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考地理小专题——水循环周期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4-2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典型例题一:(2019·安徽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引起的地壳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纳木错面积1940平方千米,最深处超过了120米,湖面海拔4718米,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南面和东面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北面是起伏较小的藏北高原,整个区域是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10毫米。据计算,进入湖泊的冰川融水为1.24亿立方米/年,降水径流为13.34亿立方米/年,湖泊的换水周期长达31.15年。下图示意纳木错位置及水系分布。

(1)从自然环境角度,说明汇入纳木错河流的水文特点。

(2)分析纳水错水循环周期较长的主要原因。

(3)分析纳水错冰雪融水补给量远低于降水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纳木错是凹陷湖盆,湖泊地势低,周围山地高原地势高,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该地年降水少,且因气温过低,限制冰雪融化,河流径流量较小;夏季降水较多、冰雪融水量较大,冬季断流,径流季节变化大;位于高海拔地区,冬季漫长严寒,河流结冰期长。

(2)纳木错面积较大,湖泊较深,蓄水量较大,但因属于内流湖,水量补给有限;流域封闭,蒸发为湖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因高海拔,气温低,湖泊蒸发微弱,湖泊水更新周期较长。

(3)纳木错周围雪山海拔高耸,终年气温偏低,暖季短促,积雪冰川融化量少;纳木错流域年降水量410毫米,除部分降水直接汇入湖泊外,因气温低,蒸发量小,大部分降水转化为径流汇入纳木错,使降水补给量高于冰雪融水。

典型例题二:(2020·辽宁中山·大连二十四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引起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现存的古湖岸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纳木错面积194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718米。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错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错最深处超过120米.及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南面和东面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北面是起伏较小藏北高原。整个区域是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10毫米。据计算,进入湖泊的冰川融水为1.21亿立方米/年,降水径流为43.34亿立方米/年,湖泊的换水期为34.15年。下图示意纳木错位置及水系分布。

(1)分析纳木错古湖岸线由湖泊边缘向湖泊中心推进的原因。

(2)概括汇入纳木错河流的水系特点,并阐释其形成原因。

(3)说明纳木错水循环周期较长的主要原因。

(4)分析纳木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远低于降水补给量的原因,并预测两大补给水源的变化趋势。

  参考答案:(1)地质史上,喜马拉雅运动使纳木错周边山地高原不断抬升,阻挡海洋气流,纳木错流域降水减少;纳木错面积渐次性减小,导致古湖岸线由湖泊边缘向湖泊中心推进。

(2)特点:由周围山地高原流向纳木错,流程较短、落差较大、河流众多。

  原因:纳木错是凹陷湖盆,湖泊地势低,周围山地高原地势高,与周围山地高原距离较近,相对高度差异大,山地高原山谷山脊发育,河流源于高山冰雪融水,数量多。

(3)纳木错面积较大,湖泊较深,蓄水量较大。但因属于内流湖,水量补给有限;流域封闭,蒸发为湖水主要排泄方式,因高海拔,气温低,湖泊蒸发微弱湖泊水更新周期较长。

(4)原因:纳木错周围雪山海拔高,终年气温低,暖季短促,制约积雪冰川融化量;纳木错流域年降水量可达410毫米,除部分降水直接下到湖而外,因气温低.蒸发量小,大部分降水转化为径流汇入纳木错。

  趋势: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先是因纳木错流域气温上升,高山冰雪融水量增加,湖泊蒸发量增加,降水增多,两大水源补给量增加;随着冰雪大量融化,高山冰雪面积缩小,也使湖泊面积缩小,最终会使两大补给源水量减少。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小专题——水循环周期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zhuanti/762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zhuanti/7620.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