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2)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11-0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二、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

  海陆的分布以及由此引起的海陆间气温、气压、风向、降水等随季节的变化,产生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基本差异,尤其是在中纬地区,同一气候带内可以明显区分出西岸、内陆、东岸三种不同类型的气候。海洋性气候主要特征为:冬温夏凉,秋温高于春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小,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热月出现时间较迟(如北半球温带地区最冷月在2月,最热月在8月);湿度大,云雾多,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冬雨较多。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征大致和海洋性气候相反:冬寒夏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热月出现时间较早(如北半球温带地区最冷月在1月,最热月在7月);湿度小,云雾少,降水不多,且集中于夏季。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在世界各大陆的分布也呈现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特点。因此,由海洋走向内陆,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则逐渐增强。但实际情况还要复杂一些,这特别体现在沿岸气候差异上。大陆东岸和西岸同是濒临海洋,气候却截然不同,有的具有大陆性,有的具有海洋性,还有的是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的混合型或过渡型。这主要由大气环流所引起的海风的向、背决定的,同时沿岸洋流性质、地形因素也产生很大影响。其次,就各纬度地带来说,如前所述,在低纬和高纬地带,尤其是在赤道多雨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极地冰原气候分布范围内,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有常的状态,因而气候的海洋性与大陆性对比不明显,东、西岸的气候差异也不大。而中纬地区,冷暖空气经常处于斗争转化状态,气温、降水等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十分明显,加以陆地面积特别宽广(北半球),因此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对比显著,大陆性气候尤为明显,大陆东、西岸气候有重大差异。 在大陆西岸,40°N以上的A,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在山地迎风面可达 2000—3000 mm以上,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植物生长茂盛,林木郁闭,遍布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在40°—30°N的C,由于副热带高压带的季节位移,冬季处于西风带,盛行极地海洋气团,温和湿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炎热干燥;年降水量约750mm,70%以上集中于冬季。这是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它冬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夏季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相应的植被类型为硬叶常绿乔木和各种灌木丛。在30°N以南的E,终年处在信风带,东北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气候极端干燥,沙漠直抵海边。这是一种沿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它与同纬度内陆型热带干旱气候的差异在于沿岸因有寒流经过,所以夏季不那么炎热,年较差较小,雾日很多,相对湿度亦高,有时称其为热带多雾荒漠气候。
  以上几种气候类型,在地球上各大陆西岸的相应纬度内均有分布,并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热带干旱气候的次序更替,在高纬地带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在低纬地带与热带干湿季气候相连。但由于地形影响,它们分布范围却有很大不同。例如在美洲大陆西部,巨大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南北纵贯,使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均成狭长的条带状分布,范围有限。亚欧大陆西部,地势平坦,海岸曲折,海风可以深入内陆,加之有地中海水体存在,所以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分布范围很广。在北非和澳大利亚西部也无巨大地形障壁,西岸热带干旱气候与内陆热带干旱气候连为一体。
  在大陆东岸,冬夏风向和洋流分布与同纬度西岸适成显明对照,因而气温、降水及其季节分配完全不同。40°N以北的B,冬季因为大陆上有高压存在,吹西北和北风,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加以沿岸又有寒流经过,因此寒冷而干燥,气候具有大陆性;夏季,大陆上温度高气压低,可摄引海洋的东南风登陆,降水较多。由此可见B与同纬度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的A有很大差异。  40°—30°N的D,风向、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与B类似,但因地处亚热带纬度,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季凉而干,夏季热而湿,这也显然有别于同纬度西岸属亚热带夏干气候的C。 30°N以南的F,因地处信风带东岸位置,终年面迎海风,沿岸又有暖流经过,所以气温高,降水丰沛,季节分配较均匀,但以夏雨为多,具有低纬海洋性气候特征,与同纬度西岸属热带干旱气候的E恰好相反。
  各大陆由于面积广狭不一,在大陆东岸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有一定差异。亚欧大陆东部地处世界上最大陆地和最大海洋之间,海陆的热力差异特别大,在季节性高压和低压控制下,冬夏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形成特殊的季风气候。亚欧大陆东岸B,F,F的位置相应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致分布于35°—55°N地区,冬季来自高纬内陆的西北风吹向海洋,风力强劲,既寒冷又干燥;夏季东南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温暖多雨,雨热同季,约 1000mm的年降水量有 2/3集中于夏季;一年中四季分明,天气多变;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35°—25°N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基本上与温带季风气候类似,只是冬季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增至1000—1500mm,反映在有机界,落叶阔叶林中已夹杂有常绿植物。25°—10°N的热带季风气候另具特色,它的成因除海陆因素外,还有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季节位移。这里气温终年很高,已无冷季但有明显热季,风向仍有恒定的季节变化。冬季吹东北风,形成较干的季节;夏季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湿季,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 mm以上。由此可见,热带季风气候的水热条件比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优越得多,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与相应纬度的热带干湿季气候相比,主要是降水丰富,冬季的干燥不如后者那么极端,夏季则更为多雨。
  北美大陆面积较亚欧大陆要小得多,因此冬夏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亚欧大陆强烈,海陆间季风环流不如亚欧大陆明显。北美大陆东岸B,D,F的位置相应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这些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与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类型相似,主要差异在于气温、降水等的季节变化要小,并且更湿润一些。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美大陆100°W以东、 40°—60°N地区,属于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冬季寒冷少雨,但并不太干;夏季温暖多雨,也不过于集中,水热条件较北部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优越,植被过渡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此外,欧洲东部因距海已较远,海洋性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加,具有类似气候特征,所以也归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之类。北纬 40°以南的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与降水均高于前者,并且没有明显干季。地处信风带东岸位置的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恒定的东北风来自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已接近赤道多雨气候特征。
  南半球大陆面积不广,南美大陆向温带纬度紧缩,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没有伸入到40°S以上,所以大陆东岸不出现季风型气候,气候类型构成不完整(只有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也较局限。
  最后,在中纬远离海洋的广大内陆地区,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寒夏热,气温变化急剧,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降水少且变率大,以夏雨为主,常具有暴雨性质,冬季还有少量降雪。按所处纬度高低,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和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气温、特别是冬季气温上,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冬温一般在0℃以上。这两种气候型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中部有大面积分布,而在南半球大陆分布较局限。半干旱区年降水量约 250—500 mm,草类尚能生长,常称草原气候;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250mm,已呈现荒漠景色,常称荒漠气候。
  本文标题: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4/1375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4/13756.html

标签:世界气候分布规律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