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丰收的生产节日(7)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牧羊人也有自己的节日“把志节”。传说古代剑川县沙弥地方的富贵之家到了农历二月初八这一天,都要聚集到魁阁楼看戏。当地的牧羊人也闻讯而来,想看戏休息,但却遭到有钱人的阻挡和戏弄。因此,当地的群众每到二月初八这一天,都做最好的饭食,让牧羊人带去牧场食用,让他身背装有丰盛佳肴的竹篓,赶上羊群,到山沟溪地,共同嬉戏娱乐,在野外聚餐歌舞。年长月久,就演变成为牧羊人的节日“把志节”。
居住在甘肃肃南等县的裕固族,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每年选一个节日为小马驹隆重举行首次剪鬃的仪式,一般都在农历四月十一日举行,成为牧场上的欢乐节日。剪鬃时,用炒面疙瘩在小盘中垒成一个五至七层的小塔,上面浇以酥油,再在锋利的剪刀上系条一尺长的白色哈达,然后,由两人牵来马驹,请客人中的能手给马驹剪鬃毛。被请的人互相谦让一番,一边唱“剪鬃歌”,一边给马驹鬃毛抹酥油,先剪一绺鬃毛送入帐篷敬神,其他客人也边剪边唱,剪下的鬃毛主人留作纪念。然后,主人以酒肉款待客人。客人也乘酒兴赞美主人家拥有骏马,祝愿今后骡马成群,牛羊满厩。欢宴后,主人还要骑马驹出行,在草原上围绕帐篷串走,以示马驹长大,见到的人都要加以赞美祝福。
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基诺族过打铁节,基诺语称之为“特毛且”。这是一个尊重手工业匠人的劳动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期间,由各寨寨父、寨母依据气候节令选择具体日期。届时,每户要出一人持弓箭、背火药枪、到山上捉两只黄嘴老鼠,献给寨父、寨母,作为儿女孝敬寨父母的节日礼物。还要捉竹鼠二只,送给打铁匠,作为新年备耕砍树仪式的礼物和对铁匠的感谢。打铁节起源于这样一个传说:古代有一位基诺妇女怀孕九年零九个月而未生育。她用黑、白母鸡各一只请巫师施法,也未成功。过了若干天,妇女觉得胸肋疼痛,坐立不安,一个时辰后,小孩咬断七根肋骨,从肋间跳出,一手持火钳,一手拿铁锤,出生后立即打铁。从此基诺人便有了铁制工具,也有了敬重铁匠的“打铁节”。
各民族人民经过春季与夏季的辛勤劳动,进入秋收季节。为了欢庆丰收,很多民族都有吃新米,庆丰收的种种节日。这是艰苦劳动得到大自然报偿的欢乐喜庆的日子。
西藏藏族的望果节就是一个著名的祈祷丰收的节日。藏语“望”为“田地”、“果”是“转圈”之意,望果节也就是一个转地头的节日。它没有固定日期,在秋季谷物成熟和“鸟王”(大雁)南飞之前选吉日进行,节期三五天不等。江孜、日喀则约在农历七月中旬,拉萨于八月初一开始。早在1500年以前,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穷洁、乃东一带的藏族还信仰原始宗教。他们把风雨雷电解释为天神降灾作祸。因此,在秋季庄稼快成熟时,成群结队在地头转悠,祈求天神佑护。据说这是本教教主应藏王布德贡贤之请,教农民绕田地转圈,以求丰收。他们以村落为单位,前面由香炉和幡杆引路,接着是教主手举绕有哈达的木棒“达达”和右羊腿领队,以示“收地气,求丰收”之意;后面跟着手持青稞麦穗的乡民。乡民绕完田头,将麦穗置谷包上或神前,以示粮食满仓。然后举行角力、斗剑等活动。8世纪后,宁玛教派当权,“望果”活动又增加了宁玛教派的念咒。14世纪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到西藏后,佛教成为西藏主要教派,格鲁派占统治地位,“望果”节活动又带上了佛教色彩。乡民转地头时,要高举佛像,背诵经文。现在每逢节日,藏民仍身着盛装,高擎彩旗,抬着用青稞麦穗扎成的丰收塔,敲锣打鼓,边唱边转地头。然后涌向林卡(树林地或公园)饮酒、歌舞、赛马、射箭,以预祝丰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0/4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