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地理选择题题型归纳及解题技巧
情境材料是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考试题分析与答题的基本依据。要引导自己养成紧密结合情境图文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情境材料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的习惯。在具体地理问题面前,切忌脱离情境材料的凭空想象和个人臆断。
一、提升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新情境材料以特定的地理事件或地理主题为核心的典型材料,为问题的设计和答案的编制提供信息支撑。出卷者经常将信息表示为文本资料、表格、数据、图像、符号等,考试的信息来源包括“材料”和“提问”。
在两种情况下,发现、获取和应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一种是试卷上出现的信息是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来没有见过的,需要仔细地思考、判断、甄别,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另一种情况是通过对信息的认知,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但不论何种情况,应试者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都直接影响着问题解决的质量和速度。
二、掌握读图、分析图表的技能
读图是建立信息符号的简单联系过程。找出地图上的符号,再比较一下,就会把图画元素连到一对完整的幻灯片上,地图信息通过地图符号的“空间行为”、位置形式、轮廓和相互位置传递。解释性地图、地理图解主要解决图中“有什么”的问题,检验学生的观察力。学生对于图表的细节性东西要特别关注,对于常规性的图表也要有一定的解题思维及解题习惯。

一、“情境型”试题的考察:
●“情境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字阅读、图表解读、信息提取等能力。
这类试题需要紧密结合情境材料解决问题,靠知识原理的记忆、还原和应用难以奏效,更不能套用所谓的“解题模板”。
●认识:此类试题的出现,或许是命题专家的学术研究思维惯性使然,更是地理科学问题研究范式的简化体现——通过数据材料分析与图示表征,从中发现、揭示地理特征或规律。
●启示:地理文字阅读和图表解读能力理应成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的有效补充。
●教学指向提升地理文本阅读能力,尤其是图表解读能力,增强对情境材料图文关键信息精准提取的敏感性,提升对图文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

(2023年广东地理卷)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围1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库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与2000 2008年相比,2008 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问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
【答案】1.D
【解析】1.读图可知,2000-2008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都约为2小时,属于大幅减少,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均不足 0.5小 时,因此 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缩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年地理高考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 -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5-16题。

2.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A.单核模式发展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D.金字塔式发展
【答案】2.B
【解析】2.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它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头部的两个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确;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故选B。
(2021年广东卷)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表1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5-7题。

3.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A.长江流城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答案】3.C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大产棉区中,西北内陆棉区自1950年以来,面积一直比较大,且单产贡献率较低,因此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西北内陆棉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4.A
【解析】4.读图对比2020年和2010年的市辖区人口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因此人口流动情况为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较多人口人口流出该地级市。而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图中箭头粗细可以表示人口流动量的大小,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②图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多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会造成市辖区人口减少,不符题意,B错误;③和④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流入市辖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出地级市的人口,不符题意,CD错误。故选A。
二、“知识型”试题的考察:
● “知识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必备知识 (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试题难度不大,题量较少。这类试题不需要对情境材料做过多解读,需要结合对结构性知识(包括地理原理性、规律性和事实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问题做出判断和选择。
●认识:“知识型”区别于“情境型"试题的主要依据是:前者仅靠试题情境中的图文材料难以直接做出判断和选择。
●教学指向: “知识型” 的试题是高考“四层体系中“必备知识”考查的直接体现。在地
理教学过程中,依然需要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具有明确逻辑联系的规律性、原理性知识。

(2022年地理高考广东)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 -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题目。

11.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规模②产业发展③建城历史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1.A
【解析】11.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导致住宅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的用地规模扩大,带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正确;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和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2年地理高考广东卷)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 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题目。
12.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2.D
【解析】12.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值,在航天员驻留期间,两地始终都位于太阳直射点的以北,则两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变化始终一致,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始终一致,保持不变,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始终为两地纬度之差。故选D。
三、“情境+知识型”试题的考察:
●“情境+知识型”的试题:试题材料相对复杂, 所占比重较大,有一定难度。此类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在深度解读试题情境图文材料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原理性、规律性等结构性知识,运用地理学科思维(晨昏线、太阳辐射的昼夜差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地球表层大气的垂直分布差异等)建立知识联系并通过判断与选择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启示:此类试题既体现了命题专家的学术研究思维,也是地理科学问题研究范式的具体体现。结合问题情境中的数据材料与圈式表征结果,运用地理学科思维解决具体地理问题。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22.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对流旺盛 B.逆温增强 C.暖锋经过 D.冷锋过境
【答案】21.A 22.D
【解析】21.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不会凝结。读图2可知,18日14时一20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形成降水,且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同时在18日20时左右,离地2m气温开始逐渐低于0℃,降水容易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且气温依旧达到露点温度,在此阶段经历了大风、降雨、降雪且持续降温过程,因此天气变化依次为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此地位于我国吉林省,且在18日14时—19日20时经历了降水、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此时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浙江省温岭市制鞋业发达,Z镇是该市最大制鞋基地,其制鞋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发展,该镇制鞋业趋于更加灵活化。图示意Z镇制鞋业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电商的发展对该镇制鞋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
A.制鞋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提高 B.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市场扩大
C.生产更加集中、营销渠道稳定 D.制鞋工艺更加标准化、统一化
24.进入智造型阶段,该镇制鞋业最显著的变化是()
A.原料汇聚及供应渠道增多 B.加工生产及供货周期变短
C.研发设计及服务水平提高 D.成品库存及集散能力增强
【答案】23.B 24.C
【解析】23.制鞋技术的提升是生产技术提高带来的结果,与电商的发展无关,A错误;电商的发展对该镇制鞋业的影响更多为扩展了销售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扩大了销售市场,使生产要素的联系更为紧密,流动速度加快,B正确;电商的发展对生产集中度的影响较小,C错误;制鞋工艺的标准化、统一化与生产技术和公司的管理有关,D错误。故选B。
24.智造过程通过自动化装备及通信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可以有效提高研发设计及服务水平,C正确;材料信息明没有体现原料汇聚及供应渠道、加工生产及供货周期、成品库存及集散能力的变化,ABD错误。故选C。
三、选择题的应试技巧
(一)做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全面分析题干内容,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明确题目考察的落脚点,如:原因、影响、特点、变化等;题干中的“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查考的核心概念,“限定词”有一个或多个组成。
例题:(2022全国乙卷地理)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该题干中“特点”为关键词;“2010~2020”“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为三个限定词。
第二步,回归课本
根据题干“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考察的核心概念,调动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构建思维框架。
例题:(2022全国乙卷地理)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根据题干的核心限定词 “城市人口变化”,可以确定该题目考察核心知识为“人口变化”,包括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变化。
第三步,扣材料
对题目所给的文字、图表等材料进行分析,找出与题目直接相关的信息,建立思维联系。
(2023年全国卷甲卷1-3)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2020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泉州成为全国重要胡萝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强②拥有优良港口③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④铁路运输发达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对泉州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 )
A. 明显提高胡萝卜产量 B. 明显提高胡萝卜质量
C. 增加胡萝卜出口国家 D. 增加胡萝卜种植收益
3. 泉州海关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重点关注胡萝卜的( )
①新鲜程度 ②出口关税 ③出口数量 ④食用安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四步,析选项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因果错乱,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②绝对化表述,选项中出现“一定、全部、都”等绝对化描述的词语,多为错误选项,除非出自书本中的原话。
③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④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⑤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⑥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⑦与题干无关。
(二)地理选择题常用做题方法
1.直选法。对于考查的核心概念很明确的选择题,可根据题干要求,从备选项中直接选定正确选项。
例题(2023年湖南卷-1)服装制造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分包商,产品残次率是影响其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交货期允许的情况下,洛杉矶时尚区内的韩国制造商更倾向选择代工厂位于东南亚的韩国分包商,而不是代工厂位于拉丁美洲的分包商。东南亚服装生产所需的面料大多产自中国,面料生产所需的棉花来自北美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东南亚服装生产所需的面料大多产自中国,是因为中国( )
A. 原材料丰富 B. 产业基础好
C. 劳动力廉价 D. 环境容量大
【答案】1. B
【解析】1.与东南亚相比,中国在劳动力价格、环境容量不占优势,但由于中国生产面料的产业基础好,面料生产量大,性价比高,因此东南亚服装生产所需的面料大多产自中国,排除CD,B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面料生产所需的棉花来自北美洲,因此原材料丰富不是东南亚服装生产所需的面料大多产自中国的原因,排除A。故选B。
2.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例题 (2023海南卷)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
A. 欧洲西部 B. 南太平洋 C. 南美洲中部 D. 中亚地区
【答案】7. B
【解析】7.根据材料要求,“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他们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上升对它们构成巨大的威胁。B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错误;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D错误。故选B。
3.优选法。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例题例题(2023年山东卷8~9)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对象,对产品的功能、形态等进行整合优化的活动。广东省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集聚地之一。2010年,广东工业设计城在佛山建成。经过十多年发展,该设计城已成为拥有近300家企业的产业基地,从最初以承接产品外观设计为主,发展成为重要的原创产品发源地。完成下面小题。
8. 影响诸多工业设计企业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主导因素是( )
A. 政策 B. 市场 C. 科技 D. 劳动力
【答案】8. B 9. A
【8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广东工业设计城所在的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集聚地之一,这些中小型制造企业是设计企业的服务对象,因此影响诸多工业设计企业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而不是政策、科技和劳动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材料推理法。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利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选项与题干的正确联系,最终得出正确答案,此法运用最广泛,且最适合用于创新情境、创新概念类题目。
例题 (2023湖南卷8-9)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昼夜长短 B. 天敌数量C. 太阳辐射 D. 食物数量
9. 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
A. 东北坡 B. 西北坡 C. 东南坡 D. 西南坡
【答案】8. C 9. A 10. D
【解析】8.读图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比例高于夏季,这是因为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在地表晒太阳时间多,C符合题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动比例与昼夜长短、天敌数量和食物数量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9.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度为33`S,29°14`E,北京时间15:00时,当地地方时约为9时。当地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太阳从东北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北,上午时间太阳均在东北方,9时时东北坡为向阳坡,因此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东北坡,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5.文图转化法。文图转化是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绘制出示意图,再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题思路和正确答案。
例题 (2021全国Ⅰ卷文综地理)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答案】10.C 11.D
【解析】10.由材料“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和“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夏季)升温幅度不大,即稳定;再结合“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说明“冬季升温幅度大”,故C正确。
11.种子的传播是受空间距离限制的,结实线稳定,就会使岳桦林的种子无法长距离传播,所以林线近年趋于稳定,故D正确。

(2023上·江西宜春·高三江西省宜丰中学校考期中)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升级、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引导、促进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前沿阵地,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的金融辐射带动作用。图示意香港、广州、深圳对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强度,数值越大,表示对其产生的影响力越大。完成下面小题。

1.2017—2019年()
A.深圳的影响力最弱 B.香港的影响力增强
C.香港的影响力最强 D.广州的影响力减弱
【答案】1.C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金融辐射带动作用对其他城市产生的影响力越大,据图可知,香港数值在1.5左右起伏,广州数值在0.5左右起伏,深圳数值在1左右起伏,所以香港影响力最强,广州影响力最弱,C正确,A错误;2017年到2019年香港数值减少,影响力减弱,B错误;2017年到2019广州数值增加,影响力增强,D错误。故选C。
(2023上·湖北·高三罗定中学校联考期中)近年来,我国对国际食物进口依赖风险不断变化。下图示意2010~2020年中国5种食物的对外依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5种食物的对外依赖率()
A.2013年小麦最高 B.2020年酒最低
C.牛奶高于牛肉 D.大麦始终最高
【答案】2.D
【解析】2.2013年大麦的对外依赖率超过60%,小麦只有6%左右,A错误。2020年酒对外依赖率排第三,B错误。牛肉的对外依赖率一直高于牛奶,C错误。对外依赖率大麦始终最高,D正确。故选D。
(2023·四川雅安·统考模拟预测)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研究我国北方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该小组根据研究结果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城市市区与郊区气温差异形成的原因有()
①市区云雨天气多 ②郊区空气流通,散失热量快
③市区面积大于郊区 ④市区排放的生产生活废热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该城市热岛强度最大的时段是()
A.白天上午 B.白天午后 C.日落至午夜前 D.午夜至日出前
【答案】3.B 4.D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和产业活动集中,人为排放的生产和生活废热多,是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④正确;城区建筑物高大密集,空气流通慢,散失热量慢,而郊区空气易流通,散失热量快,②正确;市区云雨天气多会导致市区气温较低,①错误;一般情况下,市区面积小于周围郊区,③错误。故选B。
4.读图可知,午夜至日出前这一时段热岛强度数值最大。故选D。
(2024·广东东莞·校联考模拟预测)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的信息数据,不同日期最早日出的地点不同。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及2023年2月11日中国迎来的第一条晨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晨线①所代表的日期最可能是()
A.2月11日 B.3月21日 C.6月22日 D.12月22日
6.③→④期间东莞与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如何变化()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5.C 6.A
【解析】5.晨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昼夜半球分界线,由晨线走向可判断出昼弧夜弧的长短关系,即昼夜长短状况。3月21日昼夜平分,6月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12月22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2月11日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由图中晨线形态可知,晨线①昼最长夜最短,应为6月22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由题意①②③④表示两至两分及2月11日的晨线,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可知①为6月22日;③昼最短为12月22日,两分日较2月11日昼更长可知, ②为两分日,④为2月11日。由此可知,③→④期间,太阳直射点处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由于东莞和北京均在直射点以北,同一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两地纬度差,两地纬度差不变故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不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3·山西·校联考模拟预测)大气受热过程影响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时空分布状况。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一日内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大气温度的变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推测,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大连 B.西宁 C.重庆 D.拉萨
【答案】7.A
【解析】7.由材料可知,甲曲线白天数值高,夜晚数值低,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应为气温曲线;乙曲线白天数值高,夜晚数值低,最高值出现在13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应为地面温度曲线;丙曲线白天有,夜晚没有,最高值出现在正午前后,应为太阳辐射曲线。因此可知,该地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4时左右,而日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当地时间14时左右,说明该地经度应在120°E附近,因此四选项中大连最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3上·浙江金华·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会随季节及冷暖气团的强弱而不同。读“昆明准静止锋沿北纬26°分布位置频次图”,完成下面小题。

8.锋面频次出现最高区域的海拔约为()
A.500~1000米 B.1000~1500米 C.1500~2500米 D.3000米以上
9.昆明准静止锋最强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夏 B.冬春 C.夏秋 D.秋冬
10.昆明准静止锋一般呈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侧的天气特征一般呈现()
A.一雨即冬 B.阴雨绵绵 C.夜雨较多 D.天无三日晴
【答案】8.C 9.B 10.A
【解析】8.读图可知,锋面频次出现最高值接近180 ,经度为104°E附近,此区域的海拔约为1500~2500米,故选C。
8.由所学知识可知,昆明准静止锋是由北方来的冷气团与由南方来的暖气团相遇,加上地形阻挡形成的锋面,该季节冷气团可以长驱南下至云贵高原,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冷气团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应为北半球冬春季,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昆明准静止锋一般呈西北—东南走向,西侧为昆明,东侧为贵阳,当冷气团势力强盛时,锋面位于昆明以西时,云南东部地区均处在静止锋面以下,气温骤降,天气变阴或有小雨,故云南会出现一雨即冬的天气,A正确;阴雨绵绵、天无三日晴说的是贵阳一侧,BD错误;夜雨较多并不是当地的天气特征,C错误;故选A。
(2023·广东·模拟预测)胡杨是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唯一的成林树种,我国90%以上的胡杨分布在塔里木河两岸。距离河道近的地带,胡杨种群林分郁闭度大,幼苗占比大;距离河道远的地带,胡杨种群林分郁闭度小,以大老龄树木为主。胡杨的根、躯干、叶片等能够吸收盐分,并能够通过茎叶的泌腺排出。下图为塔里木河上游地下水埋藏深度与胡杨部分指标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塔里木河上游地区胡杨种群正常生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最大为()
A.2m B.2.5m C.4.1m D.4.8m
【答案】11.C
【解析】11.内陆干旱的荒漠地区,距河道越远,地下水水位越低,地下水埋藏深度越大,胡杨种群林分郁闭度越小,据此判定曲线b表示林分郁闭度,则曲线a表示冠幅,曲线a顶点对应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大致为4.1m。距离河道远的地带,胡杨种群以大老龄树木为主,地下水埋藏深度超过4.1m后胡杨林分郁闭度进一步减小,林木更加稀疏,冠幅也开始变小,大老龄树木种群衰落,难以正常生长,所以胡杨种群正常生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最大值为4.1m,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上·河北·高三校考期中)人类活动影响大气环流的强度进而影响印度半岛雨季降水量。1985年以来,由于印度半岛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恒河平原的居民将种植单季(雨季)水稻大面积改为双季(雨季、旱季)水稻。旱季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灌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水稻种植由单季改为双季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有()
A.下渗增加 B.蒸发保持稳定
C.入海径流增多 D.大气降水增加
13.与1985年以前相比,种植旱季水稻导致5月份恒河平原()
A.升温快、气温偏低 B.升温慢、气温偏低
C.升温快、气温偏高 D.升温慢、气温偏高
14.种植双季水稻造成印度半岛雨季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印度低压减弱,西南季风登陆推迟 B.印度低压增强,西南季风登陆推迟
C.印度低压减弱,西南季风登陆提前 D.印度低压增强,西南季风登陆提前
【答案】12.A 13.B 14.A
【解析】12.以前恒河平原的居民在雨季种植单季稻,现改为双季稻,即雨季种旱季也种,但是旱季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恒河水灌溉农田,会导致下渗增加,A正确;旱季大量引水灌溉,蒸发增多,B错误;旱季大量引水灌溉,入海径流会减少,C错误;大量引水灌溉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13.水的比热容较大。5月份气温正在回升,种植旱季水稻需要大量引水灌溉农田,会导致恒河平原气温回升变慢,气温较之前偏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B。
14.与1985年以前相比,5月份气温正在回升,种植旱季水稻需要大量引水灌溉农田,会导致恒河平原气温回升变慢,较之前正常年份偏低;印度低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气温的偏低会使印度低压较之前年份势力变弱,BD错误。由于印度低压的存在,夏季加强了南亚的西南季风,因此,西南季风因为印度低压势力减弱,登陆会推迟,A正确,C错误。故选A。
(2023上·贵州·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河阶又称堆积坡,是河流下切作用造成河谷斜坡形成的台地地形。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往往会影响河流的侵蚀速率以及河阶地貌的形态。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某段河谷阶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据图判断,T4阶地砾石层形成的过程中()
A.河流不断侵蚀 B.风力不断堆积 C.地壳相对稳定 D.地壳强烈挤压
16.推测某次滑坡事件最可能发生在()
A.T1之后 B.T3之后 C.T4之后 D.T5之后
17.滑坡发生后,河流下切速率一度减缓的原因可能是()
A.侵蚀基面下降 B.上游落差减小 C.全球气候暖湿 D.河流水量增大
【答案】15.C 16.D 17.B
【解析】15.在任意一级河流堆积物形成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堆积物界限明显且水平分布,说明当时地壳较为稳定,并未强烈挤压,C正确,D错误。如果河流不断侵蚀,则阶地不会平整分布,A错误。砾石层为流水堆积的结果,B错误。故选C。
16.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堵塞河流,据图可知T5阶段阶地的基座为基岩,此时尚未发生滑坡形成的大规模堰塞体,而T1~T4阶段的基座为堰塞沉积物,表明此时已有堰塞体。T4相比T1距离河流更远说明形成时间更早,且T5与T4之间存在坡积物可知滑坡形成时间在T5之后,T4之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堵塞河流坝体上游落差减小,流速减缓,以堆积为主,抑制河流下切,B正确。河流水量增大和侵蚀基面下降应该加快河流下切速率,AD错误;气候变得暖湿,河流水量会增大也会加快河流下切速率,C错误,故选B。
(2023上·广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坡向会对局部区域的太阳辐射和降水进行二次分配,进而影响森林群落分布和树木生长。研究发现,川西亚高山林线附近的岷江冷杉幼树多分布在干枯大树形成的林窗中,且不同坡向的岷江冷杉生长特征差异明显。下图示意不同坡向岷江冷杉的树龄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与阴坡相比,半阴坡冷杉()
A.存活条件更好 B.平均树径更大
C.幼树数量较少 D.大树树径较小
19.推测利于冷杉幼苗向小树过渡的关键因素是()
A.稳定的光照条件 B.充足的热量条件
C.丰富的雨水条件 D.一定的遮阴条件
【答案】18.A 19.D
【解析】18.半阴坡冷杉各树龄枯树所占比重较小,说明其更适合冷杉树的存活,A正确;由图可知,半阴坡冷杉幼树占比大于阴坡说明其树龄较新,平均树径小,B错误;由图可知,半阴坡冷杉幼树占比大于阴坡,说明其树龄较新,平均树径小,但不代表数量比阴坡少,C错误;由图可知,半阴坡冷杉大树占比小于阴坡,但不代表大树树径较小,D错误。故选A。
19.由材料可知,半阴坡幼树占比高,但小树占比小于阴坡,说明半阴坡相比阴坡不利于幼树长成小树,林窗内光照条件、热量条件、雨水条件更好,但不利于幼树长成小树,说明幼苗向小树过渡的关键因素不是光照、热量、水分条件,故ABC错误;由材料可知,川西亚高山林线附近的崛江冷杉幼树多分布在干枯大树形成的林窗中且阴坡小树的占比显著大于半阴坡,而阴坡遮阴条件较好,据此推测,冷杉幼树生长为小树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遮阴条件,D正确。故选D。
(2023上·河北沧州·高三泊头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根据相关理论,农业地租可以近似表达为(单位)土地产出减去生产成本(包括农业劳动力和物质投入成本)得到的净收益。当农业收益降低,就有可能引发土地泷转甚至撂荒。下图中I、Ⅱ、Ⅲ分别表示不同作物经营的竞租能力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5中I、Ⅱ、Ⅲ曲线依次对应的经营作物可能是()
A.优特农产、经济作物、粮食作物 B.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优特农产
C.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优特农产 D.经济作物、优特农产、粮食作物
21.图中4类耕地最容易由城市化的推进引发“零租金流转”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下列四省耕地流转率最高的是()
A.河南 B.浙江 C.黑龙江 D.江苏
【答案】20.A 21.C 22.B
【解析】2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I曲线在地租水平高的地区耕地产生能力较高,且耕地产出能力下降快,应为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优特农产;Ⅱ在地租水平次高的地区耕地产生能力较高,且耕地产出能力下降较快,应为单位面积产值次高的经济作物;Ⅲ曲线在地租水平低的地区耕地产生能力高,且耕地产出能力下降慢,应为单位面积产值最低的粮食作物。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21.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粮食种植耕地无人种植,出现撂荒现象,最容易推进“零租金流转”,③区域主要种植粮食作物,C正确;①区域主要种植优特作物、②区域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撂荒的可能性较低,推进“零租金流转”的难度较大,AB错误;④区域耕地产出能力为0,本身就没有种植农作物,不需要推进“零租金流转”,D错误。所以选C。
22.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耕地流转率越高,四个选项中,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耕地流转率最高,B正确;河南、黑龙江、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浙江,土地流转率低于浙江,ACD错误。所以选B。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 B.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
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 D.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
【答案】5.B
【解析】5.对比2003-2008年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结合图中比例尺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时间跨度相同,因此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大于中部,A错误,B正确;中部人口重心向东北移动,C错误;西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D错误。故选B。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答案】6.D
【解析】6.读图可知,蒸散量曲线较平缓,与降水量和水源涵养量相关性不明显。而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二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比完成下面小题。

7.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A.金属及金属制品 B.化工制品
C.机械制造产品 D.电子产品
【答案】7.D
【解析】7.读图可知,在乙国出口的金属及金属制品、化工制品、机械制造产品、电子产品中,电子产品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最高,因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电子产品,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023·福建·高考真题)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主要以开发自然资源与发展国际贸易为主,其他产业相对薄弱。在资金和劳动力过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缓慢,这种现象称为“资源诅咒效应”。目前俄罗斯的油气大量由国外进口,现研究新的技术设备开采油气。俄罗斯北冰洋附近某地区大力发展能源开发利用,其第三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下图是俄罗斯产业人口比例图。根据材料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指出下图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产业类型()
A.①第一产业②第二产业 B.②第一产业③第三产业
C.②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 D.①第一产业③第二产业
【答案】8.B
【解析】8.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主要以开发自然资源与发展国际贸易为主,其他产业相对薄弱”,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测出俄罗斯依赖土地资源,农业发展较好;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油气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展较好,第二产业人口占比高于第一产业。①为第二产业,②为第一产业,③为第三产业,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人口流动包括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依据人口流动空间范围,将其划分为跨省、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三种方式。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起重要作用,但持续的人口流动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下表为2011~2018年我国中小城市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A.2011~2014年跨省和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变化趋势相同
B.2015年和2016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数量相同
C.2011~2018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升
D.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基本均衡
【答案】9.D
【解析】9.2011~2014年跨省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下降,2011~2014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升,二者变化并不相同,A错误;材料中为三种方式流动人口的比例,其总数并不确定,B错误;2011~2018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基本持平,变化较小,C错误;从表格数据来看,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基本均衡,D正确。故选D。
(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答案】10.A
【解析】10.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4.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某校开展“时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学科主题学习系列活动。结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同学们展示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品。图是学生设计创作的网页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天察地、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客观反映了()
①太阳活动②四季变化③降水总量④物候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1.C
【解析】13.二十四节气,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故②④正确;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与二十四节气无关,①错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的变化规律,但无法直接反映降水总量,③错误。故②④正确,故选C。
(2022·天津·高考真题)下列是天津四处的景观图片。回答下列小题。


14.图乙所示的居民区位于滨海地区,当地居民经常能感受到海陆风。在夏季时,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中海风风力最大的时段是()
A.6:00~7:00 B.10:00~11:00 C.14:00~15:00 D.20:00~21:00
【答案】14.C
【解析】14.海陆风中海风是指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此时海洋应气压较高,相对气温较低,而如果海陆同时增温,海洋由于热容量较大,增温幅度小,相对于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故此一天之中地面辐射最多的时刻,也就是气温最高的时刻,海风最大,而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一般是在14时附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左为合成后的照片,图右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A.1:1 B.1:5 C.2:5 D.3:5
【答案】15.D
【解析】
15.根据题意,北京时间为5点,新的一天零点经线应该在45°E(120°E-丨5-0丨×15=45°),因此新的一天为180-45°=135°,而旧的一天范围为180°+45°=225°,比例135∶225=3∶5,故选D。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5.A
【分析】
15.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①正确;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了,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散射作用,④错误。综合起来,①②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浮尘升空的动力来源是()
A.冷锋 B.反气旋 C.低压 D.西北风
【答案】16.C
【解析】16.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说明4月21日北京气流以上升为主。而冷锋天气是由偏北风形成的,以大气水平运动为主,故AD错误;反气旋控制时气流以下沉为主,故B错误;低压控制时,气流以上升为主,故C正确。故答案选C。
(2022·湖北·高考真题)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在晨昏轨道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组网格局,可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E星装载最先进的微光成像仪,可大幅提高弱光条件下的监测精度。图示意晨昏轨道、上午轨道和下午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2021年7月某日,当E星观测到巴西圣保罗(23°S,47°W)的万家灯火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墨西哥圣地亚哥(23°N,110°W)此时地表温度最低
B.冰岛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雾弥漫
C.夏威夷火奴鲁鲁(21°N,158°W)烈日当空
D.中国北极黄河站(79°N,12°E)极光绚烂
【答案】17.C
【解析】17.由材料可知,巴西圣保罗位于47°W,可推其知其位于西三区,万家灯火即入夜后,假设此时为20:0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火奴鲁鲁为西十一区,区时为12:00,可能出现烈日当空现象,C项正确;圣地亚哥当地时间约为16时,而地表温度日出前后最低,A错误;雷克雅未克当地时间约为22时,不是日出,B错误;此时北极黄河站正值极昼,不易看到极光,D错误。故选C。
(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科考队在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时,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地的纬度为()
A.83°26′N B.80°34′N C.76°34′N D.72°34′N
19.该地位于()
A.欧洲北部 B.亚洲西部 C.亚洲东部 D.北美北部
【答案】18.C 19.D
【分析】18.6月22日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该地为北极圈以内,有极昼,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为10°,为0:00的太阳高度,此时北极圈上0:00的太阳高度0°,从而得出该地的纬度为北极圈以北10°,即76°34′N,故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由材料可知,此时为6月22日(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该地出现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时,地方时应为24时,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6时,说明与北京所在时区相差八个时区,每时区经度相距15°,由此可得出该地经度约为120°W,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北美北部。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2021·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墨西哥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石油加工能力弱。2010年以来,墨西哥天然气消费量超过生产量,缺口逐年扩大,一半以上需从美国进口。目前墨西哥逐渐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并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图为墨西哥及周边地区地理要素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6月1日,在M城海滨散步的游客看到了绚丽的日落景观,此时北京时间约是()
A.6月1日4:20 B.6月1日19:00 C.6月2日8:00 D.6月2日8:20
【答案】20.D
【分析】20.由图可知,M地处90°W附近(西六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地方时相差约14个小时,6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当M为6月1日日落时,应为18点以后,北京时间应为6月2日。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
【答案】25.A 26.C
【解析】25.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而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CD错误;此时长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B错误,A正确。故选A。
26.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太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C正确;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与CO2量减少、空气温度降低、人类干扰减小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A.淡水湖、下渗 B.淡水湖、蒸发 C.咸水湖,下渗 D.咸水湖、蒸发
28.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A.狭长湖盆 B.断流河道 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
29.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
【答案】27.A 28.B 29.A
【解析】27.材料信息表明,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说明注入①②③的河流原来与南侧高地南边的河流连在一起,后地层抬升而在地表分开,但①②③的湖泊水可能通过地下水与南侧河流相连,通过下渗方式输出湖水和湖水中所含盐份,因此盐份不会在湖泊中积累,从而形成淡水湖,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8.结合④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河道发生流向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B正确;如果是狭长湖盆,堆积物应该比较细小,而①②③南侧高地上谷底存在卵石堆积,A错误;如果是冰川或泥石流,则堆积物应该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故排除CD。故选B。
29.由上题分析可知,MN一线形成新的分水岭,造成①②③湖泊南部河道改向,故该处应为断裂带,且MN一线南部地势相对抬升,形成分水岭,北部相对沉降,积水成湖,A正确,B错误;如果发生褶皱,不会保持原有的水系形态完整,排除CD。故选A。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31.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32.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答案】30.A 31.A 32.C
【解析】30.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为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所以选A。
31.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挟带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受强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正确,B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错误。所以选A。
32.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
34.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 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 ④ 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5.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
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答案】33.D 34.A 35.C
【解析】33.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30°~60°N的中纬度地带,以40°~50°N最多。尼罗河流域、中南半岛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带,排除AB;北冰洋沿岸主要位于高纬度地带,排除C;亚洲中部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较寒冷,多高海拔山地,冬季有大量积雪,春季升温快,因此多融雪洪水灾害,D符合题意。故选D。
34.表格数据表明,春季的融雪洪水灾害频次远大于秋季,这主要是因为经过冬季积累,春季地表积雪多,且春季处于升温趋势,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而秋季经过春夏季的融雪,地表积雪少,且秋季处于降温趋势,不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①、②符合题意;秋季气温不一定低于春季,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且雨水多少与融雪洪水灾害出现关联度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35.混合型洪水是雪面雨水与融雪洪水混合形成,雪面雨水带来热量并冲击积雪,使得积雪消融速度快,混合型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因此破坏力更强,C符合题意;表中数据表明,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但频次高并不能表明单次洪水的破坏力强,排除A;雨水和积雪融水均为液体状态,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流动性差异不大,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两类融雪洪水中均有冰凌和融冰,排除D。故选C。
(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红树种子的传播受盛行风、洋流等影响。图为环南海区域红树物种数量分布和夏季红树种子传播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6.巴拉望岛红树物种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较高 B.河口和滩涂少
C.洋流影响较小 D.火山和地震多
36.夏季红树种子在图中虚线段海域传播规模小,主要是因为该段海域( )
A.西南季风受阻 B.离岸风影响大
C.洋流推力减弱 D.潮间带面积小
【答案】36.B 37.B
【解析】3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巴拉望岛位于环太平洋第一岛弧链上,为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岛屿,整体地势较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岛岛屿南北狭长、东西较短,河流和滩涂欠发育,淤泥质潮间带面积较少,不利于红树林的生长,B正确;该地纬度位置较低,海水温度较高,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岛位于红树种子传播路线上,说明洋流对其影响较大,C错误;火山和地震对红树林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B。
3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虚线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风,在该地为离岸风,来自海洋的红树种子不能在潮间带着陆,所以在该地传播规模较小,B正确;该地中南半岛南部地势较低,西南季风受到的阻碍较小,A错误;洋流的推力没有减弱,C错误;该地沿海地区以平原地貌为主,潮间带面积较大,D错误。所以选B。
一、提升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新情境材料以特定的地理事件或地理主题为核心的典型材料,为问题的设计和答案的编制提供信息支撑。出卷者经常将信息表示为文本资料、表格、数据、图像、符号等,考试的信息来源包括“材料”和“提问”。
在两种情况下,发现、获取和应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一种是试卷上出现的信息是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来没有见过的,需要仔细地思考、判断、甄别,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另一种情况是通过对信息的认知,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但不论何种情况,应试者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都直接影响着问题解决的质量和速度。
二、掌握读图、分析图表的技能
读图是建立信息符号的简单联系过程。找出地图上的符号,再比较一下,就会把图画元素连到一对完整的幻灯片上,地图信息通过地图符号的“空间行为”、位置形式、轮廓和相互位置传递。解释性地图、地理图解主要解决图中“有什么”的问题,检验学生的观察力。学生对于图表的细节性东西要特别关注,对于常规性的图表也要有一定的解题思维及解题习惯。

一、“情境型”试题的考察:
●“情境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字阅读、图表解读、信息提取等能力。
这类试题需要紧密结合情境材料解决问题,靠知识原理的记忆、还原和应用难以奏效,更不能套用所谓的“解题模板”。
●认识:此类试题的出现,或许是命题专家的学术研究思维惯性使然,更是地理科学问题研究范式的简化体现——通过数据材料分析与图示表征,从中发现、揭示地理特征或规律。
●启示:地理文字阅读和图表解读能力理应成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的有效补充。
●教学指向提升地理文本阅读能力,尤其是图表解读能力,增强对情境材料图文关键信息精准提取的敏感性,提升对图文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

(2023年广东地理卷)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围1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库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与2000 2008年相比,2008 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问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
【答案】1.D
【解析】1.读图可知,2000-2008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都约为2小时,属于大幅减少,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均不足 0.5小 时,因此 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缩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年地理高考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 -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5-16题。

2.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A.单核模式发展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D.金字塔式发展
【答案】2.B
【解析】2.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它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头部的两个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确;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故选B。
(2021年广东卷)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表1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5-7题。

3.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A.长江流城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答案】3.C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大产棉区中,西北内陆棉区自1950年以来,面积一直比较大,且单产贡献率较低,因此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西北内陆棉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4.A
【解析】4.读图对比2020年和2010年的市辖区人口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因此人口流动情况为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较多人口人口流出该地级市。而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图中箭头粗细可以表示人口流动量的大小,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②图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多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会造成市辖区人口减少,不符题意,B错误;③和④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流入市辖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出地级市的人口,不符题意,CD错误。故选A。
二、“知识型”试题的考察:
● “知识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必备知识 (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试题难度不大,题量较少。这类试题不需要对情境材料做过多解读,需要结合对结构性知识(包括地理原理性、规律性和事实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问题做出判断和选择。
●认识:“知识型”区别于“情境型"试题的主要依据是:前者仅靠试题情境中的图文材料难以直接做出判断和选择。
●教学指向: “知识型” 的试题是高考“四层体系中“必备知识”考查的直接体现。在地
理教学过程中,依然需要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具有明确逻辑联系的规律性、原理性知识。

(2022年地理高考广东)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 -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题目。

11.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人口规模②产业发展③建城历史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1.A
【解析】11.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导致住宅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的用地规模扩大,带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正确;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和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2年地理高考广东卷)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 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题目。
12.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2.D
【解析】12.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值,在航天员驻留期间,两地始终都位于太阳直射点的以北,则两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变化始终一致,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始终一致,保持不变,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始终为两地纬度之差。故选D。
三、“情境+知识型”试题的考察:
●“情境+知识型”的试题:试题材料相对复杂, 所占比重较大,有一定难度。此类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在深度解读试题情境图文材料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原理性、规律性等结构性知识,运用地理学科思维(晨昏线、太阳辐射的昼夜差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地球表层大气的垂直分布差异等)建立知识联系并通过判断与选择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启示:此类试题既体现了命题专家的学术研究思维,也是地理科学问题研究范式的具体体现。结合问题情境中的数据材料与圈式表征结果,运用地理学科思维解决具体地理问题。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22.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对流旺盛 B.逆温增强 C.暖锋经过 D.冷锋过境
【答案】21.A 22.D
【解析】21.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不会凝结。读图2可知,18日14时一20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形成降水,且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同时在18日20时左右,离地2m气温开始逐渐低于0℃,降水容易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且气温依旧达到露点温度,在此阶段经历了大风、降雨、降雪且持续降温过程,因此天气变化依次为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此地位于我国吉林省,且在18日14时—19日20时经历了降水、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此时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浙江省温岭市制鞋业发达,Z镇是该市最大制鞋基地,其制鞋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发展,该镇制鞋业趋于更加灵活化。图示意Z镇制鞋业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电商的发展对该镇制鞋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
A.制鞋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提高 B.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市场扩大
C.生产更加集中、营销渠道稳定 D.制鞋工艺更加标准化、统一化
24.进入智造型阶段,该镇制鞋业最显著的变化是()
A.原料汇聚及供应渠道增多 B.加工生产及供货周期变短
C.研发设计及服务水平提高 D.成品库存及集散能力增强
【答案】23.B 24.C
【解析】23.制鞋技术的提升是生产技术提高带来的结果,与电商的发展无关,A错误;电商的发展对该镇制鞋业的影响更多为扩展了销售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扩大了销售市场,使生产要素的联系更为紧密,流动速度加快,B正确;电商的发展对生产集中度的影响较小,C错误;制鞋工艺的标准化、统一化与生产技术和公司的管理有关,D错误。故选B。
24.智造过程通过自动化装备及通信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可以有效提高研发设计及服务水平,C正确;材料信息明没有体现原料汇聚及供应渠道、加工生产及供货周期、成品库存及集散能力的变化,ABD错误。故选C。
三、选择题的应试技巧
(一)做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全面分析题干内容,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明确题目考察的落脚点,如:原因、影响、特点、变化等;题干中的“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查考的核心概念,“限定词”有一个或多个组成。
例题:(2022全国乙卷地理)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该题干中“特点”为关键词;“2010~2020”“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为三个限定词。
第二步,回归课本
根据题干“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考察的核心概念,调动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构建思维框架。
例题:(2022全国乙卷地理)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根据题干的核心限定词 “城市人口变化”,可以确定该题目考察核心知识为“人口变化”,包括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变化。
第三步,扣材料
对题目所给的文字、图表等材料进行分析,找出与题目直接相关的信息,建立思维联系。
(2023年全国卷甲卷1-3)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2020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泉州成为全国重要胡萝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强②拥有优良港口③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④铁路运输发达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对泉州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 )
A. 明显提高胡萝卜产量 B. 明显提高胡萝卜质量
C. 增加胡萝卜出口国家 D. 增加胡萝卜种植收益
3. 泉州海关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重点关注胡萝卜的( )
①新鲜程度 ②出口关税 ③出口数量 ④食用安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四步,析选项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因果错乱,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②绝对化表述,选项中出现“一定、全部、都”等绝对化描述的词语,多为错误选项,除非出自书本中的原话。
③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④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⑤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⑥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⑦与题干无关。
(二)地理选择题常用做题方法
1.直选法。对于考查的核心概念很明确的选择题,可根据题干要求,从备选项中直接选定正确选项。
例题(2023年湖南卷-1)服装制造商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分包商,产品残次率是影响其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交货期允许的情况下,洛杉矶时尚区内的韩国制造商更倾向选择代工厂位于东南亚的韩国分包商,而不是代工厂位于拉丁美洲的分包商。东南亚服装生产所需的面料大多产自中国,面料生产所需的棉花来自北美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东南亚服装生产所需的面料大多产自中国,是因为中国( )
A. 原材料丰富 B. 产业基础好
C. 劳动力廉价 D. 环境容量大
【答案】1. B
【解析】1.与东南亚相比,中国在劳动力价格、环境容量不占优势,但由于中国生产面料的产业基础好,面料生产量大,性价比高,因此东南亚服装生产所需的面料大多产自中国,排除CD,B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面料生产所需的棉花来自北美洲,因此原材料丰富不是东南亚服装生产所需的面料大多产自中国的原因,排除A。故选B。
2.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例题 (2023海南卷)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
A. 欧洲西部 B. 南太平洋 C. 南美洲中部 D. 中亚地区
【答案】7. B
【解析】7.根据材料要求,“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他们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上升对它们构成巨大的威胁。B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错误;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D错误。故选B。
3.优选法。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例题例题(2023年山东卷8~9)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对象,对产品的功能、形态等进行整合优化的活动。广东省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集聚地之一。2010年,广东工业设计城在佛山建成。经过十多年发展,该设计城已成为拥有近300家企业的产业基地,从最初以承接产品外观设计为主,发展成为重要的原创产品发源地。完成下面小题。
8. 影响诸多工业设计企业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主导因素是( )
A. 政策 B. 市场 C. 科技 D. 劳动力
【答案】8. B 9. A
【8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广东工业设计城所在的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集聚地之一,这些中小型制造企业是设计企业的服务对象,因此影响诸多工业设计企业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而不是政策、科技和劳动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材料推理法。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利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得出选项与题干的正确联系,最终得出正确答案,此法运用最广泛,且最适合用于创新情境、创新概念类题目。
例题 (2023湖南卷8-9)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昼夜长短 B. 天敌数量C. 太阳辐射 D. 食物数量
9. 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
A. 东北坡 B. 西北坡 C. 东南坡 D. 西南坡
【答案】8. C 9. A 10. D
【解析】8.读图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比例高于夏季,这是因为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在地表晒太阳时间多,C符合题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动比例与昼夜长短、天敌数量和食物数量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9.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度为33`S,29°14`E,北京时间15:00时,当地地方时约为9时。当地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太阳从东北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北,上午时间太阳均在东北方,9时时东北坡为向阳坡,因此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东北坡,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5.文图转化法。文图转化是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绘制出示意图,再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题思路和正确答案。
例题 (2021全国Ⅰ卷文综地理)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答案】10.C 11.D

11.种子的传播是受空间距离限制的,结实线稳定,就会使岳桦林的种子无法长距离传播,所以林线近年趋于稳定,故D正确。

(2023上·江西宜春·高三江西省宜丰中学校考期中)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升级、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引导、促进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前沿阵地,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的金融辐射带动作用。图示意香港、广州、深圳对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强度,数值越大,表示对其产生的影响力越大。完成下面小题。

1.2017—2019年()
A.深圳的影响力最弱 B.香港的影响力增强
C.香港的影响力最强 D.广州的影响力减弱
【答案】1.C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金融辐射带动作用对其他城市产生的影响力越大,据图可知,香港数值在1.5左右起伏,广州数值在0.5左右起伏,深圳数值在1左右起伏,所以香港影响力最强,广州影响力最弱,C正确,A错误;2017年到2019年香港数值减少,影响力减弱,B错误;2017年到2019广州数值增加,影响力增强,D错误。故选C。
(2023上·湖北·高三罗定中学校联考期中)近年来,我国对国际食物进口依赖风险不断变化。下图示意2010~2020年中国5种食物的对外依赖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5种食物的对外依赖率()
A.2013年小麦最高 B.2020年酒最低
C.牛奶高于牛肉 D.大麦始终最高
【答案】2.D
【解析】2.2013年大麦的对外依赖率超过60%,小麦只有6%左右,A错误。2020年酒对外依赖率排第三,B错误。牛肉的对外依赖率一直高于牛奶,C错误。对外依赖率大麦始终最高,D正确。故选D。
(2023·四川雅安·统考模拟预测)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研究我国北方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该小组根据研究结果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城市市区与郊区气温差异形成的原因有()
①市区云雨天气多 ②郊区空气流通,散失热量快
③市区面积大于郊区 ④市区排放的生产生活废热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该城市热岛强度最大的时段是()
A.白天上午 B.白天午后 C.日落至午夜前 D.午夜至日出前
【答案】3.B 4.D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和产业活动集中,人为排放的生产和生活废热多,是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④正确;城区建筑物高大密集,空气流通慢,散失热量慢,而郊区空气易流通,散失热量快,②正确;市区云雨天气多会导致市区气温较低,①错误;一般情况下,市区面积小于周围郊区,③错误。故选B。
4.读图可知,午夜至日出前这一时段热岛强度数值最大。故选D。
(2024·广东东莞·校联考模拟预测)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的信息数据,不同日期最早日出的地点不同。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及2023年2月11日中国迎来的第一条晨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晨线①所代表的日期最可能是()
A.2月11日 B.3月21日 C.6月22日 D.12月22日
6.③→④期间东莞与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如何变化()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5.C 6.A
【解析】5.晨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昼夜半球分界线,由晨线走向可判断出昼弧夜弧的长短关系,即昼夜长短状况。3月21日昼夜平分,6月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12月22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2月11日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由图中晨线形态可知,晨线①昼最长夜最短,应为6月22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由题意①②③④表示两至两分及2月11日的晨线,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可知①为6月22日;③昼最短为12月22日,两分日较2月11日昼更长可知, ②为两分日,④为2月11日。由此可知,③→④期间,太阳直射点处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由于东莞和北京均在直射点以北,同一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两地纬度差,两地纬度差不变故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不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3·山西·校联考模拟预测)大气受热过程影响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时空分布状况。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一日内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大气温度的变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推测,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大连 B.西宁 C.重庆 D.拉萨
【答案】7.A
【解析】7.由材料可知,甲曲线白天数值高,夜晚数值低,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应为气温曲线;乙曲线白天数值高,夜晚数值低,最高值出现在13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应为地面温度曲线;丙曲线白天有,夜晚没有,最高值出现在正午前后,应为太阳辐射曲线。因此可知,该地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4时左右,而日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当地时间14时左右,说明该地经度应在120°E附近,因此四选项中大连最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3上·浙江金华·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会随季节及冷暖气团的强弱而不同。读“昆明准静止锋沿北纬26°分布位置频次图”,完成下面小题。

8.锋面频次出现最高区域的海拔约为()
A.500~1000米 B.1000~1500米 C.1500~2500米 D.3000米以上
9.昆明准静止锋最强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夏 B.冬春 C.夏秋 D.秋冬
10.昆明准静止锋一般呈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侧的天气特征一般呈现()
A.一雨即冬 B.阴雨绵绵 C.夜雨较多 D.天无三日晴
【答案】8.C 9.B 10.A
【解析】8.读图可知,锋面频次出现最高值接近180 ,经度为104°E附近,此区域的海拔约为1500~2500米,故选C。
8.由所学知识可知,昆明准静止锋是由北方来的冷气团与由南方来的暖气团相遇,加上地形阻挡形成的锋面,该季节冷气团可以长驱南下至云贵高原,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冷气团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气温低,应为北半球冬春季,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昆明准静止锋一般呈西北—东南走向,西侧为昆明,东侧为贵阳,当冷气团势力强盛时,锋面位于昆明以西时,云南东部地区均处在静止锋面以下,气温骤降,天气变阴或有小雨,故云南会出现一雨即冬的天气,A正确;阴雨绵绵、天无三日晴说的是贵阳一侧,BD错误;夜雨较多并不是当地的天气特征,C错误;故选A。
(2023·广东·模拟预测)胡杨是我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唯一的成林树种,我国90%以上的胡杨分布在塔里木河两岸。距离河道近的地带,胡杨种群林分郁闭度大,幼苗占比大;距离河道远的地带,胡杨种群林分郁闭度小,以大老龄树木为主。胡杨的根、躯干、叶片等能够吸收盐分,并能够通过茎叶的泌腺排出。下图为塔里木河上游地下水埋藏深度与胡杨部分指标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塔里木河上游地区胡杨种群正常生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最大为()
A.2m B.2.5m C.4.1m D.4.8m
【答案】11.C
【解析】11.内陆干旱的荒漠地区,距河道越远,地下水水位越低,地下水埋藏深度越大,胡杨种群林分郁闭度越小,据此判定曲线b表示林分郁闭度,则曲线a表示冠幅,曲线a顶点对应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大致为4.1m。距离河道远的地带,胡杨种群以大老龄树木为主,地下水埋藏深度超过4.1m后胡杨林分郁闭度进一步减小,林木更加稀疏,冠幅也开始变小,大老龄树木种群衰落,难以正常生长,所以胡杨种群正常生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最大值为4.1m,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上·河北·高三校考期中)人类活动影响大气环流的强度进而影响印度半岛雨季降水量。1985年以来,由于印度半岛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恒河平原的居民将种植单季(雨季)水稻大面积改为双季(雨季、旱季)水稻。旱季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灌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水稻种植由单季改为双季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有()
A.下渗增加 B.蒸发保持稳定
C.入海径流增多 D.大气降水增加
13.与1985年以前相比,种植旱季水稻导致5月份恒河平原()
A.升温快、气温偏低 B.升温慢、气温偏低
C.升温快、气温偏高 D.升温慢、气温偏高
14.种植双季水稻造成印度半岛雨季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印度低压减弱,西南季风登陆推迟 B.印度低压增强,西南季风登陆推迟
C.印度低压减弱,西南季风登陆提前 D.印度低压增强,西南季风登陆提前
【答案】12.A 13.B 14.A
【解析】12.以前恒河平原的居民在雨季种植单季稻,现改为双季稻,即雨季种旱季也种,但是旱季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恒河水灌溉农田,会导致下渗增加,A正确;旱季大量引水灌溉,蒸发增多,B错误;旱季大量引水灌溉,入海径流会减少,C错误;大量引水灌溉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13.水的比热容较大。5月份气温正在回升,种植旱季水稻需要大量引水灌溉农田,会导致恒河平原气温回升变慢,气温较之前偏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B。
14.与1985年以前相比,5月份气温正在回升,种植旱季水稻需要大量引水灌溉农田,会导致恒河平原气温回升变慢,较之前正常年份偏低;印度低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气温的偏低会使印度低压较之前年份势力变弱,BD错误。由于印度低压的存在,夏季加强了南亚的西南季风,因此,西南季风因为印度低压势力减弱,登陆会推迟,A正确,C错误。故选A。
(2023上·贵州·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河阶又称堆积坡,是河流下切作用造成河谷斜坡形成的台地地形。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往往会影响河流的侵蚀速率以及河阶地貌的形态。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某段河谷阶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据图判断,T4阶地砾石层形成的过程中()
A.河流不断侵蚀 B.风力不断堆积 C.地壳相对稳定 D.地壳强烈挤压
16.推测某次滑坡事件最可能发生在()
A.T1之后 B.T3之后 C.T4之后 D.T5之后
17.滑坡发生后,河流下切速率一度减缓的原因可能是()
A.侵蚀基面下降 B.上游落差减小 C.全球气候暖湿 D.河流水量增大
【答案】15.C 16.D 17.B
【解析】15.在任意一级河流堆积物形成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堆积物界限明显且水平分布,说明当时地壳较为稳定,并未强烈挤压,C正确,D错误。如果河流不断侵蚀,则阶地不会平整分布,A错误。砾石层为流水堆积的结果,B错误。故选C。
16.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堵塞河流,据图可知T5阶段阶地的基座为基岩,此时尚未发生滑坡形成的大规模堰塞体,而T1~T4阶段的基座为堰塞沉积物,表明此时已有堰塞体。T4相比T1距离河流更远说明形成时间更早,且T5与T4之间存在坡积物可知滑坡形成时间在T5之后,T4之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堵塞河流坝体上游落差减小,流速减缓,以堆积为主,抑制河流下切,B正确。河流水量增大和侵蚀基面下降应该加快河流下切速率,AD错误;气候变得暖湿,河流水量会增大也会加快河流下切速率,C错误,故选B。
(2023上·广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坡向会对局部区域的太阳辐射和降水进行二次分配,进而影响森林群落分布和树木生长。研究发现,川西亚高山林线附近的岷江冷杉幼树多分布在干枯大树形成的林窗中,且不同坡向的岷江冷杉生长特征差异明显。下图示意不同坡向岷江冷杉的树龄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与阴坡相比,半阴坡冷杉()
A.存活条件更好 B.平均树径更大
C.幼树数量较少 D.大树树径较小
19.推测利于冷杉幼苗向小树过渡的关键因素是()
A.稳定的光照条件 B.充足的热量条件
C.丰富的雨水条件 D.一定的遮阴条件
【答案】18.A 19.D
【解析】18.半阴坡冷杉各树龄枯树所占比重较小,说明其更适合冷杉树的存活,A正确;由图可知,半阴坡冷杉幼树占比大于阴坡说明其树龄较新,平均树径小,B错误;由图可知,半阴坡冷杉幼树占比大于阴坡,说明其树龄较新,平均树径小,但不代表数量比阴坡少,C错误;由图可知,半阴坡冷杉大树占比小于阴坡,但不代表大树树径较小,D错误。故选A。
19.由材料可知,半阴坡幼树占比高,但小树占比小于阴坡,说明半阴坡相比阴坡不利于幼树长成小树,林窗内光照条件、热量条件、雨水条件更好,但不利于幼树长成小树,说明幼苗向小树过渡的关键因素不是光照、热量、水分条件,故ABC错误;由材料可知,川西亚高山林线附近的崛江冷杉幼树多分布在干枯大树形成的林窗中且阴坡小树的占比显著大于半阴坡,而阴坡遮阴条件较好,据此推测,冷杉幼树生长为小树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遮阴条件,D正确。故选D。
(2023上·河北沧州·高三泊头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根据相关理论,农业地租可以近似表达为(单位)土地产出减去生产成本(包括农业劳动力和物质投入成本)得到的净收益。当农业收益降低,就有可能引发土地泷转甚至撂荒。下图中I、Ⅱ、Ⅲ分别表示不同作物经营的竞租能力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5中I、Ⅱ、Ⅲ曲线依次对应的经营作物可能是()
A.优特农产、经济作物、粮食作物 B.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优特农产
C.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优特农产 D.经济作物、优特农产、粮食作物
21.图中4类耕地最容易由城市化的推进引发“零租金流转”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下列四省耕地流转率最高的是()
A.河南 B.浙江 C.黑龙江 D.江苏
【答案】20.A 21.C 22.B
【解析】2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I曲线在地租水平高的地区耕地产生能力较高,且耕地产出能力下降快,应为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优特农产;Ⅱ在地租水平次高的地区耕地产生能力较高,且耕地产出能力下降较快,应为单位面积产值次高的经济作物;Ⅲ曲线在地租水平低的地区耕地产生能力高,且耕地产出能力下降慢,应为单位面积产值最低的粮食作物。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21.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粮食种植耕地无人种植,出现撂荒现象,最容易推进“零租金流转”,③区域主要种植粮食作物,C正确;①区域主要种植优特作物、②区域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撂荒的可能性较低,推进“零租金流转”的难度较大,AB错误;④区域耕地产出能力为0,本身就没有种植农作物,不需要推进“零租金流转”,D错误。所以选C。
22.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耕地流转率越高,四个选项中,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耕地流转率最高,B正确;河南、黑龙江、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浙江,土地流转率低于浙江,ACD错误。所以选B。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小于中部 B.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
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 D.西部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
【答案】5.B
【解析】5.对比2003-2008年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结合图中比例尺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时间跨度相同,因此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大于中部,A错误,B正确;中部人口重心向东北移动,C错误;西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D错误。故选B。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答案】6.D
【解析】6.读图可知,蒸散量曲线较平缓,与降水量和水源涵养量相关性不明显。而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二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比完成下面小题。

7.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A.金属及金属制品 B.化工制品
C.机械制造产品 D.电子产品
【答案】7.D
【解析】7.读图可知,在乙国出口的金属及金属制品、化工制品、机械制造产品、电子产品中,电子产品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最高,因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电子产品,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023·福建·高考真题)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主要以开发自然资源与发展国际贸易为主,其他产业相对薄弱。在资金和劳动力过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缓慢,这种现象称为“资源诅咒效应”。目前俄罗斯的油气大量由国外进口,现研究新的技术设备开采油气。俄罗斯北冰洋附近某地区大力发展能源开发利用,其第三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下图是俄罗斯产业人口比例图。根据材料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指出下图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的产业类型()
A.①第一产业②第二产业 B.②第一产业③第三产业
C.②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 D.①第一产业③第二产业
【答案】8.B
【解析】8.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主要以开发自然资源与发展国际贸易为主,其他产业相对薄弱”,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测出俄罗斯依赖土地资源,农业发展较好;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油气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展较好,第二产业人口占比高于第一产业。①为第二产业,②为第一产业,③为第三产业,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人口流动包括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依据人口流动空间范围,将其划分为跨省、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三种方式。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起重要作用,但持续的人口流动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下表为2011~2018年我国中小城市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方式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跨省 | 0.39 | 0.42 | 0.38 | 0.36 | 0.36 | 0.36 | 0.36 | 0.37 |
省内跨市 | 0.29 | 0.27 | 0.30 | 0.31 | 0.30 | 0.30 | 0.29 | 0.28 |
市内跨县 | 0.32 | 0.31 | 0.32 | 0.33 | 0.34 | 0.34 | 0.35 | 0.35 |
9.表中数据反映中小城市()
A.2011~2014年跨省和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变化趋势相同
B.2015年和2016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数量相同
C.2011~2018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升
D.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基本均衡
【答案】9.D
【解析】9.2011~2014年跨省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下降,2011~2014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升,二者变化并不相同,A错误;材料中为三种方式流动人口的比例,其总数并不确定,B错误;2011~2018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基本持平,变化较小,C错误;从表格数据来看,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基本均衡,D正确。故选D。
(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
上海 | 30.3 | -30.25 | 215.42 |
北京 | 59.7 | -72.8 | 300.9 |
广州 | 39.7 | 129.12 | 468.46 |
深圳 | 34.0 | 116.88 | 596.73 |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答案】10.A
【解析】10.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4.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某校开展“时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学科主题学习系列活动。结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同学们展示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品。图是学生设计创作的网页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天察地、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客观反映了()
①太阳活动②四季变化③降水总量④物候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1.C
【解析】13.二十四节气,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故②④正确;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与二十四节气无关,①错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的变化规律,但无法直接反映降水总量,③错误。故②④正确,故选C。
(2022·天津·高考真题)下列是天津四处的景观图片。回答下列小题。


14.图乙所示的居民区位于滨海地区,当地居民经常能感受到海陆风。在夏季时,若只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中海风风力最大的时段是()
A.6:00~7:00 B.10:00~11:00 C.14:00~15:00 D.20:00~21:00
【答案】14.C
【解析】14.海陆风中海风是指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此时海洋应气压较高,相对气温较低,而如果海陆同时增温,海洋由于热容量较大,增温幅度小,相对于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故此一天之中地面辐射最多的时刻,也就是气温最高的时刻,海风最大,而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一般是在14时附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摄影爱好者在南半球某地朝西北固定方向拍摄太阳照片,拍摄时间为K日及其前、后第8天的同一时刻。图左为合成后的照片,图右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5点,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A.1:1 B.1:5 C.2:5 D.3:5
【答案】15.D
【解析】
15.根据题意,北京时间为5点,新的一天零点经线应该在45°E(120°E-丨5-0丨×15=45°),因此新的一天为180-45°=135°,而旧的一天范围为180°+45°=225°,比例135∶225=3∶5,故选D。
(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5.A
【分析】
15.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①正确;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了,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散射作用,④错误。综合起来,①②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浮尘升空的动力来源是()
A.冷锋 B.反气旋 C.低压 D.西北风
【答案】16.C
【解析】16.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说明4月21日北京气流以上升为主。而冷锋天气是由偏北风形成的,以大气水平运动为主,故AD错误;反气旋控制时气流以下沉为主,故B错误;低压控制时,气流以上升为主,故C正确。故答案选C。
(2022·湖北·高考真题)风云三号E星是全球第一颗在晨昏轨道运行的太阳同步气象卫星,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形成“晨昏、上午、下午”三星组网格局,可实现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E星装载最先进的微光成像仪,可大幅提高弱光条件下的监测精度。图示意晨昏轨道、上午轨道和下午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2021年7月某日,当E星观测到巴西圣保罗(23°S,47°W)的万家灯火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墨西哥圣地亚哥(23°N,110°W)此时地表温度最低
B.冰岛雷克雅未克(64°N,22°W)附近海域晨雾弥漫
C.夏威夷火奴鲁鲁(21°N,158°W)烈日当空
D.中国北极黄河站(79°N,12°E)极光绚烂
【答案】17.C
【解析】17.由材料可知,巴西圣保罗位于47°W,可推其知其位于西三区,万家灯火即入夜后,假设此时为20:0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火奴鲁鲁为西十一区,区时为12:00,可能出现烈日当空现象,C项正确;圣地亚哥当地时间约为16时,而地表温度日出前后最低,A错误;雷克雅未克当地时间约为22时,不是日出,B错误;此时北极黄河站正值极昼,不易看到极光,D错误。故选C。
(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科考队在北极圈内某地进行科考时,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6时测得了当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小值为10°。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地的纬度为()
A.83°26′N B.80°34′N C.76°34′N D.72°34′N
19.该地位于()
A.欧洲北部 B.亚洲西部 C.亚洲东部 D.北美北部
【答案】18.C 19.D
【分析】18.6月22日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该地为北极圈以内,有极昼,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为10°,为0:00的太阳高度,此时北极圈上0:00的太阳高度0°,从而得出该地的纬度为北极圈以北10°,即76°34′N,故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由材料可知,此时为6月22日(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该地出现一天中最小太阳高度时,地方时应为24时,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6时,说明与北京所在时区相差八个时区,每时区经度相距15°,由此可得出该地经度约为120°W,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北美北部。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2021·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墨西哥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石油加工能力弱。2010年以来,墨西哥天然气消费量超过生产量,缺口逐年扩大,一半以上需从美国进口。目前墨西哥逐渐用天然气替代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并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图为墨西哥及周边地区地理要素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6月1日,在M城海滨散步的游客看到了绚丽的日落景观,此时北京时间约是()
A.6月1日4:20 B.6月1日19:00 C.6月2日8:00 D.6月2日8:20
【答案】20.D
【分析】20.由图可知,M地处90°W附近(西六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地方时相差约14个小时,6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当M为6月1日日落时,应为18点以后,北京时间应为6月2日。
(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
【答案】25.A 26.C
【解析】25.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而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CD错误;此时长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B错误,A正确。故选A。
26.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太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C正确;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与CO2量减少、空气温度降低、人类干扰减小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A.淡水湖、下渗 B.淡水湖、蒸发 C.咸水湖,下渗 D.咸水湖、蒸发
28.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A.狭长湖盆 B.断流河道 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
29.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
【答案】27.A 28.B 29.A
【解析】27.材料信息表明,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说明注入①②③的河流原来与南侧高地南边的河流连在一起,后地层抬升而在地表分开,但①②③的湖泊水可能通过地下水与南侧河流相连,通过下渗方式输出湖水和湖水中所含盐份,因此盐份不会在湖泊中积累,从而形成淡水湖,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8.结合④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河道发生流向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B正确;如果是狭长湖盆,堆积物应该比较细小,而①②③南侧高地上谷底存在卵石堆积,A错误;如果是冰川或泥石流,则堆积物应该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故排除CD。故选B。
29.由上题分析可知,MN一线形成新的分水岭,造成①②③湖泊南部河道改向,故该处应为断裂带,且MN一线南部地势相对抬升,形成分水岭,北部相对沉降,积水成湖,A正确,B错误;如果发生褶皱,不会保持原有的水系形态完整,排除CD。故选A。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31.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32.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答案】30.A 31.A 32.C
【解析】30.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为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所以选A。
31.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挟带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受强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正确,B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错误。所以选A。
32.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纬度 | 3~5月 | 6~8月 | 9~11月 | 12~2月 | 总计 | |||||
升温型 | 混合型 | 升温型 | 混合型 | 升温型 | 混合型 | 升温型 | 混合型 | 升温型 | 混合型 | |
0°~30°N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0 | 1 |
30°~40°N | 5 | 24 | 25 | 21 | 0 | 1 | 3 | 12 | 33 | 58 |
40°~50°N | 132 | 151 | 10 | 12 | 1 | 5 | 27 | 49 | 170 | 217 |
50°~60°N | 34 | 22 | 3 | 5 | 0 | 0 | 3 | 7 | 40 | 34 |
60°~70°N | 16 | 1 | 0 | 6 | 1 | 0 | 0 | 1 | 17 | 8 |
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
34.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 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 ④ 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5.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
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答案】33.D 34.A 35.C
【解析】33.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30°~60°N的中纬度地带,以40°~50°N最多。尼罗河流域、中南半岛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带,排除AB;北冰洋沿岸主要位于高纬度地带,排除C;亚洲中部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较寒冷,多高海拔山地,冬季有大量积雪,春季升温快,因此多融雪洪水灾害,D符合题意。故选D。
34.表格数据表明,春季的融雪洪水灾害频次远大于秋季,这主要是因为经过冬季积累,春季地表积雪多,且春季处于升温趋势,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而秋季经过春夏季的融雪,地表积雪少,且秋季处于降温趋势,不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①、②符合题意;秋季气温不一定低于春季,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且雨水多少与融雪洪水灾害出现关联度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35.混合型洪水是雪面雨水与融雪洪水混合形成,雪面雨水带来热量并冲击积雪,使得积雪消融速度快,混合型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因此破坏力更强,C符合题意;表中数据表明,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但频次高并不能表明单次洪水的破坏力强,排除A;雨水和积雪融水均为液体状态,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流动性差异不大,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两类融雪洪水中均有冰凌和融冰,排除D。故选C。
(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红树种子的传播受盛行风、洋流等影响。图为环南海区域红树物种数量分布和夏季红树种子传播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6.巴拉望岛红树物种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较高 B.河口和滩涂少
C.洋流影响较小 D.火山和地震多
36.夏季红树种子在图中虚线段海域传播规模小,主要是因为该段海域( )
A.西南季风受阻 B.离岸风影响大
C.洋流推力减弱 D.潮间带面积小
【答案】36.B 37.B
【解析】36.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巴拉望岛位于环太平洋第一岛弧链上,为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岛屿,整体地势较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岛岛屿南北狭长、东西较短,河流和滩涂欠发育,淤泥质潮间带面积较少,不利于红树林的生长,B正确;该地纬度位置较低,海水温度较高,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岛位于红树种子传播路线上,说明洋流对其影响较大,C错误;火山和地震对红树林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B。
3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虚线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风,在该地为离岸风,来自海洋的红树种子不能在潮间带着陆,所以在该地传播规模较小,B正确;该地中南半岛南部地势较低,西南季风受到的阻碍较小,A错误;洋流的推力没有减弱,C错误;该地沿海地区以平原地貌为主,潮间带面积较大,D错误。所以选B。
本文标题:专题02 地理选择题题型归纳及解题技巧
上一篇:专题01 地理选择题的信息拆解
下一篇:专题03 等值线型选择题答题技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zhuanti/2413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zhuanti/24130.html
上一篇:专题01 地理选择题的信息拆解
下一篇:专题03 等值线型选择题答题技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zhuanti/2413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zhuanti/2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