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
1954年4~7月,“老天爷”好像得了“神经病”,大脑失去了控制,终日里阴沉着脸,小雨、大雨、暴雨,淅淅沥沥,哗哗啦啦下个不停。近4个月,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超过了常年近一年的降水量,是常年同期降雨的2倍还多。汉口7月就下了近600毫米,是常年同期的3.1倍。而且“老天爷”使雨带由东向西推进,首先它发难于湘赣,然后是苏皖,终于遍及了长江中下游,7月中下旬,“老天爷”则把雨带移向四川,在长江上游发难,这样上游洪水更加重了中下游的灾情,尤其是荆江和武汉地区。
1954年汛期,长江的洪水几乎与堤坝齐平,翻腾的浪头不时滚过堤坝。保卫武汉的江汉大堤出现险情21523起,平均不到10分钟便发生一起。如果有一起险情不排除,武汉将部分甚至全部陆沉。当时武汉堤防不到30米高,要抵御30米高水位的洪水,必需紧急加高堤坝,急需土石360万立方米。为了这360万立方米土石,铁路线上,32台机车、2000余个车皮昼夜奔忙,水面上,72只拖轮,7000余驳船和总载重达7万吨的民船此来彼往;市区内,1000余辆载重汽车川流不息。虽然铁路路基被淹没,铁道硬是被工人抬高了70~200厘米,淹入水中的湛家矶车站作为“水下车站”继续使用。就这样,4万名运输工人硬是将360万立方米土石运到了江汉堤段。为了防止1米高的浪头拍打堤岸,动用木材34万根,钢丝绳近万米等材料制成的防浪木排起到了“水上长城”的作用。8月18日武汉关出现了历史最高水位29.73米,超过1931年最高洪水位1.45米,虽然比原先部分堤坝要高出3米以上,但是刚刚筑起的新坝挡住了几乎漫出的洪水。20万大军殊死战斗在大堤上,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堤随水长,堤在水先。在武汉关出现历史最高水位时,堤防仍然高出水位50厘米以上。
可是,水实在太大了,为了保卫武汉,保卫江汉平原,不得不丢卒保车,实施了荆江分洪。
1954年7~8月间,川江多次洪峰穿三峡,过宜昌,飞流直下,使得荆江大堤险象频频。7月8日,沙市水位达到43.89米,荆江大堤全线进入抗洪紧张阶段。22日,沙市水位上升到44.38米时,开启北闸实施第一次分洪,分洪量23.53亿立方米;7月29日,开启北闸第二次分洪17.17亿立方米。此时,长江上游暴雨、洪峰直扑荆江,8月1日第三次开启北闸,南闸也打开,共分洪82亿立米。为了保证荆江大堤的安全,这一年曾3次开闸向荆江分洪区放水,3次合计分洪量122.56亿立方米,使得上自枝江下至鄂城的长江两岸,上自襄阳下至汉口东西湖的汉江两岸,20余个分洪区、蓄洪区无不饱和甚至超饱和,而这些地方除一些湖泊外原本是沃野良田,但武汉市保住了。
又由于长时间降雨而造成的特大洪水,使得江河堤防与湖泊圩垸连受洪峰冲击,并在高水位下长期浸泡,发生了严重的溃决现象,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江苏受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湖南湘资沅澧四水暴涨,堤坝相继溃漫;江西鄱阳湖圩堤几乎全溃,7月中旬九江市街道大部成为河流;江苏长江沿岸农田1000万亩,南京超过警戒水位117天,下关街道行船;安徽长江北岸一片汪洋,受灾耕地840万亩。这次长江大水,受灾人口1800多万,仅淹死就有3万多人,农田受淹4755万亩,损毁房间427.6万间,还使京广铁路中断行车近百天。
上一篇:什么是寒潮天气?
下一篇:暴雨的形成条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zaihai/1278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zaihai/1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