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河流与湖泊(4)
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我国西藏境内,先向西北流,穿行于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之间,后转向西南流,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汇纳了较大支流,其中主要是杰卢姆河、奇纳布河与萨特累季河等。印度河全长3180km,比恒河长度大,但流域面积仅96×104km2。印度河上源海拔高度5300m,在穿经喜马拉雅山脉时,形成一系列长达几十公里的深峻峡谷,河床狭窄,两岸石崖壁立,河流在其间奔腾咆哮,形成许多急流与岩槛。印度河流入平原后,出现一些分流,其中有的分流在干季经常干涸,而在雨季,一些分流汇合起来总宽度可达25km。印度河在近河口处,分13支入阿拉伯海,并在河口附近形成三角洲。印度河各支流,因系流经西瓦里克(Siwalik)丘陵地易被侵蚀的沉积岩区,故河流的含沙量很多,致中、下游河床有时高出两岸,而使河道多不固定。
和南亚其他大河一样,印度河水也以夏季季风雨水补给为主,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辅。但印度河流域降水量远比恒河流域为少,而蒸发量却很大,渗透作用也很强,因此印度河的流量不如恒河大,其平均流量不及恒河的1/3。在由融雪引起的春汛和季风汛期之间,是水位显著低降时期。由于印度河流经干燥地区,所以它作为灌溉水源的意义就更大,通过在平原地区修建堤坝和渠道,灌溉面积已达15×105ha以上。印度河由于河口水浅,大船不能沿河上行,故航运意义不大。
西亚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以共同河口注入波斯湾。这两条河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流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下游分成许多分流,在离河口190km处,又汇合成一条河流——阿拉伯河。整个水系的水源补给靠春季融化雪水和高原上春季降雨,以及大西洋气旋带来的冬季降雨。因为两河上游地区冬季降雨并不很多,春季水量常常大于冬季。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降水极少,因此这里河水补给甚少,缺乏支流。两河上游每年3月开始增水,5月达到最高水位,6月末以后水位又见低降。在历史上,两河都曾单独注入波斯湾。由于携带大量悬浮物质,在下游河段逐渐沉积下来,乃在波斯湾北部沿岸低地,被冲积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今日两河冲积作用仍在继续进行。两河的灌溉意义很重要,自古以来就从两河干流引出一些灌溉渠道。阿拉伯河口在涨潮时可以通行海轮。幼发拉底河是西亚最长的河流,在灌溉、交通和水产上都具有很大意义,自河口至希特完全可以通航。
此外,亚洲注入地中海和黑海的河流都不长。地中海系统的河流,在冬季降雨季节水量丰富,属于由降雨供给的地中海型河流,冬季河流涨水是主要特点。
三、内陆水系水文特征
亚洲内陆流域中较大河流有注入里海的恩巴河、流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入巴尔喀什湖的伊犁河,1921年以前流入台特马湖的塔里木河,流入萨巴里湖的赫尔曼德河,流入死海的约旦河等。
亚洲大部分内陆河发源于高山,冰雪融水是其主要水源,每当春夏融冰化雪之际,即为此等河流涨水期。流经沙漠的较大河流为灌溉农业的主要水源,如阿姆河和锡尔河,即可灌溉广大面积。短小的内陆河,由于水量用作灌溉或被蒸发,故常在中途没于沙漠中,如中亚的楚河等。分布在沙漠边缘上的内陆河水量很小,变化很大,多为间歇河,只在春秋降雨时偶有流水。此外,在沙漠广布的内陆干燥地区,还有无流区,这里年降水量一般在200mm以下,有的在100mm以下,由于天气炎热,蒸发旺盛,年蒸发总量一般在1000mm以上,有的在2000mm以上,也就是说,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5—20倍。在这些地区,降水达到地面,很快就被蒸发,地下水面也非常低,地面无水流存在,例如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苏联中亚细亚南部,以及鲁卜哈利沙漠中部都属于无流区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4/1375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4/13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