“三线建设”的指导方针,该汽车公司在湖北武当山北麓的十堰市建厂。随着改革开放,该汽车公司走出十堰,“跳”到襄阳,发展轻型车和发动机生产,实现了“一级跳”;1992年,该汽车公司“跳”到武汉,发展轿车生产,实现了“二级跳”;2000年以后,又成功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拓展轿车新事业,实现了“第三跳”。
3.教材简单阐述了该汽车公司总部的变迁,引发学生去思考这背后的原因。通过学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相关内容后,学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工业区位因素
1.教材用图3.17展现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从工业生产过程角度,简单介绍工业生产所涉及的主要因素。从决策者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工厂的区位选择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选择的区位应达到的目的(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理想区位应具备的条件(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等),现实区位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
2.教材图3.18是本节的核心,是理解后面内容的主要基础。教材从原料、动力、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等方面说明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并不相同,有时考虑的可能只是一个或几个因素,但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因此就贸然将某类企业确定为“某某指向型”工业。和之前的教材不同,这次教材中不再提“某某指向型”工业,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应引导学生多方面考虑工厂选址的区位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此外,一类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区位条件也是不一样的。
3.教材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介绍工业区位因素。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一般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不同工业企业的选址。教材举了三方面的成本,一是运输成本,即将原料运输到工厂并把最终产品运到市场的交通成本最低;二是能源成本;三是劳动力成本。
4.除了经济效益外,工业区位选择还要考虑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材分了两方面介绍。一是对环境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工厂需要考虑环境因素,一种是由于环境政策法规的要求,对工厂区位选择的影响。教材中配了吉林某饮用水厂泉眼及泵站的图片,饮用水厂一般要求靠近清洁水源地,说明对环境质量要求比较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饮用水厂靠近原料产地。因此,这个实例进一步说明工厂的选址所考虑的因素一定是综合的,需要运用综合思维去具体分析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很好的实例。
5.在现代社会,厂商个人的偏好对其工厂的区位选择的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教材举了华侨到自己家乡投资为例加以说明。个人的偏好是多方面的,有心理因素、感情因素等。我国许多地区为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旅游、康乐等服务业,道理也就在此。除此之外,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都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6.实际上,要找出某个工厂理论上的最佳区位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工厂的设置,工业的发展,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人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工厂,其区位并不一定都很优越,有的甚至很不合理。为了让学生了解现实与理论的矛盾,使学生能更灵活地运用基本原理具体分析实际问题,教材还从环境保护、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几个方面说明除了经济因素外,企业者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所考虑的其他因素。一个工厂选择布局在什么地方,一定是综合考虑了所有的相关区位因素,然后再决定布局在哪里。空间差异更大,地域性更强,综合性表现得更明显。在工业区位分析与评价时,既要分析自然因素,又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与环境因素;既要分析有利因素,又要分析不利因素。要从区域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到空间上的地域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分析其发展方向。
7.在介绍完影响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后,教材设计了“上海某石油化工厂的选址”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进一步说明工厂选址所考虑的各种区位因素,并且对这些区位因素进行分析。这个案例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一般方法。
8.现代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供需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工业联系。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集聚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工业集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随着工业生产的可移动性和灵活性的增加,以及全球化产业链的形成,更多的工厂越来越多地趋向于集聚。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我国最早也是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在佛山的顺德区,形成了家具生产集聚区域,从家具原材料、家具产品、家具木工机械、家具连接件和配件、家具涂料生产和销售、家具会展等一应俱全。
集聚也是工业区位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教材将它放在活动中,旨在让学生通过分析顺德家具产业集聚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了解集聚对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教材在分析工业主要区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变化,工业区位的每一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并使工业区位选择不断变化。教材不可能对工业区位因素每一方面的发展变化都展开讲述,仅以举例性质,讲述工业区位选择在四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2.交通运输是传统工业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方式在不断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从靠近原料地到选择交通运输更便捷的沿海、沿江港口或铁路枢纽中心,以及航空中心布局。
虽然在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不成为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还不是很发达,许多地方交通运输还较为落后,交通运输条件仍然是工业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材配置“日本主要钢铁工业分布图”,并设计了两道思考题。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钢铁工业中心主要布局在靠近有煤矿、铁矿资源的地方。钢铁工业需要很多铁矿和煤矿,近原料和能源地布局可以节约运费。矿产资源大量开发,不断枯竭,同时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型船舶可以运载大宗货物,大大降低运费,这样船舶的大型化促进钢铁工业转向交通便捷的沿海港口布局。日本的新钢铁工业中心开始布局在对外交通更为便捷的沿海地带。
3.在工厂的区位选择时,原料地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的影响逐渐增加。更多工业企业趋向于布局在市场广阔的地方。此处呼应了开始的情境设计,说明某汽车公司将总部从山区十堰迁往武汉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就是市场。
4.信息的通达性是工业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新因素。尤其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地区即使交通不便,但可从互联网上取得与外界的联系,如得到信息,获得生产订单,找到产品销售市场等,从而促进工业的发展。
5.活动以首钢搬迁为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材给出首钢搬迁的背景材料,以及首钢搬迁示意图。从图上可以看出矿产资源、河流、交通线等重要因素,这些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后面的相关题目。
首钢搬离北京后,原址的用途经过反复多次的研究。2017年11月,《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区详细规划》(首钢园区北区)获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规划建设冬奥广场、石景山景观公园、工业遗址公园、公共服务配套区、城市织补创新工场五大片区。2018年12月27日,北京市印发《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2021年)》。根据首钢园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的定位,将规划建设体育+、数字智能、文化创意三个主导产业,消费升级、智慧场景、绿色金融服务三个产业生态和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形成“三产三态一社区”的产业体系。
6.教材最后安排了“区位比较优势”的“自学窗”,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当选择在某地建厂时,往往是该区位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少数区位因素具有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教学建议】
教学思路及方法建议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教材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的第二节。教材介绍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之后,紧接着就介绍本节的内容,这两节均是区位论原理的运用。指导学生学习该节内容,要注意运用学习农业区位论的原理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节的内容。教学总体设计思路如下。首先,让学生理解工业生产过程及其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教材图3.17,展示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指导学生读图,了解工业的投入要素(图中指向“工厂”的箭头代表要素)和产出要素(箭头向外的要素)。其次,迁移运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思路学习本节的工业区位因素,要特别注意工业与农业区位因素选择的比较分析。
本节教学总体上可以采用“迁移运用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工业实例-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法。结合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实例,让学生明确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不同是其生产对象、生产目的及活动属性等不同所致。从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入手,结合工业实例,通过比较分析,理解其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该实例中提炼出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再应用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本节的内容联系实际,综合性强
高中学生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因素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了解不透彻,如果联系当地的案例,有助于基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和逻辑推理。
本节的内容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教材设计是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分析工厂的区位选择,比较贴近社会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工厂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工业选择应考虑经济效益、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目的,再在此基础上抽象和提炼岀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为了避免学生采用罗列要素的方法去机械记忆工业布局的原理,分析问题时需注意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的内在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才能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关键因素,进行逻辑推理。
二、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方法学习,能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本节内容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演绎法学习。
工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区位选择都属于产业区位因素的内容,都是区位论原理在不同产业中的运用,只是生产对象、生产属性不同所致。因此,学生学习该节内容,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方法迁移运用到本节内容的学习中。
2.比较法的运用。
工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相似,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区分农业与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异同;此外,由于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很多,用比较法可以抓到解决问题的本质,有助于学生调用工业区位论原理有效解决问题。
3.读图分析法(包括图表数据分析法)。
除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外,要补充案例所涉及的图像,以便于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建构空间-区域认知,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4.问题教学法。
本节的内容适合围绕真实问题,基于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原理的运用视角,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建构知识,发展地理素养。
5.案例分析法。
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入手,理解并提炼出“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知识体系及分析问题的思路,又能利用这个思路去分析其他的案例。
三、强调多媒体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对于不熟悉或者无法亲自到现场考察的真实案例,可以用微课或者录像等方式呈现,使学生能够基于真实情境的体验式学习,积累经验,发展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提升素养。
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进行工业区位的选择”,“运用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论解决问题”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
课时建议 2课时。
实施建议
第一课时
【导入】
真实情境导入有两个功能,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并且能将工业区位理论迁移运用于解决问题。具体教学方式可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安排。
1.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某汽车公司总部搬迁”的材料,进行拓展。教师出示相关的图表和阅读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某汽车公司总部,为什么要从湖北武当山北麓的十堰市搬到武汉?影响该汽车公司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什么?
2.可以联系当地工业布局及其变化的案例,提出问题:当地的工业为什么这样布局?影响当地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当地工业布局为什么会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思考。
【工业区位因素】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展开。
一、工业生产活动
1.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工业生产活动的含义。教学时可通过对比农业生产活动,把握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不同的本质。与工业相比,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制约更明显,但工业相对于农业的优势至少有以下两点: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即同样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更快地生产出产品;可以找到替代的资源和替代的工艺。
2.可让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材图3.17展现的“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理解工业生产活动的投入-产出过程。
投入的工业生产要素有: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料、零部件等;生产过程中有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其中部分或全部可能被循环再利用;产出的是:各种工业产品。
3.总结、提炼影响工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工业生产的场地、工具、劳动力、能源、资金、管理常被认为是工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
二、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对该内容的要求是:除了结合教材实例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外,还要学会自己举例说明问题及迁移运用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实施建议:一方面结合教材的案例或者其他典型案例,分析某工厂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理解教材图3.18所展示的工业区位因素(还包括信息、科技等其他内容);另一方面收集有关数据说明其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最后,要建构工业区位选择的知识逻辑结构图。建议结合实例启发学生,也可采取竞赛方法及“头脑风暴”方法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收集信息,拓宽视野,基于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影响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此外,资金、文化、国防安全等也是影响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要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2.工业区位选择这部分内容也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总体的思路是创设让学生亲自参与的情境,选择学生较为熟悉或典型的案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注意将影响因素进行归类整理,进行分析问题的思路引导。建议采用如下思路实施教学:结合案例,从决策者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工厂或企业(如苏州的高新技术园)的区位选择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找出该工厂区位选择的优势条件。之后引导学生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般从经济效益、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决策者从节约成本(节约运输、能源和劳动力成本等)的角度考虑,把工厂建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从社会因素来看,如工厂布局要考虑有利于当地人们的就业。从环境因素来看,水源、大气、噪声等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工厂布局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工厂对环境污染的不同,进行有选择的布局。
【案例:上海某石油化工厂的选址】
1.以教材第66页的“案例”为载体,结合教材的图文信息,并补充相关资料,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比较分析“上海某石油化工厂的选址”的多种选址方案,最后选定在金山卫方案的理由。建议可以提这样的问题:(1)根据石化企业的特点,说明影响石化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2)根据工业布局原理,说明上海某石油化工厂选址⑤的有利条件。(3)与上海某石油化工厂的选址⑤相比,说出不选①、②、③、④的理由。
2.提示:(1)从经济因素来看,因为石化工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用水量大,因此该工业布局需考虑近原料、能源地;附近要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用于建厂房等基础设施的土地;还需要较多的资金和较高水平技术的支撑,运输原料、燃料和产品量大,需要交通便利的地方。从环境因素来看,生产过程散发热量大,有强烈上升气流,同时生产过程排放大量的污水,所以布局该工业需要考虑对水源及大气的污染问题。从社会因素来看,石化工厂的建设要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建设后,能解决很多人口的就业问题。因为有高耸的烟囱,对航空不利,所以不能布局在机场附近。(2)⑤的优势条件从教材的文字及图像的信息中可以获取答案。(3)与⑤相比,①②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港口泥沙淤积比较严重,水不深,建港条件不好;离渔场近,①②还会污染长江水源;离市区更近,拆迁等投入资金多;④水深比⑤浅;没有河流注入,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等。回答以上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基于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拓宽视野,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素养的培养,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
【活动:分析顺德家具产业集聚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
1.以教材第67页活动所给材料中顺德家具产业集聚的原因入手,知道工业聚集的优势和不足的原因。建议:(1)采用图表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解题。充分获取和解读图表和文字材料中的信息,结合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原理,找出有逻辑联系的答案,而不是罗列要素式的答题。(2)做完题后,可以归纳产业集聚的优势。
2.提示:(1)产业集聚的优势可以通过读教材图3.22和推理获得。如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出以下信息:政策支持;企业之间存在生产上和空间上的工业联系;生产生活设施配套等有利于工业集聚。(2)第3小题的答案,要联系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逻辑推理,才能得出结论。
第二课时
【承转】
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方式。
1.联系国内外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如联系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因素的不同,进行设问:影响鞍钢和宝钢布局的区位因素分别是什么?其区位选择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许多国家的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沿江港口布局,引起其布局发生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2.结合学校所在城市(或者该省的某城市)的工业受科学技术的影响,其布局发生变化的实例(或者可以播放某城市其工业变化的视频),让学生理解其工业布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一家依托互联网的某公司生产、销售的实例,说明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的主要决定因素。关于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阅读教材,联系当地案例(或其他案例),完成教材的思考题或活动,归纳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影响。还可以补充数据说明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可降低运输成本,缩短原料地、生产地与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为了更好归纳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影响,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增强,请分别举例说明。3.信息的通达度,工业产品的形态,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等,是如何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请分别举例说明。
【活动:以首钢搬迁为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有利的区位条件:早期首钢靠近煤矿、铁矿等矿产地,资源储量丰富;地势较高,排放污水情况较好;地处郊区,土地租金相对较低等。
2.开放题,学生回答有理即可。以下为主要原因:这与北京市的职能转变及政策调整有关,21世纪北京发展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首钢是传统有污染的大型工业,其原址(石景山区)位于北京西部,处于西北风的上风向,永定河的上游,对北京的环境造成污染。
3.曹妃甸是深水港,有利于从外地运进铁矿石,海陆交通便利;首钢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处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走零污染的道路;处于海岛,污水不会污染河流淡水;处于西北风的下风向,对附近的城市污染小;政策支持,地价便宜;等等。
4.为开放题,有理即可。
【自学窗:区位比较优势】
该自学窗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变化。当选择在某地建厂时,往往是该区位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少数区位因素具有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以便加深对该内容的理解:1.与广东、福建相比,说明众多制鞋业在上高建厂的原因;2.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找到比上高更好的制鞋业的布局地吗?请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的比较优势加以说明。
对于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知识体系可以进行总结和归纳,具体可参考表3-13。
表3-13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分析与举例
一、评价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参照学业质量标准,可制定本节评价目标(表3-14)。
表3-14 第三章第二节评价目标
1.评价中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以及能否形成解决问题的逻辑知识结构。例如,在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内容时,不能仅以能否准确无误地说出教材相应文字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要鼓励学生基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或角色转换(如转换成投资者)积极地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并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多种方式加以表达。
2.教学评价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水平的评价,本节内容重在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学生要能根据提供的新情境、新问题,调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分析问题时教师要能对学生所表现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地理思维方法及其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价。例如,在分析某企业工业区位选择的新案例时,要看学生能否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出有关信息,是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关联分析,最后还要观察学生能否进行逻辑推理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要放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例如,在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案例中,要观察学生能否应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及保护环境的观念解决问题。
三、评价示例(以教材中活动为例)
活动:分析顺德家具产业聚集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材料略)
1.指出顺德家具产业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
对本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价可参考表3-15。
表3-15 活动表现评价及样例
对本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价可参考表3-16。
表3-16 活动表现评价及样例
对本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价可参考表3-17。
表3-17 活动表现评价及样例
对本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价可参考表3-18。
表3-18 活动表现评价及样例
3.2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材设计思路】
本节落实课程标准中“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内容要求”。
教材首先用一个著名的汽车公司总部转移作为情境导入,简单介绍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概念。用一幅图重点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工业区位选择和农业区位选择的不同在于,农业区位是有一块土地,根据相关的因素来决定在这块地选择种植何种作物,工业区位是根据不同的工厂性质来考虑在哪个地方建厂。如何降低各种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工业区位决策者所主要考虑的,因此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就从降低成本这方面考虑,所考虑的主要是建厂成本,影响建厂成本主要考虑的有交通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教材分别介绍了影响成本的几个不同方面。从节约运输成本来看,教材分别从原料、市场、交通运输几方面来介绍;从节约能源成本来看,需要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从节约劳动力成本来看,需要考虑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工业活动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得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有时候工业区位选择不是单一地考虑一方面,还得结合环境、政策法规等因素综合考虑。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考虑了交通的变化、市场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变化及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等。
在分析区位选择时,不能死背教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同工业的区位影响因素不同,同一工业(或特定地域)影响选择区位的因素又是变化的,不同地域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又不同,不同地理事物又有不同的区位分布特点及规律,因此在进行工业区位分析时,既要从分析影响某个工业的主导因素出发,又要对特定区域地理事物分布进行多要素分析,而且还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各个要素的利与弊;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又是发展变化的,所以还必须从动态的角度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客观分析。
本节的内容结构如图3-3所示。
【内容要点说明】
情境设计
1.以某著名汽车公司总部的搬迁来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1969年,根据当时我国“三线建设”的指导方针,该汽车公司在湖北武当山北麓的十堰市建厂。随着改革开放,该汽车公司走出十堰,“跳”到襄阳,发展轻型车和发动机生产,实现了“一级跳”;1992年,该汽车公司“跳”到武汉,发展轿车生产,实现了“二级跳”;2000年以后,又成功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拓展轿车新事业,实现了“第三跳”。
3.教材简单阐述了该汽车公司总部的变迁,引发学生去思考这背后的原因。通过学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相关内容后,学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工业区位因素
1.教材用图3.17展现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从工业生产过程角度,简单介绍工业生产所涉及的主要因素。从决策者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工厂的区位选择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选择的区位应达到的目的(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理想区位应具备的条件(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等),现实区位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
2.教材图3.18是本节的核心,是理解后面内容的主要基础。教材从原料、动力、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等方面说明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并不相同,有时考虑的可能只是一个或几个因素,但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因此就贸然将某类企业确定为“某某指向型”工业。和之前的教材不同,这次教材中不再提“某某指向型”工业,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应引导学生多方面考虑工厂选址的区位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此外,一类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区位条件也是不一样的。
3.教材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介绍工业区位因素。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一般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不同工业企业的选址。教材举了三方面的成本,一是运输成本,即将原料运输到工厂并把最终产品运到市场的交通成本最低;二是能源成本;三是劳动力成本。
4.除了经济效益外,工业区位选择还要考虑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教材分了两方面介绍。一是对环境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工厂需要考虑环境因素,一种是由于环境政策法规的要求,对工厂区位选择的影响。教材中配了吉林某饮用水厂泉眼及泵站的图片,饮用水厂一般要求靠近清洁水源地,说明对环境质量要求比较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饮用水厂靠近原料产地。因此,这个实例进一步说明工厂的选址所考虑的因素一定是综合的,需要运用综合思维去具体分析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很好的实例。
5.在现代社会,厂商个人的偏好对其工厂的区位选择的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教材举了华侨到自己家乡投资为例加以说明。个人的偏好是多方面的,有心理因素、感情因素等。我国许多地区为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旅游、康乐等服务业,道理也就在此。除此之外,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都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6.实际上,要找出某个工厂理论上的最佳区位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工厂的设置,工业的发展,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人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工厂,其区位并不一定都很优越,有的甚至很不合理。为了让学生了解现实与理论的矛盾,使学生能更灵活地运用基本原理具体分析实际问题,教材还从环境保护、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几个方面说明除了经济因素外,企业者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所考虑的其他因素。一个工厂选择布局在什么地方,一定是综合考虑了所有的相关区位因素,然后再决定布局在哪里。空间差异更大,地域性更强,综合性表现得更明显。在工业区位分析与评价时,既要分析自然因素,又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与环境因素;既要分析有利因素,又要分析不利因素。要从区域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到空间上的地域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分析其发展方向。
7.在介绍完影响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后,教材设计了“上海某石油化工厂的选址”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进一步说明工厂选址所考虑的各种区位因素,并且对这些区位因素进行分析。这个案例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一般方法。
8.现代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供需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工业联系。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集聚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工业集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随着工业生产的可移动性和灵活性的增加,以及全球化产业链的形成,更多的工厂越来越多地趋向于集聚。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我国最早也是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在佛山的顺德区,形成了家具生产集聚区域,从家具原材料、家具产品、家具木工机械、家具连接件和配件、家具涂料生产和销售、家具会展等一应俱全。
集聚也是工业区位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教材将它放在活动中,旨在让学生通过分析顺德家具产业集聚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了解集聚对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教材在分析工业主要区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变化,工业区位的每一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并使工业区位选择不断变化。教材不可能对工业区位因素每一方面的发展变化都展开讲述,仅以举例性质,讲述工业区位选择在四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2.交通运输是传统工业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方式在不断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从靠近原料地到选择交通运输更便捷的沿海、沿江港口或铁路枢纽中心,以及航空中心布局。
虽然在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不成为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还不是很发达,许多地方交通运输还较为落后,交通运输条件仍然是工业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材配置“日本主要钢铁工业分布图”,并设计了两道思考题。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钢铁工业中心主要布局在靠近有煤矿、铁矿资源的地方。钢铁工业需要很多铁矿和煤矿,近原料和能源地布局可以节约运费。矿产资源大量开发,不断枯竭,同时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型船舶可以运载大宗货物,大大降低运费,这样船舶的大型化促进钢铁工业转向交通便捷的沿海港口布局。日本的新钢铁工业中心开始布局在对外交通更为便捷的沿海地带。
3.在工厂的区位选择时,原料地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的影响逐渐增加。更多工业企业趋向于布局在市场广阔的地方。此处呼应了开始的情境设计,说明某汽车公司将总部从山区十堰迁往武汉所考虑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就是市场。
4.信息的通达性是工业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新因素。尤其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地区即使交通不便,但可从互联网上取得与外界的联系,如得到信息,获得生产订单,找到产品销售市场等,从而促进工业的发展。
5.活动以首钢搬迁为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材给出首钢搬迁的背景材料,以及首钢搬迁示意图。从图上可以看出矿产资源、河流、交通线等重要因素,这些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后面的相关题目。
首钢搬离北京后,原址的用途经过反复多次的研究。2017年11月,《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区详细规划》(首钢园区北区)获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规划建设冬奥广场、石景山景观公园、工业遗址公园、公共服务配套区、城市织补创新工场五大片区。2018年12月27日,北京市印发《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2021年)》。根据首钢园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的定位,将规划建设体育+、数字智能、文化创意三个主导产业,消费升级、智慧场景、绿色金融服务三个产业生态和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形成“三产三态一社区”的产业体系。
6.教材最后安排了“区位比较优势”的“自学窗”,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当选择在某地建厂时,往往是该区位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少数区位因素具有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教学建议】
教学思路及方法建议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教材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的第二节。教材介绍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之后,紧接着就介绍本节的内容,这两节均是区位论原理的运用。指导学生学习该节内容,要注意运用学习农业区位论的原理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节的内容。教学总体设计思路如下。首先,让学生理解工业生产过程及其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教材图3.17,展示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指导学生读图,了解工业的投入要素(图中指向“工厂”的箭头代表要素)和产出要素(箭头向外的要素)。其次,迁移运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思路学习本节的工业区位因素,要特别注意工业与农业区位因素选择的比较分析。
本节教学总体上可以采用“迁移运用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工业实例-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法。结合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实例,让学生明确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不同是其生产对象、生产目的及活动属性等不同所致。从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入手,结合工业实例,通过比较分析,理解其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该实例中提炼出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再应用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本节的内容联系实际,综合性强
高中学生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因素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了解不透彻,如果联系当地的案例,有助于基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和逻辑推理。
本节的内容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教材设计是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分析工厂的区位选择,比较贴近社会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工厂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工业选择应考虑经济效益、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目的,再在此基础上抽象和提炼岀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为了避免学生采用罗列要素的方法去机械记忆工业布局的原理,分析问题时需注意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的内在逻辑联系。只有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才能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关键因素,进行逻辑推理。
二、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方法学习,能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本节内容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演绎法学习。
工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区位选择都属于产业区位因素的内容,都是区位论原理在不同产业中的运用,只是生产对象、生产属性不同所致。因此,学生学习该节内容,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方法迁移运用到本节内容的学习中。
2.比较法的运用。
工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相似,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区分农业与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异同;此外,由于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很多,用比较法可以抓到解决问题的本质,有助于学生调用工业区位论原理有效解决问题。
3.读图分析法(包括图表数据分析法)。
除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外,要补充案例所涉及的图像,以便于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建构空间-区域认知,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4.问题教学法。
本节的内容适合围绕真实问题,基于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原理的运用视角,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建构知识,发展地理素养。
5.案例分析法。
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入手,理解并提炼出“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知识体系及分析问题的思路,又能利用这个思路去分析其他的案例。
三、强调多媒体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对于不熟悉或者无法亲自到现场考察的真实案例,可以用微课或者录像等方式呈现,使学生能够基于真实情境的体验式学习,积累经验,发展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提升素养。
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进行工业区位的选择”,“运用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论解决问题”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
课时建议 2课时。
实施建议
第一课时
【导入】
真实情境导入有两个功能,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并且能将工业区位理论迁移运用于解决问题。具体教学方式可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安排。
1.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某汽车公司总部搬迁”的材料,进行拓展。教师出示相关的图表和阅读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某汽车公司总部,为什么要从湖北武当山北麓的十堰市搬到武汉?影响该汽车公司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什么?
2.可以联系当地工业布局及其变化的案例,提出问题:当地的工业为什么这样布局?影响当地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当地工业布局为什么会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思考。
【工业区位因素】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展开。
一、工业生产活动
1.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工业生产活动的含义。教学时可通过对比农业生产活动,把握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不同的本质。与工业相比,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制约更明显,但工业相对于农业的优势至少有以下两点: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即同样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更快地生产出产品;可以找到替代的资源和替代的工艺。
2.可让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材图3.17展现的“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理解工业生产活动的投入-产出过程。
投入的工业生产要素有: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料、零部件等;生产过程中有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其中部分或全部可能被循环再利用;产出的是:各种工业产品。
3.总结、提炼影响工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工业生产的场地、工具、劳动力、能源、资金、管理常被认为是工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
二、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对该内容的要求是:除了结合教材实例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外,还要学会自己举例说明问题及迁移运用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实施建议:一方面结合教材的案例或者其他典型案例,分析某工厂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理解教材图3.18所展示的工业区位因素(还包括信息、科技等其他内容);另一方面收集有关数据说明其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最后,要建构工业区位选择的知识逻辑结构图。建议结合实例启发学生,也可采取竞赛方法及“头脑风暴”方法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收集信息,拓宽视野,基于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影响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此外,资金、文化、国防安全等也是影响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要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2.工业区位选择这部分内容也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总体的思路是创设让学生亲自参与的情境,选择学生较为熟悉或典型的案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注意将影响因素进行归类整理,进行分析问题的思路引导。建议采用如下思路实施教学:结合案例,从决策者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工厂或企业(如苏州的高新技术园)的区位选择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找出该工厂区位选择的优势条件。之后引导学生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般从经济效益、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决策者从节约成本(节约运输、能源和劳动力成本等)的角度考虑,把工厂建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从社会因素来看,如工厂布局要考虑有利于当地人们的就业。从环境因素来看,水源、大气、噪声等环境因素成为影响工厂布局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工厂对环境污染的不同,进行有选择的布局。
【案例:上海某石油化工厂的选址】
1.以教材第66页的“案例”为载体,结合教材的图文信息,并补充相关资料,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比较分析“上海某石油化工厂的选址”的多种选址方案,最后选定在金山卫方案的理由。建议可以提这样的问题:(1)根据石化企业的特点,说明影响石化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2)根据工业布局原理,说明上海某石油化工厂选址⑤的有利条件。(3)与上海某石油化工厂的选址⑤相比,说出不选①、②、③、④的理由。
2.提示:(1)从经济因素来看,因为石化工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用水量大,因此该工业布局需考虑近原料、能源地;附近要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用于建厂房等基础设施的土地;还需要较多的资金和较高水平技术的支撑,运输原料、燃料和产品量大,需要交通便利的地方。从环境因素来看,生产过程散发热量大,有强烈上升气流,同时生产过程排放大量的污水,所以布局该工业需要考虑对水源及大气的污染问题。从社会因素来看,石化工厂的建设要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建设后,能解决很多人口的就业问题。因为有高耸的烟囱,对航空不利,所以不能布局在机场附近。(2)⑤的优势条件从教材的文字及图像的信息中可以获取答案。(3)与⑤相比,①②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港口泥沙淤积比较严重,水不深,建港条件不好;离渔场近,①②还会污染长江水源;离市区更近,拆迁等投入资金多;④水深比⑤浅;没有河流注入,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等。回答以上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基于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知识,拓宽视野,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素养的培养,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
【活动:分析顺德家具产业集聚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
1.以教材第67页活动所给材料中顺德家具产业集聚的原因入手,知道工业聚集的优势和不足的原因。建议:(1)采用图表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解题。充分获取和解读图表和文字材料中的信息,结合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原理,找出有逻辑联系的答案,而不是罗列要素式的答题。(2)做完题后,可以归纳产业集聚的优势。
2.提示:(1)产业集聚的优势可以通过读教材图3.22和推理获得。如从图中获取和解读出以下信息:政策支持;企业之间存在生产上和空间上的工业联系;生产生活设施配套等有利于工业集聚。(2)第3小题的答案,要联系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逻辑推理,才能得出结论。
第二课时
【承转】
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方式。
1.联系国内外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如联系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因素的不同,进行设问:影响鞍钢和宝钢布局的区位因素分别是什么?其区位选择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许多国家的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沿江港口布局,引起其布局发生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2.结合学校所在城市(或者该省的某城市)的工业受科学技术的影响,其布局发生变化的实例(或者可以播放某城市其工业变化的视频),让学生理解其工业布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一家依托互联网的某公司生产、销售的实例,说明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的主要决定因素。关于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阅读教材,联系当地案例(或其他案例),完成教材的思考题或活动,归纳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影响。还可以补充数据说明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可降低运输成本,缩短原料地、生产地与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进步所起的作用。为了更好归纳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影响,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增强,请分别举例说明。3.信息的通达度,工业产品的形态,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等,是如何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请分别举例说明。
【活动:以首钢搬迁为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有利的区位条件:早期首钢靠近煤矿、铁矿等矿产地,资源储量丰富;地势较高,排放污水情况较好;地处郊区,土地租金相对较低等。
2.开放题,学生回答有理即可。以下为主要原因:这与北京市的职能转变及政策调整有关,21世纪北京发展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首钢是传统有污染的大型工业,其原址(石景山区)位于北京西部,处于西北风的上风向,永定河的上游,对北京的环境造成污染。
3.曹妃甸是深水港,有利于从外地运进铁矿石,海陆交通便利;首钢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处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走零污染的道路;处于海岛,污水不会污染河流淡水;处于西北风的下风向,对附近的城市污染小;政策支持,地价便宜;等等。
4.为开放题,有理即可。
【自学窗:区位比较优势】
该自学窗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变化。当选择在某地建厂时,往往是该区位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少数区位因素具有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以便加深对该内容的理解:1.与广东、福建相比,说明众多制鞋业在上高建厂的原因;2.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找到比上高更好的制鞋业的布局地吗?请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的比较优势加以说明。
对于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知识体系可以进行总结和归纳,具体可参考表3-13。
表3-13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分析与举例
分析工业区位 选择的思路 |
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 | 举例 | ||
静 态 维 度 的 分 析 |
经济效益 | 从节约运输成本的角度看 | 近原料地建厂的工厂特点:原料容易腐烂变质或者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 | 制糖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制糖厂 |
近市场建厂的工厂特点:产品易腐烂变质或者运输成本高,需要保持新鲜状态 | 肉类加工、啤酒制造、乳制品生产 | |||
选择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 常在沿江和沿海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等 | |||
从节约能源成本来看 | 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多建在能源供应地附近 | 炼铝 | ||
从节约劳动力成本来看 | 耗用原材料少,需要劳动力数量多,但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业,一般布局在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 普通服装制造、制鞋、家用电器装配 | ||
对技术要求高的工业,则分布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 集成电路、机器人制造、生物制药、航空航天 | |||
社会因素 | 政策 | 改革开放政策、自贸区政策等 | 改革开放政策使深圳从渔村变为现代化的新兴工业城市,珠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上海自贸区、福建自贸区中高新技术产业园;佛山陶瓷工业发展 | |
决策者的心理 | 如决策者的投资意向影响投资 | 决策者通过在贫困地区建设某工厂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 | ||
个人情感因素 | 爱国爱乡、个人兴趣、爱好等 |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回乡、回国投资建厂 | ||
其他 | (学生自己提供答案) | |||
环境因素 | 环境因素 | 受环境保护法规、环境质量标准的制约;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影响;自然和工业生产属性的影响 | 许多发达国家的污染工业转移到环境标准较低的发展中国家;饮用水厂布局在水源地或水质好的地方;对水源严重污染的工业,应远离水源地和河流的上游;对大气有污染的工厂布局在下风向 | |
动 态 维 度 的 纵 向 分 析 |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 |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的因素: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 | 原料被弱化的主要原因:工业所用的原料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技术革新使原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船舶的大型化降低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 | 许多钢铁、石油化工由原料地向交通便捷的沿海、沿江港口布局 |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强化的因素:消费市场、交通运输等区位因素 | 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设计和加工的空间分离,在全球采购复杂产品的各种组件,对市场依赖大的产品可以弱化原料的制约,靠近市场布局 | 汽车、飞机组装厂 | ||
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产品形态,降低了产品运输成本,使工业区位选择发生变化 | 使临近市场布局转为临近原料供应地 | 家具生产、奶产品加工厂 | ||
发达的物流支撑下,信息通达度对区位选择影响更大 | 出现了完全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工业企业 | 新型服装公司(没有自己的工厂和销售门店,完全依托网络) |
评价建议
一、评价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参照学业质量标准,可制定本节评价目标(表3-14)。
表3-14 第三章第二节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 | 水平1 | 水平2 | 水平3 |
了解工业生产活动 | 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其含义,且举例正确,但不能全面准确指出与农业生产的异同 | 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其含义,不仅举例正确,还能全面准确说出与农业生产异同的原因 | |
说明工业区位因素 | 仅能罗列教材中所有的要素,理解案例中所涉及的要素,但无法结合案例理解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 能结合案例并按照一定思路和逻辑关系呈现工业区位因素,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入性有所提高(如仅考虑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但未考虑环境效益),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分析问题的深刻性也有待强化 | 能结合案例工厂布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问题的思路清晰,考虑全面且深刻 |
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 能结合教材的案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归纳教材中科技水平的提高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影响;能用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原理正确解析教材的思考和活动题 | 能自己举例说明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能用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原理进行分析 | 能用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原理分析新情境的问题 |
说明影响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 | 结合案例,能罗列出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但不能清晰论述因素与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 | 结合案例,能找出影响工业选择的区位因素,能论述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与解决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但论述不全面 | 能明确说出较为常见的某工厂的区位选择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能全面、有条理地论述影响较为常见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与解决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还能动态地分析问题 |
二、评价方法
1.评价中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以及能否形成解决问题的逻辑知识结构。例如,在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内容时,不能仅以能否准确无误地说出教材相应文字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要鼓励学生基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或角色转换(如转换成投资者)积极地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并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多种方式加以表达。
2.教学评价中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水平的评价,本节内容重在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学生要能根据提供的新情境、新问题,调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分析问题时教师要能对学生所表现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地理思维方法及其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价。例如,在分析某企业工业区位选择的新案例时,要看学生能否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出有关信息,是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关联分析,最后还要观察学生能否进行逻辑推理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要放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例如,在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案例中,要观察学生能否应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及保护环境的观念解决问题。
三、评价示例(以教材中活动为例)
活动:分析顺德家具产业聚集与专业化生产的优势(材料略)
1.指出顺德家具产业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
对本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价可参考表3-15。
表3-15 活动表现评价及样例
水平 | 表现 | 样例 |
水平1 | 能将教材中的工业区位因素罗列出(不是从文图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但不能分析以上要素与顺德家具兴起之间的逻辑联系 | 土地广阔、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家具制作基础好、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
水平2 |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从文字材料及图中获取和解读出解题需要的充足信息,并进行推理,形成与回答顺德家具兴起的原因有逻辑关系的答案 | 制作家具的历史较悠久;有充足的家具制作的熟练工人;政策支持;地处亚热带地区,木材丰富;公路、铁路密集,江海联运,交通便捷;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具市场广阔 |
2.讨论顺德家具业高度集聚的优势。
对本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价可参考表3-16。
表3-16 活动表现评价及样例
水平 | 表现 | 样例 |
水平1 | 仅能够凭直觉或记忆写出一些与本题有关的零星答案,不会清晰而完整地表述 | 政策支持、基础设施较好、有利于降低成本等 |
水平2 | 能有条理地分析顺德家具业高度集聚的问题,答案与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明确、科学的逻辑联系 | 政策支持;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聚集、有利于降低成本;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还有培训教育和技术支持,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有制作家具的木材及其配件等原料或半成品,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等 |
3.说明顺德家具形成分工明确的专业镇的优点。
对本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价可参考表3-17。
表3-17 活动表现评价及样例
水平 | 表现 | 样例 |
水平1 | 不能系统而全面地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的信息,仅凭记忆或者直观经验做些描述 | 分工明确的专业镇,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不同的专业镇家具发展方向不同,有利于降低成本 |
水平2 | 根据题目的要求能系统而全面地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能将所获得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答案与问题有逻辑联系 | 能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工业部门,针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因地制宜形成分工明确的专业镇,促进专业化生产;分工明确的专业镇,避免恶性竞争,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不同的专业镇家具发展方向不同,有利于集中精力做精做细做大;促进企业在空间和生产工序上的相互联系,有利于降低成本 |
4.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评价顺德家具产业集聚的利弊。(在原题基础上增加)
对本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价可参考表3-18。
表3-18 活动表现评价及样例
水平 | 表现 | 样例 |
水平1 |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但不能全面、辩证回答问题。即可能会答出这些专业镇的家具生产要注意保护水源和大气环境,但结合具体情境评价对水源和大气的影响时,不够全面辩证,看问题 比较片面,往往只答出合理性或者不合理等片面答案 |
顺德生产家具各专业镇位于珠江流域,会污染水源;各专业镇在佛山市区,且位于东南风的上风向,对附近的大气有一定的污染;要注意环境的保护 |
水平2 | 能根据具体情境,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全面、辩证、深刻地评价顺德家具产业集聚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 从保护水源来看,顺德生产家具各专业镇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广州西南部)珠江流域的下游,临近海洋,对广州污染较少,但对河流下游水源具有一定的污染,家具生产对土地(固体废弃物)和大气(粉尘)等也会造成污染。但因为各镇位于佛山市区西南风的垂直风向对市区大气污染较少。因此要注意对珠江水源及土地等环境的保护。但顺德家具产业集聚,有利于集中治理,降低治污成本;家具产业集聚和专业化生产,对环境保护法规容易落实到位;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减少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