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北京市旅游名胜_海淀区(10)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8-2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写秋轩】在颐和园万寿山东侧半坡上,正殿三楹,建于高台,两侧以 爬山廊连接两配亭。东亭名“观生意”,西亭名“绿畦”,皆四角重檐攒尖 顶。殿前有古松两株,形若华盖、色若滴翠。轩隐于山间,游人罕至。幽雅 清静。
  【四大部洲】在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建于清乾隆年间,系仿西藏桑鸢寺 形式而筑。由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四大部洲和八小部 洲、日台、月台及红、绿、黑、白四座梵塔共十八座建筑组成。中心为象征 须弥山的佛殿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的建筑平面分别为正方、三角、圆、 半圆形,以对应地、火、水、风。该建筑群,融合汉、藏两地建筑特点,依 山而筑,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宏伟的气势。咸丰十年(1860 年)毁于英法联军, 光绪时曾经局部修整,近年大加修复,再现乾隆时的规模。
  【多宝琉璃塔】在颐和园万寿山后山。清乾隆时建,为清漪园的遗物。 高 16 米,八面七层。塔身用七色琉璃砖瓦镶砌,下承汉白玉须弥座,四周围 以红墙,前设冲天两柱牌楼一座,对面对汉、满、蒙、藏文镌刻的《多宝琉 璃塔颂》石碑。
  【昆明湖】在颐和园内,面临万寿山前山。面积 3,300 余亩。原为北京 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后因万寿 山前身有瓮山之名,又称瓮山泊。元代定都北京后,为兴漕运,经水利学家 郭守敬主持,开发上游水源,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成为大 部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明代湖中多植荷花,周围水田种植稻谷,湖旁又有 寺院、亭台之胜,酷似江南风景,遂有西湖、西湖景之誉。明武宗、明神宗 都曾在此泛舟钓鱼取乐。清乾隆建清漪园时,将湖开拓,成为现在的规模, 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命名昆明湖,每年夏天在湖 上练武习操。昆明湖上的主要景物有西堤及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 孔桥等。绕流万寿山后山脚下的溪河,称为后湖。
  【西堤六桥】在颐和园昆明湖西部点景长堤上。西堤是清乾隆时仿杭州 西湖苏堤建造。堤上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合称 西堤六桥,其中以玉带桥最为著名。
  【玉带桥】在颐和园昆明湖西堤。是西堤六桥中唯一拱券结构的石桥。 清乾隆时建,光绪时重修。拱高而薄,成流畅挺拔的曲线。桥身、桥栏选用 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洁白加玉,宛如玉带,故名。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 入昆明湖的入水口。
  【十七孔桥】在颐和园昆明湖上。清乾隆时建。为园内最大的石桥。由 十七个孔券组成,长 150 米, 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 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 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 分生动。
  【铜牛】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态生动、形似 真牛著称。清乾隆二十年(1755 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据传是为镇 压水患而建。牛背上还铸有八十字的篆体铭文《金牛铭》。
  【东堤】颐和园昆明湖东岸。北端为文昌阁,南端为绣漪桥。清乾隆时 建。原为保护畅春园而筑,因畅春园在堤之东,相对称为西堤,开拓昆明湖 后,以此堤为湖东界,则变为东堤。堤上有块大石碑,名昆仑石,上刻乾隆 帝的《西堤诗》,有“西堤此日是东堤,名象何曾定可稽”句。堤上有铜牛、 廓如亭等重要风景点。
  本文标题:北京市旅游名胜_海淀区(10)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1/1103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1/11038.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