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地貌形成过程综合题答题技巧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4-25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第一部分 方法指导】
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貌的主要力量。
1.内力作用
图片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四种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其中侵蚀和堆积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形式。
(1)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作 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
干旱地区
图片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区
形成溶洞、溶蚀洼地、落水洞等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冰川侵蚀
形成刀刃状山脊、多面锥体山峰、U形谷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柱
滨海地带
(2)堆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地区
冰川
堆积
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
堆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堆积物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具有分选性
河流出山口处、河流的中下游及河流入海口处
风力
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地貌
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
海浪
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3.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图片

4.地貌形成过程解题思路
第一步:结合材料,明确材料中地貌的成因是内力作用还是外力作用,还是两者兼有?
第二步:确定具体的作用力类型。
第三步:结合材料和作用力本质进行地貌形成的推演。
5.几种特殊地貌的形成过程
(1)河漫滩形成的过程:河流的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
(2)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 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 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 山麓地带堆积下来, 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3)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加之潮水顶托作用,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三角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例题1(2022·海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雷州半岛龙门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着一种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左图)。火山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质等形成的岩石,往往夹杂着火山弹。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性质差异,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壶穴。右图示意该地河流壶穴形成过程。
图片图片
描述该地河流壶穴的形成过程。
【答案】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与火山碎屑物质形成含有火山弹的火山凝灰岩,并覆盖河床(2分);流水侵蚀导致河床面下降,火山弹出露河床面,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岩性差异,流水受到火山弹阻挡,在火山弹迎水面侵蚀围岩形成刻槽(2分);流水侵蚀导致刻槽逐渐扩大变深,并扩展到火山弹的四周,形成壶穴雏形(2分);随侵蚀发展,凹坑变深,在漩涡水流产生的搬运作用下,火山弹完全脱离围岩并被河床面流水带走(2分);流水挟带砾石对凹坑进一步磨蚀,从而形成口小肚大的典型壶穴(2分)。
【思路】
第一步:结合材料,河流壶穴是外力作用。
第二步:结合材料,河流壶穴是流水侵蚀形成。
第三步:结合材料,可知河流壶穴的形成条件:火山凝灰岩形成——地壳抬升,火山弹裸露——流水作用下火山弹侵蚀地表岩石,形成穴——砾石进一步侵蚀,湖穴扩大。
例2(2023·浙江·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西是我国第一大产煤大省,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2010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城、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山西大同、太原等地进行调研。习近平强调,长期以来,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山西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争取早日踏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材料二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三下图为山西省略图、汾河流域图和A市的气候资料图及南太行山地质构造和地貌示意图
图片
图片
(1)简要说明图中南太行山的形成过程。
【答案】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岩层断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山脉;后经风化、侵蚀作用。
第一步:结合材料,南太行山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奠定基本格局。
第二步:结合示意图可知,南太行山所属地质构造为褶皱、断层。
第三步:结合示意图,可知南太行山的形成条件:水平挤压形成褶皱——断层,岩块相对上升形成山地——外力作用侵蚀。
【第二部分变式训练】
1.(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图片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地貌形成的相关知识,抓住“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这句话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地质剖面图,获取所在地经历的地质事件信息的能力,进而重建当地在内、外力作用下的环境演变过程。
【详解】(1)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且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并进一步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
(2)注意审题清楚,题干提示“根据侵蚀程度”进行判断,判断各种微地貌构成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而不是微地貌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说明尖顶山地貌侵蚀最严重,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早晚,平顶山、尖顶山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台地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2.(2023·陕西西安·统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内加尔河是西非一条较大的河流,发源于几内亚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大西洋。塞内加尔河上游流经多雨的高原地区,多急流和瀑布;中下游河段蜿蜒于地势低平的草原、荒漠地带;在河口处,形成一个狭窄的大沙洲,横卧河口,并逐渐向南发展。巴克尔以下的河谷地带是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也是主要的种植业分布区。塞内加尔的花生品质优良,出口量大,被称为“花生之国”。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圣路易港示意图。
图片
(1)圣路易港外的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分析沙洲的形成过程。
【答案】(1)塞内加尔河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当波浪向岸运动时,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加上受自北向南流动的洋流(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形成高出海面的狭长沙洲。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洲的形成是流水堆积作用及海水顶托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河口处,来自上游的河水所携带的泥沙由于地势降低,流速减慢,泥沙慢慢沉积下来;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在沿海地区;据图可知该沙洲呈南北延伸,说明还受到大西洋沿岸自北向南流动的加那利洋流和来自北方的信风影响使塞内加尔河口向南偏移,形成一个狭窄的大沙洲,横卧河口。
3.(2023·甘肃陇南·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弋江发源于安徽黄山地区,其正源位于黄山市黟县拜年山与黄金尖之间的方坑,并自此向北流经黄山北麓地带,最终于芜湖市区注入长江干流。中生代后期,即三叠纪时期,青藏高原剧烈构造运动使高原抬升至3000m以上,此后高原整体进入冰冻圈。研究者发现青弋江发育年代基本同步基本和这次运动同步。
材料二下图为青弋江流域示意图。
图片
材料三黄山有“云海、奇松、温泉、怪石”四绝,民间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法。
(1)描述青弋江发育过程。
(2)分析黄山多分布温泉的原因。
(3)漂流探险者发现青弋江非常适宜漂流,说明理由。
【答案】(1)青弋江处在江南深断裂带,断裂下陷,流水侵蚀,发育成河谷;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断裂地带地势低易汇水,形成河流。
(2)黄山地处断裂带,岩石多裂隙发育;该地降水丰富,地表径流沿着裂隙深入地下;受地层深处温度影响,水温升高,在裂隙处形成温泉。
(3)该受亚热带气候影响,降水丰富,地河流径流量大,水深,适宜漂流;河谷受断层影响,多急流险滩,增加漂流体验感。
【分析】本题以青弋江流域示意图和发育形成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地质过程、漂流的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由材料可知,青弋江流域流向与江南深断裂带方向相似,说明中生代后期,即三叠纪时期,青藏高原剧烈构造运动导致此区域断层被激活而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断块抬升运动,黄山的隆起加大了与其北侧断裂下陷区的高差,地表径流流速加快,流水的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增强,使河谷延长、加深;据图经纬度可知,青弋江流域流属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风势力偏弱的地质历史时期,锋面雨带在南方地区滞留时间长,南方雨季长,降水量大,断裂带地势较低易汇水成河流。
(2)黄山位于江南深断裂带,遭受多次地壳运动的挤压、破碎、张裂等作用,且黄山岩石类型为花岗岩,岩体节理发育,都易使岩石多裂隙发育;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对裂隙侵蚀并渗入地下;地下水与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形成地下热水,并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温泉。
(3)开发漂流需要的条件:水源充足、地势适宜。青弋江流域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河谷比较深,适合漂流;青弋江河谷受断层影响,落差比较大,干流形成上宽下窄、多急流险滩的独特现象,增加漂流体验感。
4.(2023·全国·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冲积扇有着特殊的沉积结构,河水流速往往影响流水堆积物颗粒的大小,也是影响冲积扇沉积结构的重要因素。其中支撑砾岩是洪积扇沉积结构中的特殊组成部分,特点是砾石相互支撑接触,孔隙中极少有泥质填充物。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洪积扇支撑砾岩的发育模式图。
图片
(1)根据示意图描述a过程沉积物粒径的分布特征并说出其沉积过程。
(2)分析枯水期水量减少后,支撑砾岩的形成原因。
(3)随着气候变暖,上游河段径流量有增加趋势。据此分析未来该冲积扇沉积颗粒大小的变化。
【答案】(1)洪水期沉积物颗粒大小混杂分布。原因:洪积扇上游山区河流流速快,流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带来大量的碎屑物;在出山口处,地势突然变得平坦开阔,流速骤然下降,导致不同粒径的沉积物一起堆积。
(2)水量减少,携带泥沙减少;枯水期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较细的沙粒受到搬运,较粗的颗粒形成支撑砾岩。
(3)颗粒逐渐变大;全球气候变暖,当地汛期水量增加,携带泥沙颗粒变粗。
【分析】本题以冲积扇特殊的沉积结构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到流水沉积粒径分布特征、支撑砾岩成因、水文特征变化对沉积作用的影响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示意图描述a反映的是洪水期,粗大的砾石和细小的沉积物混杂在一起,故洪水期沉积物颗粒大小混杂分布。原因:在洪水期,冰川融水较多,流量大,洪积扇上游山区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带来大量颗粒大小不等的碎屑物;河流到了出山口处,地势突然变得平坦开阔,流速突然下降,搬运能力迅速减小,沉积作用增强,导致不同粒径的沉积物一起堆积。
(2)枯水期水量减少后,上游携带泥沙来源减少;枯水期水量减少,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流水只能将较细的沙粒继续向下游搬运,留下较粗的颗粒在原地保留下来,形成支撑砾岩。
(3)冲积扇沉积颗粒逐渐变大。随着气候变暖,上游冰川融水增多,上游河段径流量有增加,流速加快,搬运能力增强,携带泥沙颗粒变粗,所以沉积的颗粒逐渐变大。
5. (2023郑州市高三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梵净山是贵州省东北都第一南山,地形最大高差2100m,是在漫长地质岁月中,经历多次构造变动而形成的。梵净山周边地区广泛分布着年轻的石灰岩层,而其山体则由古老而坚硬的变质岩构成。第四纪冰川在此处发育,形成大量冰川遗迹。
九龙池地处梵净山红云金顶与主峰风凰山的鞍部,海拔2212m,是一处常年云雾缭绕的亚高山湿地,曾是梵净山地区海拔最高、面机最大、积水从未间断的冰斗湖。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珙桐、黔金丝猴、髭蟾等众多古老孑遗生物的避难所。
图片
(1)推测九龙池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
【答案】(1)(红云金顶和凤凰山)快速抬升,中部断裂下陷,形成盆地;冰川侵蚀(盆地底部),形成冰斗;(进入温暖期)气温回升,冰川退去,集水形成湿地。
【小问1详解】由材料“梵净山是贵州省东北都第一南山,在漫长地质岁月中,经历多次构造变动而形成的”可知,(红云金顶和凤凰山)快速抬升,中部断裂下陷,形成盆地;由材料“第四纪冰川在此处发育,形成大量冰川遭迹”和“曾是梵净山地区海拔最高、面机最大、积水从未间断的冰斗湖”可知,冰川侵蚀(盆地底部),形成冰斗;(进入温暖期)气温回升,冰川退去,集水形成湿地。
  本文标题:地貌形成过程综合题答题技巧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zhuanti/2086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zhuanti/20862.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