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气候与洋流(2)
二、洋流及其特征
在赤道至南、北纬 40°左右的范围内,南北各形成一个完整的环流系 统。北部为顺时针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 和加利福尼亚寒流组成。南部为反时针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 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此外,北太平洋尚有来自北冰洋的千岛寒流, 在日本称亲潮。 黑潮是北太平洋中部表层环流的一个环节,是北赤道洋流在菲律宾群岛 附近向北转向的延续。黑潮从 12°—14°N 到巴士海峡间的一段,称黑潮源 地。自源地出发,沿台湾岛岸北上,进入东海。沿东海大陆坡流向东北到达 30°N 附近,称东海暖流。然后分为两支:一支进入日本海和黄海,分别称 为对马暖流和黄海暖流,另一支,即主支经吐噶喇海峡进入日本南部海域, 到达 35°N 附近之后,东流至 160°E 附近,全长约 6000km,是世界著名的 暖流。黑潮的物理特性为温度高、盐度大、水体颜色蓝黑。夏季温度高达 29 ℃,冬季为 20℃左右,水温向北递减。主流最大流速每昼夜可达 60—90km; 宽度约 100—200km。在台湾岛与琉球群岛间厚度可达 700m 左右。黑潮在东 海时的流量约为长江流量的 1000 倍,相当世界河流总流量的 20 倍。黑潮对 太平洋西部海域纬向地带性破坏作用十分显著,它使流经的海域增温、增湿, 促使等温线走向发生突变。同时把低纬海区的海水、饵料输送到中高纬海区, 使沿途海域形成一些著名渔场。 千岛寒流发源于白令海区,受极地东风影响,寒流向西流动至大陆沿岸, 沿勘察加半岛南下。 图 11-3 世界洋流分布 使沿途海域增加了寒冷程度。寒流至日本本州岛东北海域与暖流会合,在西 风吹送下向东流去,形成北太平洋暖流。它的一部分至北美大陆西岸南下成 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则向北流回到极地海区。亲潮与黑 潮交汇之处,由于两者水温和盐度的显著差异,形成一个水文不连续面。寒 流水温低,密度较大因而潜入暖流水层之下,在其前缘,形成“潮际”,这 里鱼类饵料极其丰富,成为世界最大渔场之一。 秘鲁寒流是南太平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始于 45°S 左右,贴 近南美西岸北流,直到赤道附近。秘鲁寒流在北流过程中,由于受地转偏向 力影响,加以沿岸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离岸风也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致使 平均深度约 100m 的中层冷水上泛到海面,沿岸水温显著下降。这里年平均水 温一般为 14—16℃,比附近气温低 7—10℃。海水上泛把大量硝酸盐和磷酸 盐等营养物质带到水面,加以洋面低而厚的云雾阻挡阳光照射,促使海洋中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秘鲁沿岸海域中冷水性鱼类提供了丰富饵料。据观察, 该海域距岸 200—300km 浮游生物繁殖的程度仍然不减①。因此秘鲁沿岸成为 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有些年份,一支被称为“爱厄尼诺”的暖流突然闯进 秘鲁沿岸,使海水变暖,这支暖流源于太平洋东部,从赤道向南流。它的到 来,一方面使秘鲁近海冷水性生物几乎全部丧失生命;另方面又给秘鲁沿海 带来大量降水,造成水灾和土地侵蚀,因而是一支“不受欢迎”的洋流。
在赤道至南、北纬 40°左右的范围内,南北各形成一个完整的环流系 统。北部为顺时针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 和加利福尼亚寒流组成。南部为反时针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 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此外,北太平洋尚有来自北冰洋的千岛寒流, 在日本称亲潮。 黑潮是北太平洋中部表层环流的一个环节,是北赤道洋流在菲律宾群岛 附近向北转向的延续。黑潮从 12°—14°N 到巴士海峡间的一段,称黑潮源 地。自源地出发,沿台湾岛岸北上,进入东海。沿东海大陆坡流向东北到达 30°N 附近,称东海暖流。然后分为两支:一支进入日本海和黄海,分别称 为对马暖流和黄海暖流,另一支,即主支经吐噶喇海峡进入日本南部海域, 到达 35°N 附近之后,东流至 160°E 附近,全长约 6000km,是世界著名的 暖流。黑潮的物理特性为温度高、盐度大、水体颜色蓝黑。夏季温度高达 29 ℃,冬季为 20℃左右,水温向北递减。主流最大流速每昼夜可达 60—90km; 宽度约 100—200km。在台湾岛与琉球群岛间厚度可达 700m 左右。黑潮在东 海时的流量约为长江流量的 1000 倍,相当世界河流总流量的 20 倍。黑潮对 太平洋西部海域纬向地带性破坏作用十分显著,它使流经的海域增温、增湿, 促使等温线走向发生突变。同时把低纬海区的海水、饵料输送到中高纬海区, 使沿途海域形成一些著名渔场。 千岛寒流发源于白令海区,受极地东风影响,寒流向西流动至大陆沿岸, 沿勘察加半岛南下。 图 11-3 世界洋流分布 使沿途海域增加了寒冷程度。寒流至日本本州岛东北海域与暖流会合,在西 风吹送下向东流去,形成北太平洋暖流。它的一部分至北美大陆西岸南下成 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则向北流回到极地海区。亲潮与黑 潮交汇之处,由于两者水温和盐度的显著差异,形成一个水文不连续面。寒 流水温低,密度较大因而潜入暖流水层之下,在其前缘,形成“潮际”,这 里鱼类饵料极其丰富,成为世界最大渔场之一。 秘鲁寒流是南太平洋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始于 45°S 左右,贴 近南美西岸北流,直到赤道附近。秘鲁寒流在北流过程中,由于受地转偏向 力影响,加以沿岸盛行南风和东南风,离岸风也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致使 平均深度约 100m 的中层冷水上泛到海面,沿岸水温显著下降。这里年平均水 温一般为 14—16℃,比附近气温低 7—10℃。海水上泛把大量硝酸盐和磷酸 盐等营养物质带到水面,加以洋面低而厚的云雾阻挡阳光照射,促使海洋中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秘鲁沿岸海域中冷水性鱼类提供了丰富饵料。据观察, 该海域距岸 200—300km 浮游生物繁殖的程度仍然不减①。因此秘鲁沿岸成为 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有些年份,一支被称为“爱厄尼诺”的暖流突然闯进 秘鲁沿岸,使海水变暖,这支暖流源于太平洋东部,从赤道向南流。它的到 来,一方面使秘鲁近海冷水性生物几乎全部丧失生命;另方面又给秘鲁沿海 带来大量降水,造成水灾和土地侵蚀,因而是一支“不受欢迎”的洋流。
本文标题:太平洋气候与洋流(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4/1195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4/11951.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4/1195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4/1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