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防震减灾知识之三-地震活动有哪些特点?(4)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1-07-06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主震—余震型(含前震—主震—余震型) 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的震级之差大于等于0.6,而小于等于2.4的地震序列被划为主震—余震型。这类地震序列在各类序列中约占59%。
  双震型 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的震级之差小于等于0.5的地震序列被划为双震型。它约占地震序列总数的13%。
  震群型 震级之差小于等于0.5的最大地震数达到3或更多的地震序列被划为震群型。它约占地震序列总数的14%。
  孤立型 最大地震与次大地震之差大于等于2.5的地震序列被划为孤立型。这类序列约占地震序列总数的14%。
  看来,在各类地震序列中,主震—余震型所占比例最大。应当说明的是,震级越高,主震—余震型所占比例越大。例如,若上述统计只用7级以上的地震序列,主震—余震型将占65%。而在此时段没有1次孤立型7级地震序列。
  下面举一些实例,让大家看看这几类地震序列是什么样子的。
  例1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发生7.6级地震,最大余震为2月8日6.0级,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级之差为1.6,显著超过0.6,却又小于2.4。因此,属主震—余震型。图3-10给出了炉霍7.6级地震序列的M-t图。所谓M-t图,就是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地震大小,每发生1次地震,就按时间在图上画1条由高度标示震级的竖线,从而描述地震活动随时间变化的图件。从图上可看到,炉霍发生7.6级地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的次数越来越少,震级越来越小。


图3-10 1973年2月6日炉霍7.6级地震序列M-t图


  例2 1980年4月18日青海省天峻县发生5.2级地震,4月24日原震区又发生5.0级地震。在这个地震序列中,只有这两次地震的震级差小于0.5,其他的余震都比较小,属双震型。这个地震序列的M-t图见图3-11。看上去很像是由4月18日5.2级与4月24日5.0级两个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合成的.


图3-11 1980年4月18日青海天峻5.2级双震序列M-t图

  例3 1976年8月16日四川省松潘县与平武县之间发生的7.2级地震序列中有3次震级差小于等于0.5的地震:8月16日7.2级,8月22日6.7级和8月23日7.2级,属震群型地震序列。图3-12 给出了此序列的M-t图,很明显,它的衰减比炉霍等主震—余震型慢得多。图3-13分时间段绘出了松潘—平武地震序列的震中分布。从这些图可见,从8月16日7.2级后到8月22日6.7级地震前,所有的余震分布在一条北北西向断裂上;8月22日6.7级地震的后,8月23日7.2级地震前,除沿着这条北北西断裂还有少数余震活动外,多数分布在很短的北东东向断裂上;8月23日7.2级地震后,除上述两条断裂上仍有少数余震活动外,多数余震密集在从北向南看略向右偏移的另一条断裂上。一般,余震往往沿着主震的发震断裂继续破裂。松潘—平武地震序列的3次主要地震发生在虎牙断裂带的3个分段上。它们各自的余震勾画出这3个分段的大体走向。


图3-12 1976年四川松潘、平武7.2级震群的M-t图


图3-13 四川松潘、平武7.2级震群分时段震中分布图

  图中:a:地震序列最初3小时的余震;b:第一次7.2级地震后到6.7级地震前的余震;c:6.7级地震后到第二次7.2级地震前的余震;d:第二次7.2级地震后到8月底的余震;e:全序列的余震
例4 1981年1月24日四川道孚6.9级地震的余震很少,也很小(见图3-14)。


图3-14? 1981年四川道孚6.9级孤立型地震序列M-t图(M≥3.0)

  到当年2月25日,共记录到余震657次,其中1.0~1.9级619次,2.0~2.9级34次,3.0~3.9级4次,最大为3.9级。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级差大于2.5,属孤立型地震序列。
  本文标题:防震减灾知识之三-地震活动有哪些特点?(4)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zaihai/296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zaihai/2963.html

标签:地震防震减灾知识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