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条旗上的变化与美国的领土扩张史
美国国旗是由13条红白相间的条纹和50颗白色五角星组成的,通常被称为“星条旗”,它不仅象征着行政区域的划分,而且记载了美国领土扩张的历史。
1775年,当北美大西洋沿岸13个英国殖民地的人民发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开始时,没有统一的旗帜,1775年12月,根据大陆会议一个委员会的建议,采用了“大合众国旗”,以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为底,左上角饰以英国的“米字旗”。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成立,次年6月1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决议,确定美国国旗的形式是:旗底为红白相间的13道条纹,左上角镶一蓝色长方形,上面缀着13颗白色五角星,条纹和白星都代表当时争取独立的13个殖民地。
从十九世纪初开始,美国统治阶级用强行购买、恫吓威胁、武装颠覆和发动战争等手段,进行领土扩张,国旗上的星条随之增加。
1803年美国趁英法争夺海上霸权和法国侵略军在海地惨败之机,用1500万美元购买了法国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
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4年)结束后,美国转向西部拓展,侵占印第安人的大片土地。到1817年密西西比州加入联邦时,美国国旗上的红白条纹已增加到20道,星星达20颗。1818年4月4日,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国旗上的条纹固定为13道,代表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殖民地,白星随州的数目的增加而增加。
1818年美国向英国购买了位于今北达科他州的一部分土地。1819年又从西班牙手中得到早已被美国占领的佛罗里达。
1836年它先策动原属墨西哥的得克萨斯省独立,随后又于1845年吞并得克萨斯,成为美国的第28州。
1846~1848年的侵墨战争,又迫使墨西哥“出售”其领土的一半,包括现在的加利福尼亚洲、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的一部分。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侵略扩张的矛头从美洲大陆指向海外。1867年,美国用720万美元从沙皇俄国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
1898年又吞并了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长期作为美国的属地,1959年成为“海外州”。至此,美国国旗上的白星已增加到50颗了,领土面积也从独立时的330万平方公里扩大到936万平方公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77/1456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77/1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