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福建省(3)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6-2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在 50~60%以上,径流资源丰富,平均流量变化不大。但流量的季节变化却相当明显,最大月平均流量与最小月平均流量可相差 5~12倍。河流含沙量一般为 0.25~0.35千克/立方米,但因径流量大,输沙量仍相当可观。

  自然地理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省境隶属于两个自然地理区。南亚热带岭南丘陵常绿阔叶林区省境南部属此区的一部分。区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并有福州、漳州、泉州、兴化等较大的平原。气候暖热湿润,地带性植被为季雨林,但保存极少。人工营造的马尾松、相思树、桉、木麻黄等分布普遍。农作物可一年三熟,为双季稻主产区。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为主,是中国重要的蔗糖产区之一。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

  中亚热带浙闽沿海山地常绿阔叶林区省境北部属此区的一部分。以低山为主,山地中有许多盆地,气温较前区低,但降水较丰,台风影响小。省内河流多发源于此,支流多,河网密度、河床比降和水量均较大,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人工营造的有大面积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毛竹林,是全国重要木材产地。土壤为红壤和黄壤。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如茶、油茶、油桐等种植极为普遍。省内煤、铁和有色金属等矿产多集中于此。 

  发展简史

  早在三四千年前,福建已有古越族居住,从事渔猎活动,兼营农业生产。秦置闽中郡。汉初,汉高祖封越王勾践无诸为闽越王,都东冶(历史上最早的福州城),闽越国废后属会稽郡。三国时属吴国,置建安郡。晋分为建安、晋安两郡。

  东晋南北朝(317~589)是中国民族大迁移、大融合时期。西晋灭亡时,中原人民大举迁徙福建,同时传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促使福建经济发展。隋、唐(581~907)时期,由于兴建水利,农业发展,双季稻、甘蔗和荔枝、龙眼等已在福建开始种植。手工业如制盐、矿冶、铸铁、制茶、土贡(纺织)等均有较大发展。唐贞观元年(627)起,今福建为江南道所辖。唐开元二十一年(733)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福建归属江南东道。唐乾元元年(758)福州经略军升为福建都防御使兼宁海军使。“福建”之名始见于历史。唐末至五代十国,福建经济、文化又有较大发展。泉州港、福州港已成为福建沿海对外贸易港口。

  宋代三百多年间,北方战乱频仍,中原人民再次南迁,福建人口锐增。由于兴修水利,发展梯田、围垦,引种优良品种,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农作物以水稻为主,遍布全省各地,从波斯国传入的茉莉花,开始用以窨制花茶。矿冶、制茶、制盐等行业居全国前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在泉州设置福建市舶司,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随之兴盛。南宋时将福建作为后方重地,设一府、五州、二军,福建又称“八闽”即缘于此。

  本文标题:福建省(3)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100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1009.html

标签:福建省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