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梅雨
中国的梅雨(plum rains of China)
江淮流域气候的重要特征。 每年春末夏初江淮流域均有一段雨量特别充沛,相对湿度大,云多,日照时 间短,地面风力较小的连阴雨时期。因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节,故俗称 “梅雨”,又因此时多雨阴湿,物品极易受潮霉烂,故又有“霉雨”之称。
对梅雨的气候特征,早在宋人苏东坡诗中已有记述。20 世纪 30 年代初, 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竺可桢就对梅雨时期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以 后中国气象工作者对于梅雨的形成、雨期的长短及反常等现象不断有所阐 述。
形成
6 月行星风带显著北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也北移到北纬 20°附 近,这时大陆低气压已强大,而且青藏高原热低压建立,西南季风加强,但 中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仍可常常南下,雨带多出现江淮流域,形成梅雨。 雨期与特点 梅雨时期的天气形势有 3 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梅雨形势持 久稳定,雨量较集中,易造成内涝和水灾,如 1931、1954、1969、1980 年是 长江流域较突出的多水年份;另一种是梅雨时期的形势很不稳定,系统变化 快,雨区范围变动大,旱涝现象不突出;还有一种是整个 6、7 月里江淮流域 不仅没有持续的大雨和暴雨,而且降水也不多或者很少,即空梅或少梅,易 造成干旱,如 1934、1958、1965、1978 年就是空梅突出的年份。
中国的梅雨主要指发生在湖北宜昌以东,北纬 26°~34°的江淮流域。 每年大致是 6 月中旬入梅(或称立梅),到 7 月上旬出梅(或称断梅),一 般约持续一个月,但每年情况不一样,入梅早的可在 5 月中下旬,晚的可到 7 月初,前后可差 40 天,出梅早则在 6 月中旬,晚者在 7 月底 8 月初,前后 差一个半月。整个梅雨时期并不是每天都是阴晦降水天气,而是阴雨一段时 期,睛好一段时期。梅雨结束后,多雨区迅速北推至淮北地区及黄河一带, 江淮流域的降水量显著减少,相对湿度降低,晴天增多,温度增高,天气酷 热而进入盛夏伏旱时期。
对入梅、梅雨中断、出梅等至今标准不一。一般是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 压脊线北移到北纬 20°以北,同时雨带位置稳定出现在江淮流域,并参考青 藏高原上空(东经 80°)是否有副热带高压脊的建立,印度地区西南季风暴 发与否及中国和日本上空急流强度是否发生剧烈的减弱和变动来作为梅雨的 开始。
梅雨期间的相对湿度很高,旬平均值为全年之冠,6 月中旬~7 月上旬都 在 84~86%。
江淮流域气候的重要特征。 每年春末夏初江淮流域均有一段雨量特别充沛,相对湿度大,云多,日照时 间短,地面风力较小的连阴雨时期。因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节,故俗称 “梅雨”,又因此时多雨阴湿,物品极易受潮霉烂,故又有“霉雨”之称。
对梅雨的气候特征,早在宋人苏东坡诗中已有记述。20 世纪 30 年代初, 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竺可桢就对梅雨时期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以 后中国气象工作者对于梅雨的形成、雨期的长短及反常等现象不断有所阐 述。
形成
6 月行星风带显著北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也北移到北纬 20°附 近,这时大陆低气压已强大,而且青藏高原热低压建立,西南季风加强,但 中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仍可常常南下,雨带多出现江淮流域,形成梅雨。 雨期与特点 梅雨时期的天气形势有 3 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梅雨形势持 久稳定,雨量较集中,易造成内涝和水灾,如 1931、1954、1969、1980 年是 长江流域较突出的多水年份;另一种是梅雨时期的形势很不稳定,系统变化 快,雨区范围变动大,旱涝现象不突出;还有一种是整个 6、7 月里江淮流域 不仅没有持续的大雨和暴雨,而且降水也不多或者很少,即空梅或少梅,易 造成干旱,如 1934、1958、1965、1978 年就是空梅突出的年份。
中国的梅雨主要指发生在湖北宜昌以东,北纬 26°~34°的江淮流域。 每年大致是 6 月中旬入梅(或称立梅),到 7 月上旬出梅(或称断梅),一 般约持续一个月,但每年情况不一样,入梅早的可在 5 月中下旬,晚的可到 7 月初,前后可差 40 天,出梅早则在 6 月中旬,晚者在 7 月底 8 月初,前后 差一个半月。整个梅雨时期并不是每天都是阴晦降水天气,而是阴雨一段时 期,睛好一段时期。梅雨结束后,多雨区迅速北推至淮北地区及黄河一带, 江淮流域的降水量显著减少,相对湿度降低,晴天增多,温度增高,天气酷 热而进入盛夏伏旱时期。
对入梅、梅雨中断、出梅等至今标准不一。一般是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 压脊线北移到北纬 20°以北,同时雨带位置稳定出现在江淮流域,并参考青 藏高原上空(东经 80°)是否有副热带高压脊的建立,印度地区西南季风暴 发与否及中国和日本上空急流强度是否发生剧烈的减弱和变动来作为梅雨的 开始。
梅雨期间的相对湿度很高,旬平均值为全年之冠,6 月中旬~7 月上旬都 在 84~86%。
本文标题:中国的梅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69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692.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69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