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Nanhai Zhudao)
中国南海上岛屿的总称。北自北卫滩(北 纬 21°08′),南至曾母暗沙(北纬 3°51′),南北跨纬度 17°多,东西 跨经度 11°多。有暗滩、暗沙、暗礁、沙洲和岛屿 250 座以上,可分东沙、 中沙、西沙和南沙等珊瑚礁群岛。南海古称“涨海”。南海诸岛古称“涨海崎头”、“珊瑚洲”。宋以来 泛称“千里长沙”,“万里石塘”。西沙群岛曾发现中国人唐宋时在甘泉岛 居住的遗址。宋仁宗时曾“命王师出戍。置巡海水师营垒……治 鱼入海战 舰,……从屯门山用东风西南行七日至九乳螺州(今西沙群岛)”(曾公亮 《武经总要》,1045)。清海南岛渔民根据长期的航行经验,编写多种“更 路簿”,记载 200 余条航线和西沙、南沙群岛 100 多个岛礁的渔民习用名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南海诸岛曾被日本侵占,战后收回。现永兴岛设有西沙、 中沙,南沙群岛办事处。 地质 南海大陆坡和大陆架具有大陆型地壳(硅铝壳),基底是中生代和 古生代的花岗岩和变质岩。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时,曾发生褶皱、断裂和火 山爆发,并形成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断裂和构造脊。中沙大环礁东侧的深大 地壳断裂带(硅镁层断裂),为陆壳和洋壳接触处。南沙群岛主要有两条构 造脊:一是道明群礁—永暑礁—南威岛—万安滩;一是礼乐滩—安塘滩—榆 亚暗沙—安渡滩—南康暗沙。火山岩或火山物质见于西沙群岛的高尖石,南 沙群岛的赤瓜礁、石盘仔和无乜礁。 南海深海盆具有大洋型地壳(硅镁壳),为超基性玄武岩类所组成,地 壳较薄,约 6~10 公里,莫霍面深 10~14 公里,沉积层亦较薄。海盆中分布 有海山或火山,上覆珊瑚礁,如黄岩岛(民主礁)和宪法暗沙。中沙大环礁 和双子群礁间有南海已知最深处(-5559 米)、热流量最高值处(3.65HFU)、 布格重力异常最高值处(290~340 毫伽)和磁力异常最高值处(300~500 伽马),这可能与陆块漂移有关。 地貌 除个别火山外,南海诸岛都由珊瑚礁组成。主要有珊瑚岛 34 座, 火山岛 1 座,沙洲 13 座,总面积约 12 平方公里。岛洲以小、低、平为特点, 面积一般仅为 0.1~0.5 平方公里,海拔 2~6 米;最高的是石岛,海拔不过 15 米,最大的是永兴岛,面积不过 1.85 平方公里;大于 1.5 平方公里的珊 瑚岛还有东沙岛、东岛等。 南海诸岛的珊瑚礁以环礁为主,台礁(桌礁)次之。环礁内抱潟湖(礁 湖);发育在环礁边缘的岛洲,外临深海,内濒浅湖。岛洲在环礁中的份量 很少,如郑和环礁边缘只有太平岛、鸿麻岛和敦谦沙洲,总面积仅为郑和环 礁(2.274 平方公里)的 1/4000。台礁无潟湖,岛洲发育在台礁中部,周临 深海,如西沙群岛中的中建岛(半路峙),南沙群岛中的西月岛(红草峙) 和南威岛(鸟子峙)。
南海诸岛大都发育在南海北、西、南部大陆坡的海底台阶(海底高原) 上,部分跨越南海深海盆,南端伸入南海南部的大陆架。
①东沙群岛。南海诸岛中最北和最小的群岛。发育在水深约 300 米的东 沙台阶上,由东沙礁、南卫滩和北卫滩组成。东沙礁西侧有两缺口,形成南、 北水道,其间有东沙岛。
②中沙群岛。包括海盆西侧的中沙大环礁,北侧的神狐暗沙和一统暗沙 及深海盆上的宪法暗沙、中南暗沙等。发育在中沙台阶上的中沙大环礁全为 海水所淹,由 26 个水深 9~26 米的暗沙和暗滩组成,东以 51°~58°的陡 坡降至水深 4000 米的南海深海盆;西以 2500 米深的西沙东海槽与西沙台阶 相隔。此外,在中沙群岛以东还有露出海面的环礁——黄岩岛。 ③西沙群岛。南海诸岛中岛屿最多的群岛。坐落在水深 900~1000 米的 西沙台阶上,由 10 座大、中、小环礁和台礁组成,其中有 4 座环礁和 1 座台 礁,其上发育有岛屿和沙洲。西沙群岛共有 22 岛、7 沙洲、5 礁、6 滩等 40 座,可分东西两群:东群宣德群岛由宣德环礁、东岛环礁、浪花礁和嵩焘滩 组成。宣德环礁呈马蹄形,边缘有永兴岛、石岛、七连屿和淹没于水下的银 砾滩,七连屿共 4 岛 6 沙洲,形成岛链,其中赵述岛和北礁间有缺口赵述门; 东岛环礁有东岛、高尖石、西渡滩、湛涵滩、滨湄滩和北边廊,其中高尖石 是西沙群岛中的唯一的火山岛。西群永乐群岛包括永乐环礁、北礁华光礁、 玉琢礁、盘石屿和中建岛。永乐环礁是典型的环礁,边缘有珊瑚岛、甘泉岛、 金银岛、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等 12 岛及羚羊礁和筐仔沙洲。
中国南海上岛屿的总称。北自北卫滩(北 纬 21°08′),南至曾母暗沙(北纬 3°51′),南北跨纬度 17°多,东西 跨经度 11°多。有暗滩、暗沙、暗礁、沙洲和岛屿 250 座以上,可分东沙、 中沙、西沙和南沙等珊瑚礁群岛。南海古称“涨海”。南海诸岛古称“涨海崎头”、“珊瑚洲”。宋以来 泛称“千里长沙”,“万里石塘”。西沙群岛曾发现中国人唐宋时在甘泉岛 居住的遗址。宋仁宗时曾“命王师出戍。置巡海水师营垒……治 鱼入海战 舰,……从屯门山用东风西南行七日至九乳螺州(今西沙群岛)”(曾公亮 《武经总要》,1045)。清海南岛渔民根据长期的航行经验,编写多种“更 路簿”,记载 200 余条航线和西沙、南沙群岛 100 多个岛礁的渔民习用名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南海诸岛曾被日本侵占,战后收回。现永兴岛设有西沙、 中沙,南沙群岛办事处。 地质 南海大陆坡和大陆架具有大陆型地壳(硅铝壳),基底是中生代和 古生代的花岗岩和变质岩。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时,曾发生褶皱、断裂和火 山爆发,并形成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断裂和构造脊。中沙大环礁东侧的深大 地壳断裂带(硅镁层断裂),为陆壳和洋壳接触处。南沙群岛主要有两条构 造脊:一是道明群礁—永暑礁—南威岛—万安滩;一是礼乐滩—安塘滩—榆 亚暗沙—安渡滩—南康暗沙。火山岩或火山物质见于西沙群岛的高尖石,南 沙群岛的赤瓜礁、石盘仔和无乜礁。 南海深海盆具有大洋型地壳(硅镁壳),为超基性玄武岩类所组成,地 壳较薄,约 6~10 公里,莫霍面深 10~14 公里,沉积层亦较薄。海盆中分布 有海山或火山,上覆珊瑚礁,如黄岩岛(民主礁)和宪法暗沙。中沙大环礁 和双子群礁间有南海已知最深处(-5559 米)、热流量最高值处(3.65HFU)、 布格重力异常最高值处(290~340 毫伽)和磁力异常最高值处(300~500 伽马),这可能与陆块漂移有关。 地貌 除个别火山外,南海诸岛都由珊瑚礁组成。主要有珊瑚岛 34 座, 火山岛 1 座,沙洲 13 座,总面积约 12 平方公里。岛洲以小、低、平为特点, 面积一般仅为 0.1~0.5 平方公里,海拔 2~6 米;最高的是石岛,海拔不过 15 米,最大的是永兴岛,面积不过 1.85 平方公里;大于 1.5 平方公里的珊 瑚岛还有东沙岛、东岛等。 南海诸岛的珊瑚礁以环礁为主,台礁(桌礁)次之。环礁内抱潟湖(礁 湖);发育在环礁边缘的岛洲,外临深海,内濒浅湖。岛洲在环礁中的份量 很少,如郑和环礁边缘只有太平岛、鸿麻岛和敦谦沙洲,总面积仅为郑和环 礁(2.274 平方公里)的 1/4000。台礁无潟湖,岛洲发育在台礁中部,周临 深海,如西沙群岛中的中建岛(半路峙),南沙群岛中的西月岛(红草峙) 和南威岛(鸟子峙)。
南海诸岛大都发育在南海北、西、南部大陆坡的海底台阶(海底高原) 上,部分跨越南海深海盆,南端伸入南海南部的大陆架。
①东沙群岛。南海诸岛中最北和最小的群岛。发育在水深约 300 米的东 沙台阶上,由东沙礁、南卫滩和北卫滩组成。东沙礁西侧有两缺口,形成南、 北水道,其间有东沙岛。
②中沙群岛。包括海盆西侧的中沙大环礁,北侧的神狐暗沙和一统暗沙 及深海盆上的宪法暗沙、中南暗沙等。发育在中沙台阶上的中沙大环礁全为 海水所淹,由 26 个水深 9~26 米的暗沙和暗滩组成,东以 51°~58°的陡 坡降至水深 4000 米的南海深海盆;西以 2500 米深的西沙东海槽与西沙台阶 相隔。此外,在中沙群岛以东还有露出海面的环礁——黄岩岛。 ③西沙群岛。南海诸岛中岛屿最多的群岛。坐落在水深 900~1000 米的 西沙台阶上,由 10 座大、中、小环礁和台礁组成,其中有 4 座环礁和 1 座台 礁,其上发育有岛屿和沙洲。西沙群岛共有 22 岛、7 沙洲、5 礁、6 滩等 40 座,可分东西两群:东群宣德群岛由宣德环礁、东岛环礁、浪花礁和嵩焘滩 组成。宣德环礁呈马蹄形,边缘有永兴岛、石岛、七连屿和淹没于水下的银 砾滩,七连屿共 4 岛 6 沙洲,形成岛链,其中赵述岛和北礁间有缺口赵述门; 东岛环礁有东岛、高尖石、西渡滩、湛涵滩、滨湄滩和北边廊,其中高尖石 是西沙群岛中的唯一的火山岛。西群永乐群岛包括永乐环礁、北礁华光礁、 玉琢礁、盘石屿和中建岛。永乐环礁是典型的环礁,边缘有珊瑚岛、甘泉岛、 金银岛、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等 12 岛及羚羊礁和筐仔沙洲。
本文标题:南海诸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186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1864.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186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1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