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5)
沿岸流可分中国沿岸流和西朝鲜沿岸流。前者有渤海沿岸流、黄海沿岸流、东海沿岸流和辽南沿岸流。渤海沿岸流源自黄河入海径流,沿鲁北沿岸向东流,夏季流源更远,并纳入辽西沿岸的辽河径流。以低盐(冬季低温)、含沙量高、水色混淆为特征。流出渤海后即为黄海沿岸流,沿山东半岛北岸东流,绕过成山角后,沿40~50 米等深线南流。至长江口浅滩一带转向东南,与外海水相混合,其前锋可达北纬30°附近。黄海沿岸流流速一般约为10厘米/秒,在山东半岛北岸、成山角外和大沙渔场流速较大,可达30 厘米/秒。
渤海沿岸流和黄海沿岸流,流向终年稳定,流速夏弱冬强。前者与进入渤海的黄海暖流余脉构成渤海气旋式弱环流,后者与黄海暖流及其余脉形成黄海气旋式环流。
东海沿岸流源自长江和钱塘江口的入海径流。长江入海的径流是东海沿岸低盐水的主要来源。这股沿岸流,冬季沿浙江近岸南下,可达闽中近岸;夏季流向与台湾暖流相同,在长江口外形成强盛的长江冲淡水,沿东北方向直指韩国济州岛。当偏南风强盛时,台湾暖流有趋岸爬坡之势,致浙闽沿岸出现深层冷水上升现象。辽南沿岸流源自鸭绿江,沿辽东半岛南岸西流。西朝鲜沿岸流主要源自江华湾的入海径流,沿朝鲜西岸南流,可达朝鲜半岛南端。流幅一般限于30 米等深线范围以内,夏季更紧贴海岸。黄、东海表层流具有风海流性质。冬季盛行偏北风时,除黑潮和台湾暖流流域仍流向北外,其他区域表层流向均偏南;夏季盛行偏南风时,流向均偏北。
②渤、黄、东海水文特征。渤、黄、东海的水系也与上述流系有密切联系,均由外海水与沿岸水组成,仅水文特征各海区互不相同而已。东海。冬季盐度低于30%的沿岸水沿岸南下,盐度高于34%的外海水从东侧北上,两者之间有明显的锋面,温盐等值线平行于岸线呈西南—东北走向。夏季,长江冲淡水浮置于浅表层,向东北方向布展,外海水紧迫沿岸水从底部楔形切入,锋面附近有强盐跃层。黑潮水域温度以表(或近表)层最高(30℃),深底层最低(4~6℃);盐度以次表层最高(35‰),中层最低(约34.2‰)。济州岛以南的中层水,夏季常见冷涡。
黄海。暖流从黄海槽北上,与近岸低盐水相对照,形成舌状高温高盐水伸向北黄海和渤海,温盐度等值线几与岸线平行。唯锋面的水平梯度比东海小得多。根据各季节的水文条件,这两种水系在黄海不同海域的混合情况也不同,因而形成三种各具特征的水团:黄海高盐水,是黄海暖流进入黄海海槽后与周围海水混合而成的。冬季具高温高盐特性;夏季上层由于层化和混合而变性,下层仍保持其冬季的温盐特性。黄海沿岸水,包括辽南沿岸水、鲁北沿岸水、苏北沿岸水和西朝鲜沿岸水,均由入海径流与外海水混合而成,其共同特征是终年低盐(低于32‰),海水混浊,其范围夏宽冬窄,而厚度夏浅冬深。黄海中央水团,亦称黄海冷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只显现于夏半年。主要特征是显著低温(4.6~9.3℃),是由冬季进入黄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合而成,并因海面的冷却作用而下沉到深底层,冬季呈垂直均匀状态。夏半年,上层水因增温降盐而层化,下层水仍保持其低温(6~12℃)高盐(31.6~33.0‰)特性,因而形成冷水团,成为黄海夏季的重要水文特征。7~8 月,冷水团达鼎盛期,9 月以后,随垂直混合逐渐加深而消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78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