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4.2波浪(3)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10-26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斯托克斯波波面随地点呈现周期性起伏,且不变形状地以固定波速向前传播,其振幅与波长相比不能视为无穷小量。分析这种波动时,假定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运动是无旋转的,重力为唯一外力,表面压强为常值。

  2.正弦波(摆线波) 就其外形而言与斯托克斯波类似,波面呈现周期性的起伏,但它是在水质点轨迹为圆(深水情形)或椭圆(常深度水域情形)的假定之下推导出来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波动流场为有旋流场。这种波动最早是由捷克学者格尔斯蒂纳于1802年提出来的,但一直未得到人们的重视。60年代以后,由于造船和航运事业的需要,又以不同的方法研究了这种波动,并得到了与格尔斯蒂纳相同的结果。以后推广到有限深水域,得到了所谓椭圆摆线波。其结果在海洋工程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1)水深为无限时的摆线波 深水摆线波是从以下几个假定出发的:①海洋是无限深和无边际的;②海水是由许多水质点组成的,它们之间没有内摩擦力存在;③参加波动的一切水质点均作圆周轨迹运动,当水质点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水质点运动轨迹的半径皆相等,在垂直方向上水质点运动轨迹的半径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小,波动前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水质点位相皆相同,即一切水质点角速度均相等。

  图4-10(图略)为海洋中任取一xOz部面,当某一深度(z)上的水质点(M)波动发生时,水质点将沿圆轨迹运动,水质点在圆周上的位置,将由θ角的大小来决定。其摆线波二维方程为:

  

  在垂直方向上,水质点运动轨迹的半径(r)随水深的增加而按指数律减小,其方程如(4-8)式。

  2)水深为有限时的摆线波 当水深小于1/2波长时,为浅水区。浅水区波浪因受海底摩擦阻力的影响,具有波速小、波长变短、波高略增的特点。水质点运动轨迹由圆形变为椭圆形,波形变为椭圆摆线波,其摆线波方程为:

  

  式中,a为z处椭圆长半径;b为z处椭圆短半径。

  当波传入相当于1/25λ水深时,水质点运动轨迹已不是圆形,也不是椭圆形,而是在两个焦点之间作往复的直线运动,这种波称为非常浅水波。

  3.孤立波 孤立波与前两种有限振幅波有显著差异,它只有一个波峰或波谷,而且只出现于浅水水域中。这种波动最早是由斯各特·罗素于1844年在实验室中发现的,以后从理论上研究了这种波动,提出了孤立波理论。由于海浪传入底坡平坦的浅水区域之后,其图像与孤立波相似,所以孤立波研究结果常用来分析近岸的海浪。

  4.椭圆余弦波 椭圆余弦波理论的特点是用椭圆函数来描述波面的形状。它属于浅水波理论范畴。这种波动最早是由科尔特维格和德夫里斯于1895年提出的,但直到最近20多年,才得到了比较多的研究。浅水的小振幅波和孤立波都可以作为椭圆余弦波的极限情形而得到。

  对于有限振幅波的研究,除了摆线波以外,都要涉及到艰难繁琐的推导工作。

  三、风浪和涌浪

  (一)风浪生成和成长理论

  风浪是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波浪。它的生成是海洋研究中最基本、最困难的问题。风浪生成机制问题的困难性是由于:一方面,产生浪的风本身是复杂的随机现象;另一方面,浪一但出现又影响波面附近的风。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气-水界面两侧的流场结构必然是极其复杂的,其严密的定量处理是十分困难的。

  目前根据力学较充分的生成机制理论基于两种概念:一为共振,一为平流的不稳定性。前者适用于风浪的发生和初始阶段,后者适用于成长的主要阶段。就其适用范围而言,二者是互相补充的。

  自然界的风具有显著的湍流特征,当它吹行于水面时,海水受到的正压力是不均匀的,从而产生水面起伏,形成波动。另一方面,不论变化着的压力或其产生的波动均由频率(或波长)不同的成份构成,当压力和波动中同一频率的成份间发生共振时,该频率的波动成份随时间增大,即风浪通过“共振”机制生成的概念。风浪通过此机制成长至一定尺度后,有可能为再通过其它机制继续成长提供基础。

  本文标题:4.2波浪(3)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63/1274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63/12741.html

标签:波浪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地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