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宇宙线的由来(2)
1912年奥地利科学家赫斯的一次完美气球飞行实验,结束了人们关于空气电离之地面(天然放射性)起源和非地面起源之争论,使人类得知了(业已充斥宇宙百亿年)宇宙射线的存在,人类从此获得了一个新奇的科学宝藏,和一种远强于卢瑟福用以发现原子核的天然放射性粒子炮弹,可以去轰开原子核这个坚固的堡垒去观察基本粒子的大千世界。
此后,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的20多年间,人们使用威尔逊云雾室、电子灵敏核乳胶和GM计数管,连续发现了正电子、μ子、π介子、K介子及Λ、Σ超子等基本粒子,开创了粒子物理学,促进了能产生π和核子的高能加速器的应用(1955)和发展,从而打下了现代天文学和宇宙学的基础(粒子物理成了大爆炸后宇宙及天体演化、元素合成、以恒星内核子锅炉精确推演恒星进化生死的全过程)。所以,宇宙线的发现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把人们的视界扩到了粒子层次的微观世界,并把无限小的微观世界与无限大的宇观世界自然地连结了起来。
接着陆续发现的宇宙线的东西效应、纬度效应、太阳调制、太阳高能粒子事件(SEP)等又把宇宙线与地磁场、大气层、太阳活动、日地空间环境联系了起来,使人们从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具体感受到了宇宙线的存在。宇宙线是个直接联系于最大的宇宙、最小的粒子、最远的过去、最近的此刻、‘咳咳嗽地球就会感冒的’太阳,为地球生命防卫太阳风暴和宇宙线袭击的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多面神’。他是我们无法摆脱的、时刻与我们身体亲密接触的‘朋友’,宇宙派遣来的‘天使’,取之不尽的科学‘宝藏’。面对这样的角色,纪念人类与它的百年相识,自然是意义非凡的了。
宇宙线探测方式
直接探测法——1014eV以下的宇宙射线,通量足够大,可用面积约在平方公尺左右的粒子探测器,直接探测原始宇宙射线。由于宇宙线与地球大气相互作用, 直接地测量宇宙线便需在大气层外或大气层顶部进行,卫星、空间站和高空气球是常用的工具。直接探测能够比较准确地得到宇宙线信息, 包括成分、能谱等;然而送上天的设备不能太大,这便局限了人类的直接探测能力。
间接探测法——1014eV以上的宇宙射线,由于通量小,必须使用间接测量,分析原始宇宙射线与大气的作用来反推原始宇宙射线的性质。宇宙线和大气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次级粒子,次级粒子进一步产生三级粒子,并如此发展下去,科学家称之为广延大气簇射。广延大气簇射由法国物理学家奥格尔于1938年发现。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即是利用广延大气簇射探测宇宙线。
大气簇射的荷电成份主要以轻子(电子、缪子)居多,重子最少。探测大气簇射有三种方式:地面(及地下)阵列、大气切伦可夫望远镜、大气荧光望远镜(左图)。
地面(及地下)阵列通常需要多个带电粒子探测器组成,分布于广大的区域,次级粒子才能有充足的取样,可全天候、全日制操作。切伦可夫望远镜可探测由簇射次级粒子产生的切伦可夫光,熒光望远镜可探测簇射带电粒子游离氮气产生的熒光,这两种望远镜只能在晴朗无月的夜间操作且需避开城市光源,平均操作时间只有10%。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64/124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64/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