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专题——地表产流量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作管理可以改变地表微地形条件。黄土区耕作中普遍采用直线坡面、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等高耕作等耕作方式对地表进行处理。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方式下地表微地形表现为凹凸相间的小丘和洼地,且分布比较随机;等高耕作呈现沟垄相间的微地形特征。地表微地形起伏大小呈现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面的规律。下面图甲示意不同耕作方式对产流量(降雨量扣除损失形成径流的水量)的影响,图乙示意不同耕作方式对产沙量的影响。
(1)描述不同耕作方式下坡面产流量的变化特征。
(2)在降雨条件和坡度相同的条件下,指出地表微地形起伏大小对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
(3)简述耕作管理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环境的生态作用。
(4)推测降雨后地表微地形起伏程度的变化。
参考答案:
(1)不同耕作方式下坡面产流量(自产流开始后)均先迅速增加﹐后平稳增加;产流量大小依次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面。
(2)地表微地形起伏越大(小),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越小(大);地表微地形起伏越大(小),产流量和产沙量变化幅度越小(大)。
(3)耕作管理改变地表微地形起伏程度,减缓水流速度;增加下渗量,减少产流量和产沙量,从而抑制水土流失。
(4)随着地表产流量产沙量增加,含沙水流促使地表凸处变低,凹处变高﹐地表微地形起伏程度降低。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耕作管理可以改变地表微地形条件。黄土区耕作中普遍采用直线坡面、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等高耕作等耕作方式对地表进行处理。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方式下,地表微地形表现为凹凸相间的小丘和洼地,且分布比较随机;等高耕作呈现沟垄相间的微地形特征。地表微地形起伏大小呈现“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面”的规律。下图甲示意不同耕作方式对产流量的影响,图乙示意不同耕作方式对产沙量的影响。
(1)描述不同耕作方式下坡面产流量的变化特征。
(2)在降雨条件及坡度、坡长相同的条件下,指出地表微地形起伏大小对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
(3)简述耕作管理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环境的生态作用。
参考答案:
(1)不同耕作方式下坡面产流量(自产流开始后)均先迅速增加,后平稳增加;产流量大小依次为等高耕作
(2)地表微地形起伏越大,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越小;地表微地形起伏越大,产流量和产沙量变化幅度越小;地表微地形起伏越大,产流量和产沙量开始的时间越晚。
(3)耕作管理改变地表微地形起伏程度,减缓水流速度;增加下渗量,减少产流量和产沙量,从而抑制水土流失。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产流是降雨、融雪、融冰扣除损失(植被截留、蒸发、填洼等)产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过程。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其上游产流区(左图)海拔800-6100米,平均海拔3600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1毫米。从来源上,阿姆河上游产流由降雨产流、积雪融水产流和冰川融水产流三部分形成,占总产流的比例分别为18%、67%和15%。右图示意阿姆河上游产流区气候、水文相关要素的年内变化。
(1)融雪产流是积雪融水到达地面扣除地面蒸发、填洼、下渗后的部分。从时间和数量上比较融雪产流和融雪之间的差别。
(2)阿姆河上游产流区3-7月都有较大的融雪量,具有融雪期长的特点。分析阿姆河上游产流区融雪期长的原因。
(3)指出阿姆河上游产流区总产流量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融雪产流晚于融雪。融雪产流量小于融雪量。
(2)海拔高,降雪多(降雪持续时间长),积雪量大;产流区内相对高差大,积雪从低处到高处依次融化,持续时间长。
(3)7月 融雪产流是该区域产流的主要组成部分,7月之前融雪量持续较大,融雪产流晚于融雪;在融雪、融冰和降雨产流的累加作用下,产流量在7月达到最大值。
典型例题四: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地处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具有典型的沙土二元结构坡面。某研究组建造模型(左图)研究当地不同降雨历时条件下,沙层厚度和粒径组成对坡面产流时间、产流量和产沙量变化。黄土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黏性比砂粒大;坡面径流包括地表与地下径流,砂粒粒径大,利于沙土界面流的形成。右图示意沙层厚度对不同降雨时段15 min产流量的主效应图。
(1)六道沟流域风蚀与水蚀交错进行,分别指出当地风蚀和水蚀的主要季节。
(2)说明不同降雨时段与沙层厚度条件下与产流量的变化特征。
(3)研究发现,降雨中前期薄覆沙坡面不同时段产沙量及不同历时总产沙量都大于厚覆沙坡面,而在降雨后期则相反。请解释原因。
(4)从沙层厚度与粒径组成方面分析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对覆沙黄土坡面产流产沙变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夏秋季节以水蚀为主,冬春季节以风蚀为主。
(2)总体上,沙层厚度越厚,产流量越少;降雨前期到后期产流量呈增长形势;降雨中前期,随沙层厚度增加产流量递减速率增加(较薄沙层产流量较大,较厚沙层产流量较小甚至无);降雨后期,产流量随厚度增加递减速率较低,产流量几乎不变。(任答3点)
(3)薄覆沙坡面的蓄水性较差,在降雨中前期形成较大产流,携沙能力强,而厚覆沙坡面仍处于下渗阶段(未达到田间持水量),携沙能力弱;降雨后期,薄覆沙坡面由于早期的侵蚀变为一元黄土坡面,黄土抗蚀能力强,产沙量小,而厚覆沙坡面在前期蓄水,形成巨大的沙土界面流(地下径流),渗流侵蚀和地表侵蚀共同进行,产沙量大。
(4)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使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增加,地表堆积作用增强,使沙层厚度增加,粒径减小,土壤的蓄水能力加强,产流时间延长,产流量减少,产沙量减少。
典型例题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土保持效果受侵蚀性降雨类型、植被类型、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贵州省蚂蝗田小流域属珠江流城北盘江水系,流域总面积为16.26km2,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及自然恢复的草地,分别占总面积的40.1%,46.2%和13.7%。根据降雨历时、雨量和平均雨强将侵蚀性降雨分为A、B、C三类。A雨型的降雨特征为长历时、中雨量、小雨强;B雨型的降雨特征为中历时、大雨量、中雨强;C雨型的降雨特征为短历时、小雨量、大雨强。下图1示意月平均侵蚀性降雨特征,图2分别示意2014~2018年不同生物措施月均产沙量和径流深(径流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面积上的水层深度,用来描述产流量的大小,单位:mm)。
(1)说明该流域侵蚀性降雨量、产沙量、径流深三者的关系。
(2)描述该流域不同生物措施下的月均产流量、产沙量的共同特征。
(3)指出影响5月和7月产流产沙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4)简述不同生物措施下水土保持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侵蚀性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也是产流量、产沙量高峰期;11月至次年4月份的侵蚀性降雨较少,产流量、产沙量极少。
(2)在不同生物措施下,月均产流量、产沙量均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5-10月;3种生物措施的月均产流量、产沙量大小均表现为:自然修复草地>经果林>水保林。
(3)主要因素:侵蚀性降雨类型。
理由:5月和7月的平均侵蚀性降雨量相差不大,5月份以侵蚀性较强的C雨型为主;7月份以B雨型为主,C雨型占比小,因此产流产沙量差异较大。
(4)水土保持效果:水保林>经果林>自然恢复草地。
原因:水保林的林冠和林下草被能截留部分降雨及保护地表,产流产沙量最少,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经果林会定期除草,加上人为干预强,会造成一定量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效果弱于水保林;自然修复草地缺少林冠层的截留以及裸地的零星分布,致使雨滴侵蚀地表,产流产沙量较大,水土保持效果最差。
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土素有“土中珍品”之称,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经过百余年的大规模开垦,东北黑土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
(1)描述东北典型黑土分布区的地势特征。
长期以来的重用轻养掠夺式开垦,使黑土层减少与土地退化十分严重(右图),水土流失面积扩大、侵蚀强度增加。为研究和治理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科学家们在实验室进行水土流失模拟实验。下表是东北地区黑土水土流失实验数据(部分)。
注:产流量是指降雨形成径流的水量。
(2)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
(3)简述东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海拔低,起伏小。
(2)结合数据、论据充足、能够支撑论点,从坡度和坡长两个影响因素论述。
(3)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作答。
典型例题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伊敏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北段,是海拉尔河的一级支流,红花尔基镇以上河段是该河主要产流区,中下游流经内蒙古高原,河道宽浅。伊敏河春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中下游常出现“连底冻”现象,导致河流断流,每年11月封河,次年4月上旬自上游到下游依次开河,“武开河”(河冰在表层和底层流水共同切割作用下快速破裂,并顺流而下)现象频发,对沿岸产生巨大威胁。2009年建成的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工程采用独特的运行方式,有效减少了伊敏河下游“武开河”现象的发生。下图为伊敏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指出伊敏河产流量主要来自红花尔基镇以上河段的原因。
(2)分析伊敏河中下游冬季易出现“连底冻”现象的原因。
(3)推测红花尔基水利枢纽工程能有效减少伊敏河下游“武开河”现象所采用的独特的运行方式。
参考答案:
(1)伊敏河的河水主要来自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红花尔基镇以上河段地处大兴安岭地区,冬季降雪量大,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融雪量大;伊敏河其他河段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产生的径流较少等。
(2)下游河段纬度高,冬季气温低;中下游河段河道宽浅;冬季为枯水期,河流流量小等。
(3)封河前,加大水库下泄量,腾出库容;封河期间,维持较小的下泄量,保持冰下水流畅通,避免下游发生“连底冻",导致河冰厚度增加;开河期间,减小下泄量,降低流水对河冰的切割和搬运等。
上一篇:高考地理小专题——产沙量
下一篇:高考地理小专题——横坡垄、顺坡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zhuanti/776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zhuanti/7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