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四川省旅游名胜_眉山县 仁寿县 峨眉县(2)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8-2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万年寺】在峨眉山。由山麓报国寺上行约 15 公里。为峨眉山主要寺庙 之一。创建于东晋,名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又名白水普贤寺。明 万历中敕改圣寿万年寺。原殿字七重,规模宏大,后几度兴废。1946 年大火, 除明代砖殿外几毁坏殆尽。现有殿字两重,系 1953 年重建。砖殿建于明万历 年间,外部通高 16 米,为边长 15.7 米的穹窿顶方形无梁殿。殿内有北宋太 平兴国五年(公元 980 年)铸造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铸像一尊,通高 7.3 米(白象及佛身高约各半),重 62 吨。殿内四壁下部有小龛二十四个,各供 铁铸佛像一尊;上部横龛六道,列置小铜佛像三百零七个,铸工细致。殿字 雄踞峨眉主峰以东观心坡下一空旷平台上,海拔约 1,000 米,气候温和,地 势开阔,林木苍翠。周围山溪及殿前水池产琴蛙,为峨眉山特有。每当夏夜, 蛙声四起,鸣声若琴,悦耳动听。
【白龙洞】又名白龙寺。在峨眉山低山区。创建于明,现存庙字系清时 重建。寺后原有一洞,即白龙洞。当地民间传说,洞即《白蛇传》中的白娘 子修炼得道处。惜早已坍塞。寺外两旁林荫夹道,古楠参天,传为明隆庆时 别传和尚所植,按《法华经》口诵一字,植一株,共植六万九千七百七十七 株,时称古德林,惟历代兴废,今存无几。
【仙峰寺】在峨眉山。古称慈延寺,一名仙峰禅院。明万历四十年(1612 年)本炯和尚创建。旧时殿字四重,覆以锡板铁瓦,素称山中古刹。现存殿 庑多为清季修葺重建。背负危岩,面华严峰,林木葱笼,远离尘寰,深邃幽 寂。海拔 1.700 米,盛夏如秋。珍贵植物珙桐,多生于附近山间,因其花如 白鸽振翅,俗名鸽子树。殿右数百米,即九老洞。深不可测,传说洞中有九 老仙人,黄帝曾问道至此。“九老仙府”为峨眉十景之一。洞右有三皇台。 置身台上,极目百里,秀嶂平畴,山光明媚。寺周围为猴群栖息之地,每随 游客讨食,倍添山中情趣。
【报国寺】在峨眉山麓,是游山的出入门户。明万历年间始建。原名会 宗堂,清康熙时重修并改今名。山门有清康熙御题“报国寺”匾额。主要殿 宇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楼等,自前至后逐级升高。建筑宏伟, 气势轩昂,各殿佛像金灿夺目。寺内著名文物有明永乐十三年(1415 年)彩 釉瓷佛一尊,高 2.4 米。大雄殿侧辟有峨眉山电动模型室,介绍全山地形、 名胜古迹、物产及游山路线等。
【纯阳殿】在峨眉山。明万历十三年(1585 年)兴建,名古吕仙行祠, 祟祯六年(1633 年)增修,并改今名。原为道教庙观,清初重修,改把弥勒。 海拔 1.000 余米。四周古木苍翠,幽静宜人。殿前不远处有一石,名普贤石, 传为普贤登山憩息处。前行数百步山口,即慧灯寺旧址,在此可纵观峨目山 诸峰;仰望金顶,悬岩峭壁,离天咫尺。
【伏虎寺】在峨眉山麓,报国寺西约 1 公里。始建于唐,宋时名神龙堂, 后因附近常有虎患,寺憎建尊胜幢以镇压,更名伏虎寺(一说因寺后山形似 虎蹲伏得名)。寺为峨眉山大庙之一,几经兴废,清顺治八年(1651 年)重 修。殿堂宽敞,气势巍峨,四周楠木参天,浓荫蔽日。寺虽覆于翠绿中,但 屋瓦终年无败叶,清康熙帝曾题赐匾额“离垢园”,墨迹尚存。解放初期重 修东厢“新殿”,供游人食宿。近年对全寺殿宇又大加修葺,有公路通达寺 前。
【种水阁】一名圣水阁。在峨眉山。明称神水庵,因阁前有玉液泉而著 名。泉出石下,请澈无比,终年不涸,俗称神水,清初改今名。炎夏酷暑, 游山者到此,每取水解渴,无不称赏。泉旁石壁有不少历代题刻,其中“大 峨”二字传为吕纯阳书,“神水”二字为明洪武眉山张景贤题。书法浑厚俊 逸,堪称上品。阁侧原有庙,已废。
【洗象池】在峨眉山。明称初喜庵,规模甚小,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 年)扩建为寺。因庙前有一六角形小池,传为普贤浴象处,故名。殿内把观 音、地藏、大势至。衣纹飘逸,体态端庄。殿宇雄踞钻天坡顶,寓于一片冷 杉林中,海拔约 2.100 米。每当云收雾敛,碧空万里,月朗中天,万籁俱寂, 宛若置身霄汉。唐诗人李白有《峨眉山月歌》咏赞峨眉月。“象池夜月”素 称峨眉十景之一。这一带又系猴群栖居处,常沿路边甚至人寺向游人索食, 野趣无穷。
【遇仙寺】在峨眉山仙峰寺与洗象池之间,海拔 1.700 余米。清同冶元 年(1862 年)圣怀和尚兴建。寺规模不显,踞高岗,临深涧,负陡坡;溪水 轰鸣,山岚掩映,寂静清幽,为避暑佳处。林间路旁,时有猴群出没,为游 人频添乐趣。传说古时有一游人,赴峨眉山求仙,到此盘缠用尽,正坐地休 息,欲行不能之际,忽遇一打柴老曳,虽衣衫破旧,然童颜鹤发,器宇不凡。 游子求告老叟,得赐一竹杖,乘之化龙,始得还乡。后庙宇增修,遂名遇仙。
【洪椿坪】古称千佛庵。在峨眉山。系地名,亦系庙名。明楚山性一样 师开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峨云禅师重修,因寺前有洪椿古树,故 易今名。殿宇崇宏,廊序精洁,佛像俱存。昔有康熙赐匾“忘尘虑”及对联, 均佚,椎乾隆所赐对联一副,仍悬大殿。寺内有清末刻制七方千佛莲灯一具, 高约 2 米,直径 1 米,刻纹龙七条,佛像数百躯,雕镂精细,工艺高超。古 刹雄踞天池峰下,海拔约 1.100 米,四周秀峰环立,两侧深谷溪涧,古木扶 疏,绿荫如盖,幽清静雅,为山中最佳避暑地。山间林岚飘浮,炎夏清晨雾 雨霏霏,素称“洪椿晓雨”,为峨眉十景之一。所谓“山行本无雨,空翠湿 人衣”,即指此。
【雷音寺】在峨眉山,距伏虎寺 2 公里许。明为观音堂,清初名解脱庵, 传说人山于此解脱尘凡,出山于此解脱险阻,故名。光绪十年(1884 年)改 建,更今名。现存一院,踞高岗,临危崖,木叶菏郁,环境幽静。山下有桥 名解脱桥,跨瑜伽河上。
【金顶】峨眉山顶峰名。海拔 3.077 米。寺庙建于东汉,称普光殿,为 峨眉山古寺之一。山多雷火,虽历代修葺,仍屡建屡废。正殿永明华藏寺, 清光绪十二年(1886 年)重修。殿后最高处,原有铜造佛殿一幢,阔 20 余 米,深数米,俗称金殿。中把普贤菩萨,旁列万佛,门阴刻全蜀山川程途。 殿内有明成化年间所铸铜碑,正面为《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系 王宗毓集王羲之书:背面为《峨眉山普贤金殿碑》,系傅光泽集褚遂良书。 铜殿及华藏寺均毁于火。碑今存殿侧卧云庵。庵左数十步即睹光台,是观日 出、云海、“佛光”之地。危崖凌空,前为万侧峭壁,俗称合身岩。极目四 望,数百里外大小雪山历历在目。
【清音阁】在峨眉山牛心岭下,距山麓报国寺约 15 公里,为峨眉山胜景 之一。岭东有白龙江,岭西有黑龙江,两水汇于清音阁下,合流处有一石, 色黑褐有光泽,高数米,状若牛心,名牛心石。石上不远处,有石拱桥二座, 分跨黑白二水,名双飞桥。山高谷深,两水飞泻,其声激越。“双桥清音” 素为峨眉山十景之一。《峨眉山志》十景诗云:“杰然高阁出清音,仿佛仙 人下抚琴,试向双桥一倾耳,无情两水漱牛心。”水出桥后,拍击牛心石, 浪花四溅,晶莹如珠,颇为壮观。清音阁西,溯黑水上行 1 公里,为黑龙江 栈道及“一线天”。断崖长数百米,两山壁立如削,形成夹缝,绿荫蔽日, 天光一线,景色幽奇。
  本文标题:四川省旅游名胜_眉山县 仁寿县 峨眉县(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1/1049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1/10499.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