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旅游名胜_蚌埠市 怀远县 五河县
【龙子河】在安徽蚌埠市东郊曹山脚下。河面宽阔为湖,津浦铁路横穿 其上。相传明大祖少年时在此撑船,落竹篙于河中,不久竹篙化为巨龙,因 而名龙子河。河南有明代信国公汤和墓,河上建有双龙桥、珍珠桥。今蚌埠 市在此依山傍水辟为公园,供游人游览。 【汤和墓】在安徽蚌埠市东郊曹山。汤和(1326—1395),字鼎臣,濠 州(今安徽凤阳)人,与明太祖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元末随朱起义,屡建战 功,封信国公,死后追封东瓯王。墓面对龙子河,背负曹山峰。墓室是一座 依山构筑的大型砖石单券式建筑,高 3.6 米,宽 3.96 米,面积约 40 平方米。 墓南神道,长 225 米,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马、羊、狮、武士,雕刻线条流 畅粗犷,为明初石刻中的精品。现已划入蚌埠市的龙湖公园。 【卞和洞】亦名抱璞岩、抱玉岩。在安徽怀远县荆山东。相传为春秋时 楚国人卞和采玉处,故名。洞由巨岩天然巧成,石型圆润,石表青翠。洞上 方有玉坑、濯玉涧、凤凰池等多处胜迹。洞中可容数十人,岩壁有“青螺石 帐”镌字,置身其中,仿佛人玉珠帐里。古人“白壁连城无双产。古洞青螺 有旧题”诗句,正是此间写照。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唐宋以来游 人不绝,留下不少题咏。宋苏拭《上已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诗 中:“刚人有余坑,美石肖温瓒”即指此。洞内原有唐胡曾《荆山诗》碑, 已毁。 【白乳泉】在安徽怀远县城南郊,背依荆山,面临淮河,东和禹王庙隔 河相望,西邻卞和洞。因泉水甘白如乳,故名。泉左有望淮楼,登临远眺, 意趣盎然,正如楼联所云:“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 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匝白乳合邀明月饮高楼。”泉右有双烈祠,为纪念辛 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怀远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祠上有亭,曰 半山亭,可俯瞰怀远全城。这里群峦迭翠,芳草如茵,古榆参天,柏林似海, 景色迷离,清幽宜人,实为天然佳境。泉水内多含矿物质,烹茶煮茗,芬芳 清洌,甘美可口。表面张力强,水倾注杯中,能突出杯面一米粒厚而不外溢, 且能浮起硬币,游人观之,无不称奇。宋苏轼游此,赋诗留念,将此泉誉为 “天下第七名泉”。1965 年郭沫若亲笔为白乳泉、望淮楼题名。 【禹墟】又名禹会村,禹村冈。在安徽怀远县涂山南 2.5 公里。传为大 禹会诸侯计议治水的地方。原有祠庙名禹帝行祠。《康熙凤阳府志》载:“唐 彭晁作庙记,略云,禹会诸侯于此,故村名曰禹会,有夏家,禹家之裔。” 清嘉庆《怀远县志》云,“禹会村,亦名禹帝行祠。”今祠已毁。宋苏轼《濠 州七绝·涂山》诗:“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即指此。 【禹王宫】别称禹王庙、涂山词。在安徽怀远县东南涂山之顶。《左传·哀 公七年》:“禹会诸侯于涂山”,一般即指此。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 在此立庙。庙始建于唐之前,具体年代不详。原有三进,现尚存二进,院内 有千年银杏两株,大可数围,拔地而起。西北有瞭望台,登临其上,涡、淮 波涌,荆、涂翠峰,尽收眼底。西南有启母石(又名望夫石),正襟危坐如 妇人远望,传为禹妻涂山氏望夫所化。西有圣泉、灵泉,清澈澄碧,四季不 竭。历代文人名宦如狄仁杰、柳宗元、吴文魁、苏轼、苏辙、宋濂、邓石如 等,均来此游览并留下大量诗文铭刻。苏轼《濠州七绝·涂山》诗碑刻,今 珍藏庙壁,邓石如“旷览平城”摩岩题字,仍清晰可见。 【铣锁岭】在安徽五河县城东 15 公里淮河出县境处。与浮山(一名临淮 山)隔河相望,为淮河下游要隘,南朝粱天监中,为求壅塞淮水淹灌北魏的 寿阳城(今寿县),发军民 20 万筑浮山堰,南镇浮山,北接铁锁岭,中间压 相邻五县边境。五代周显德四年(公元 957 年)于此处大破南唐兵。宋代秦 观有《浮山堰赋》记其事。今岭南北方向,宽 50 米,长约 2.5 公里,常有古 代箭头出土。
本文标题:安徽省旅游名胜_蚌埠市 怀远县 五河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1/1081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1/10814.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1/1081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1/1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