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海岸(2)
①渤海湾淤泥质海岸是 1855 年铜瓦厢决口,黄河重返渤海以后逐渐发展 起来的,特别是 1904~1927 年黄河尾闾改由利津之北的套儿沟—钓口一带入 海,大量细颗粒泥沙倾注渤海湾,使淤泥质海岸迅速发展。
②辽东湾淤泥质 海岸发育的主要供沙来源是双台子河、辽河及大、小凌河。
③提供莱州湾海 岸的粉砂淤泥物质,除黄河外,还有弥河、潍河和胶莱河等。④苏北平原具 有中国最长的淤泥质海岸。1128 年黄河夺淮入海之后,大量细粒物质倾注黄 海,成为苏北淤泥质海岸发育的物质基础。1855 年黄河北徙,中断了泥沙来 源,使废黄河口一带海岸侵蚀后退,并形成两股泥沙流,一股向北漂运至海 州湾,使海州湾湾顶淤泥质海岸以每年 50 米的速度向海外涨;另一股泥沙流 向南输送,与长江口北上的泥沙流汇合,使弶港附近的海岸迅速淤涨。
沙质平原海岸 此类海岸以中国台湾西岸较为典型,该地区平原宽度多在 30~40 公里以内,源于台湾中部山地的一些河流流程短、流势急、水量大, 其中浊水溪的最大流量接近于黄河的洪峰流量,这些河流将大量粗颗粒物质 携至海岸地带,并在台湾海峡强大的偏北风浪作用下,形成一股向南搬运的 泥沙流,在岸线转折处堆积而成沿岸沙堤,沙堤内侧为潟湖。在强风吹袭下, 沙质平原海岸地带常出现海岸沙丘。此外,从六股河口到滦河口的辽西、冀 北海岸也发育了沙质平原海岸。 山地丘陵海岸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海岸、杭州湾以南海岸以及台湾东海 岸,绝大部分都是山地丘陵海岸,其中台湾岛东海岸发育了断层海岸,其余 岸段多为岬湾式海岸。
岬湾式海岸 具有突出的海岬和深入的海湾,岬湾相间,岸线曲折。海岬 处多有海蚀地貌,海湾内则出现海积地貌。
①辽东半岛南端,因组成山体的 基岩为致密紧硬的古老变质岩,抗蚀能力强,波场物质供应不充分,因而堆 积地貌不太发育。
②山东半岛南部、福建和广东沿海由花岗岩构成的岸段, 因花岗岩易于风化,提供了丰富的波场物质,海积地貌十分发育,形成了各 种类型的沙坝,在海湾湾口处常因沙嘴和沙坝的发育而使海湾封闭,形成潟 湖。有的地方因连岛沙坝的发育而形成陆连岛。在有些沙源丰富的海岸,还 因风力作用而形成海岸沙丘。
③浙东、闽北岸段亦为山地丘陵海岸,海岸曲 折,港湾深入,岸外岛屿星罗棋布成为天然屏障,即便外海波涛汹涌,湾内 却风平浪静。当地陆源物质供应较少,由长江倾泻入海,复经江浙沿岸流向 南运移的细颗粒泥沙,成为浙东、闽北海岸细颗粒泥沙的主要来源,当地河 流也有部分泥沙参与,从而使浙东和闽北沿海形成了一种独特类型的基岩港 湾淤泥质海岸。
本文标题:中国的海岸(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68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684.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68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