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人类活动对水体水质的影响(4)
1.地下水水质恶化过程缓慢 污染物随地表水下渗过程中,不断地被沿途的各种阻碍物阻挡、截留、吸附、分解,进入地下水的数量大为减少,通过地层越厚,截留的就越多,污染物在地层和地下水中的扩散也就缓慢进行着。
2.地下水的间接恶化方式 地表水中某一污染物,在其下渗过程中,作用于其它物质,并被挟带进入地下水,造成间接污染。例如,地下水硬度的增加,是由于地表水中酸碱盐类等,在下渗过程中使岩层中大量钙镁溶解进入水中。又如,溶解氧的减少,是由于地表水中的有机物在下渗途中,被生物降解而消耗,但又得不到补充。间接污染过程复杂,而且污染源因常被掩盖,要查明污染来源和途径较为困难。
3.地下水污染物浓度高 地下水污染一般表现为总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和重金属含量在逐渐升高。
4.地下水污染难治理 往往由于地下水污染不易被发现,但也有被发现,查明了污染原因,消除了污染来源,但地下水水质仍然不能得到恢复。这是由于地层中被截留的污染物还会源源不断的释放到地下水中。因此,地下水治理很难,一般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
三、水体的自净能力
(一)水体恶化与自净关系
废水或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产生两个相关联的过程:一是水质恶化过程;二是水体净化过程。水体污染的发生和发展,亦即是水质恶化过程,要视这两个过程进行的强度而定。这两个过程进行的强度与污染物性质、污染源大小和受纳水体3方面及其相互作用有关。
废水注入河流的同时,其中各种污染成分也要经受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污染成分不断地受到稀释、扩散、分解或沉淀,其结果是使水中溶解性污染物浓度下降,最后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
对于接纳废水的某一局部水域来说,其污染与自净过程与一条河流大致相似。废水进入水体后,污染与自净过程就同时开始。距排放口近的水域,污染过程是主要的,表现为水质恶化,形成严重污染区;而在相邻的下游水域,自净过程得到加强,污染过程强度有所减弱,表现为水质有所好转(相对严重污染水域而言),形成中度至轻度污染区域;在轻度污染区域之下水域,自净过程是主要的,表现为废水(或污染物)经水体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污染物质或被稀释或被分解或被吸附沉淀,水质被恢复到正常状态。
(二)水体的自净过程
水体自净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定义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影响水体自净过程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受纳水体的地形、水文条件、微生物种类及数量、水温、复氧能力(风力、风向、水体紊动状况等),以及水体和污染物的组成与污染物浓度等。
1.水体自净过程的特征 废水或污染物一旦进入水体后,就开始了自净过程。该过程由弱到强,直到趋于恒定,使水质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全过程的特征是:
1)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在连续的自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浓度逐渐下降。
2)大多数有毒污染物经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转变为低毒或无毒化合物。
3)重金属一类污染物,从溶解状态被吸附或转变为不溶性化合物,沉淀后进入底泥。
4)复杂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不论在溶解氧富裕或缺氧条件下,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再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5)不稳定的污染物在自净过程中转变为稳定的化合物。如氨转变为亚硝酸盐,再氧化为硝酸盐。
6)在自净过程的初期,水中溶解氧数量急剧下降,到达最低点后又缓慢上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63/1273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63/1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