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内在的规律。
|
|
|
|
|
|
|
|
|
最重要的类型,又被称为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
|
|
|
|
|
|
水量平衡方程式是水循环的数学表达式,其表达式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蒸发量。而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所以,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
例题1(2018年全国高考I卷)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思路】
第1小题:此题设问的行为动词是“推测(特点)”,中心词(主语)是“地貌、气候”,限定词是“扎龙湿地”。
从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一致入手,结合图文材料中有关扎龙湿地的关键信息,“湿地面积大,积水较浅”可以推测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平坦”且地势开阔;“面积的相对稳定”可以推测湿地内水量相对的平衡,其水量收入为乌裕尔河的注入及当地降水,水量支出为下渗与水的蒸发,考虑到当地纬度高,气温低,地下有冻土分布的可能,下渗水量较少。因此当地的蒸发量会大于降水量,气候的特点较为干旱。
第2小题,此题设问的行为动词是“分析”,中心词是“降水量与蒸发量数量关系”,限定词有“变化”和“乌裕尔河流域(空间范围限定)”,在时间上同时限定了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到扎龙湿地面积稳定这一段时期。
利用水循环过程中水量平衡的原理,当乌裕尔河为外流河时,河水流入嫩江,因此全流域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加径流量,从数量关系上,最初降水量是大于蒸发量的;成为内流河后,由于河水不能外流(只能流入湿地),其湿地面积会不断加大,直到湿地面积稳定,期间降水量不变,而蒸发量随水面的扩大,实际不断蒸发增加,直至蒸发量与降水量数量相等(这里有一个关键分析:如果是扎龙湿地,会出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可能,其原因是径流的汇入;如果是全流域,由于没有形成外流,蒸发量只能等于降水量)。
1.(2020·山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千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分析】本题考查湿地的成因及湿地对当地水库供水的积极意义,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湿地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形角度看,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西大河、东大河河流可以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且湿地位于断层处,地下水沿断层出露;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湿地位于盆地低洼地,易积水形成湿地。
(2)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据图可知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夏季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湿地位于低洼地,受地下水补给,水源稳定,在枯水期可以为水库稳定供水;湿地水流较慢,利于泥沙沉积,可以减少泥沙进入水库,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对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了入库径流,提高入库水质。
2.(2019·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答案】(1)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详解】(1)在审题时注意关键词为“说明”“湖泊贯通”“自然条件”。思考顺序应为降水导致湖水增加乃至外泄,地形导致水由高处流向低处,最终贯通各湖泊。结合具体内容,答案表述如下: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本题关键词为“指出”“对下游河湖”“影响”。“指出”即不用分析解释,只需要指出。影响既包括有利影响,又包括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为: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不利影响为:加剧地表冲刷;最终:还能形成新的河道。
3.(2023·河北·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Y河发源于山东省鲁山南麓,流域在地貌上属构造剥蚀堆积平原,西北部多山地,东南部多平原,流域主要支流大多从右岸注入干流。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Y河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变化显著(下图)。1975—2015年,Y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下表),在此期间该区域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且为了发展农业,实行农田水利化建设,并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修建梯田等。
(1)说出Y河流域1975—2015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
(2)用水循环原理阐释1975—2015年Y河流域径流量变小的原因。
【答案】(1)特点: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原因:该阶段主要是由于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使得耕地面积显著减少,林地面积快速增加,水域面积增加;由于城市化建设,使得耕地、草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
(2)退耕还林和修建水利工程,增加水分的蒸发(蒸腾)和下渗;修建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工程使得地表径流流速减缓,增加下渗,Y河流域径流量减少。
【分析】本题以某河流流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为背景,涉及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原因、河流径流变化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图表信息的阅读与信息提取能力,体现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1)变化特点: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由表可知,负值为面积减少,正值为面积增加,数值的大小可反映减少或增长速度快慢。结合材料可知,该阶段人口迅速增长,推断出城市化建设使得建设用地侵占耕地、草地,修建水利工程可增加水域面积,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使耕地面积显著减少,林地面积快速增加。
(2)土地利用类型、下垫面性质改变会影响下渗、地表径流。退耕还林、修建水利工程会增加水域面积,增加水分的蒸发(蒸腾)和下渗,使流域径流量减少;修建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工程也使得水的流速减慢,增加了下渗。
4.(2023·湖南·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盆地的剖面图。该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仅为210 mm,但是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100mm,且盐湖面积多年保持稳定。
【答案】(1)盐湖面积多年保持稳定的条件是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多年来基本稳定,湖泊补给和蒸发保持平衡。(本区域为内流区闭合流域,其水量平衡仅与区域内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关,在无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或输出的情况下,区域降水量和蒸发量应是相等的。)
【分析】本题以西北地区某盆地的剖面图为区域载体,考查陆地水体补给关系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1)在气候干旱地区,盐湖的面积要保持多年稳定,水分的收支平衡是关键。该地盐湖水分的收入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主要的支出方式是蒸发,因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稳定、湖泊的补给和蒸发保持平衡是盐湖面积保持多年稳定的条件。该地区为气候干旱的内流区,水量的平衡是通过内陆水循环实现的,就该地区整体而言,多年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应该相等。
5.(2022·北京·模拟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距市中心50千米,这里泉水众多,素有京南水乡美誉,是我国第一批特色小镇。该镇因地制宜,建成了以泉水、天然湿地为主的国家湿地公园。图为长沟甘池泉附近地质示意图。
(1)从水循环的角度,推测长沟泉水、湿地形成的自然过程。
【答案】(1)大气降水通过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在流动过程中出露成泉,在地势低洼处汇水形成湿地。
【详解】(1)由图可知,本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多向斜构造和断裂构造,依据河流的流向可大致确定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当该地区出现降水时,部分降水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后受地势影响,地下水顺岩层倾斜方向流动过程中,在断裂地带附近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或在地势低洼区汇集形成湿地。
6.(2023·安徽马鞍山·统考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河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山东南坡都新乌拉山,流域地理位置450-47°N,870-92°E,冬季寒冷漫长,源头海拔3863米,源头几乎没有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流域内山区是径流形成区,平地为径流失散区。全年降水集中在5~6月,最大洪水出现在5月下旬。流域北侧阿勒泰地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属于四季牧场,草场因时间、分布形成季节牧场,其中夏牧场分布在中、高山带附近,冬季畜群则要转场到背风向阳的冬季牧场。
(2)解释乌伦古河流域“山区是径流形成区,平地为径流失散区”现象。
【答案】(1)河流主要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5月份为山地降水集中期,降水量大,补给多;流域平均海拔高,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弱,5月份为季节性积雪集中融化期,融水多。
(2)乌伦古河发源于高寒山区,受地形雨影响,降水丰沛;山地坡度大,汇流速度快,气温低,蒸发小,径流产生多;平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蒸发旺盛,下渗多,径流失散严重。
【详解】(1)乌伦古河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山东南坡都新乌拉山,主要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全年降水集中在5~6月,5月份为山地降水集中期,降水量大,补给多,河流水量大;源头海拔3863米,位于第二阶梯,流域平均海拔高,春季气温回升慢,水汽蒸发弱,5月份为季节性积雪集中融化期,融水多,径流量大。
(2)乌伦古河发源于高寒山区,西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源头海拔3863米,山地坡度大,汇流速度快,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小,因此径流产生多,因此山区是径流形成区;平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蒸发旺盛,沿途径流下渗多,导致径流失散严重,因此平地为径流失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