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气象奇观-梅雨时节家家雨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2-0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我国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南部、江南丘陵和广东北部东经110°以东地区,每到春末夏初期间,经常乌云密布,阴雨连绵,时阴时雨的天气往往延续一个月左右。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叫它“梅雨”或“黄梅天”。由于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缺少阳光,湿度又大,适于霉菌滋生,衣服、器具和食物等,容易受潮发霉,所以,也有人叫它“霉雨”。214身边的地理学气象学上称它“梅雨季节”。古诗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它生动地描绘了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也是一幅绘声绘色的江南初夏风情画。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梅雨的记载和谚语。宋陆佃《埤雅》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础壁皆汗,蒸郁成雨,其霏如雾,谓之梅雨。”《庚溪诗话》说:“江南五月梅熟时,霉雨连旬,谓之黄梅雨”。梅雨到来的日期叫做“入梅”,结束时候叫做“出梅”。从“入梅”到“出梅”的这一段时间叫做梅雨期。我国现行历书依照《神枢经》的规定:“芒种后逢丙日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江淮流域大致在6月10日前后入梅,7月10日前后出梅。但是,各地梅雨期出现的迟早是不一样的。梅雨期以梅雨区中部的时间最长。上海多年平均6月15日入梅,7月9日出梅,长25天;武汉6月10日入梅,7月9日出梅,长30天。而梅雨区南北界附近,梅雨期的长度一般只有20天左右。每年的梅雨也有差别。“春暖早黄梅,春寒迟黄梅”。每年入梅的迟早最多要相差40天,出梅迟早最多要相差45天。最长的梅雨期长达60天,“雨打黄梅头,堤岸要成沟”,意思是,入梅第一天下雨,下雨的日子长,雨水多。但也有相反的说法:“雨打梅头,无水饮牛”,意思是,入梅这天如下雨,就连牛喝的水都没有了。有些年份“黄梅天,十八变”,忽儿晴,忽而雨,“梅熟天气半晴朗”。也有些年份,基本上没有梅雨,“梅子黄时日日晴”,叫做“空梅”或“干黄梅”。谚语身边的地理学215说,“发尽桃花水,必有旱黄梅”,“三九欠东风,黄梅也大雨”,这些都是劳动人民预报梅雨的依据。我国古代词诗中对梅雨期有较多描述:唐太宗《咏雨》诗:“和风吹绿野,梅雨洒芳田”,也泛指连绵雨。“三春日日黄梅雨,孤客年年青草湖”,这指四月间就有梅雨了。“荷香随去棹,梅雨点行衣”,却是7月间的梅雨。“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梅雨竟在秋天了。这同现今气象学上划分的梅雨期显然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我国江南一带会出现梅雨天气呢?原来,在梅雨开始前后,亚洲上空的西风急流,开始大范围的向北移动,向北可达上千千米,引起了大气环流的季节性转变。同时,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从南海、琉球群岛以南洋面,北移到硫球群岛附近洋面到我国华南一带。这个时期,副热带高气压西北侧的暖湿空气,常常输送到江淮流域。盘踞我国北方的冷空气有一小股不断南下,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相遇,两股气流势均力敌,各不相让,形成拉锯的局面,停留在这一带上空。暖湿气流比较轻,爬到上面;干冷空气比较重,停在下面。两股气流相交的地方,形成锋面,暖湿气流中的水汽升高后遇冷凝结,形成了梅雨。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高空西风急流又一次向北移动,暖性的副热带高气压从华南一带移到长江流域,华北一带开始雨季,江淮地区的梅雨期也就结束,进入了炎热的盛夏。但是,每年大气环流季节性转折的发生有早有迟,西风急流和副热带高气压两次移动之间的时间间隔有长有短,而且大气变化也有不同,因此各年梅雨的早晚、长短就有不同216身边的地理学了。1954年,由于高空西风急流一直停滞在黄河中下游到日本上空,阻挡了副热带高气压再次北移,这年梅雨期特别长,梅雨自6月8日开始一直到8月初才结束,长江中下游出现了罕见的大水。可是,有些年份,由于副热带高气压突然变强,使雨带迅速从华南移过长江,在1958年,上海地区甚至出现了“空梅”。1971年,由于热带台风活动的影响,副热带高气压增长特别早而稳定,这一年上海的梅雨在5月26日就开始了。梅雨季节正是我国南方水稻栽插需水的时期,如梅雨适量适时,对插和秧以及秧苗返青非常有利。如梅雨时期过长或过短,雨量过多或过少,就可能有涝或旱的发生。除了我国以外,朝鲜最南部、日本中南部也都有梅雨季节,但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地区却没有,因此,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本文标题:气象奇观-梅雨时节家家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52/1872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52/18724.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