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海(4)
雾
中国近海是西太平洋多雾区之一。主要雾区在北部湾,粤、闽、浙沿 岸直至黄、渤海,连成多雾带,雾区宽度约 100~200 公里,南窄北宽。朝鲜 半岛西岸,江华湾至鸭绿江口也是多雾区。黄、渤海夏季多雾,东海春季多 雾,南海则冬、春季多雾。台湾省的东岸及南北端、澎湖列岛附近终年少雾。 水文特征 因有黑潮流经东海,中国近海深受其影响;同时,又因入海 径流较多,低盐沿岸水与外海水的混合极为剧烈。因而,中国近海的水文状 况除独具其浅海特征外,主要取决于上述两流系、两水系的消长和变化。 环流系统及其特征渤、黄、东海与南海海流系统和水文特征各有其特色。 ①渤、黄、东海的环流系统。影响其水文特征的根本因素是黑潮外海水 和低盐沿岸水的消长和变化。 黑潮是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西部边界流,源于中国台湾省东南和巴士 海峡以东海域,海水呈深蓝色,远看似黑色,因而得名。
黑潮沿台湾东岸北 上,经苏澳—与那国岛之间水道流入东海,大致沿东海大陆坡内侧流动,流 轴指向东北,流速为 2~3 节,平均流量约 3500 万立方米/秒。黑潮经台湾省 东北时,部分高温高盐水流入闽、浙近海,称为台湾暖流。黑潮沿大陆架边 缘北上,经日本以南海区流入太平洋。黑潮北上途中,其西侧有部分上层混 合水,从黑潮主流分出,沿九州岛西侧北上,称为对马暖流,经朝鲜海峡流 入日本海。对马暖流的另一西分支流入黄海,称为黄海暖流。它大致沿“黄 海海槽”北上,平均流速约 0.2 节,是黄、渤海外海水的主要来源,高温高 盐特性十分显著。在北上途中不断混合变性,至北黄海时,仅为暖流的“余 脉”。其势虽弱,但仍西进,直达渤海西岸。然后分为两股,一股向南汇入 渤海湾沿岸流;另一股冬季沿辽西近岸北上,与南下的辽东沿岸流构成反气 旋式环流;夏季则从辽东沿岸北上,成为气旋式环流。
黑潮在东海的流轴位置和流向较稳定,但流速流量变化颇大,黑潮主干 流速春强秋弱,黄海暖流及其余脉均冬强夏弱。在冲永良部岛西北的流轴处, 表层平均流速为 1.9 节,年变幅却为 2 节多。年际变化,7~9 年的周期颇明 显。 沿岸流可分中国沿岸流和西朝鲜沿岸流。前者有渤海沿岸流、黄海沿岸 流、东海沿岸流和辽南沿岸流。渤海沿岸流源自黄河入海径流,沿鲁北沿岸 向东流,夏季流源更远,并纳入辽西沿岸的辽河径流。以低盐(冬季低温)、 含沙量高、水色混淆为特征。流出渤海后即为黄海沿岸流,沿山东半岛北岸 东流,绕过成山角后,沿 40~50 米等深线南流。至长江口浅滩一带转向东南, 与外海水相混合,其前锋可达北纬 30°附近。黄海沿岸流流速一般约为 10 厘米/秒,在山东半岛北岸、成山角外和大沙渔场流速较大,可达 30 厘米/ 秒。 渤海沿岸流和黄海沿岸流,流向终年稳定,流速夏弱冬强。前者与进入 渤海的黄海暖流余脉构成渤海气旋式弱环流,后者与黄海暖流及其余脉形成 黄海气旋式环流。
本文标题:中国的近海(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69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690.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69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