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旅游名胜_会宁县 陇西县 临洮县 渭源县
【会宁会师遗址】在甘肃会宁县城。现保存城西门(西洋门)及南北城 墙各 47 米。城门底座上有城楼两层,为清代建筑。1936 年 10 月 8 日清晨中 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此胜利结束。会宁城楼人称会师楼。
【威远楼】旧名雄镇楼,俗称钟鼓楼。在甘肃陇西县城内十字街中心。 建于元中统二年(1261 年),至正元年(1341 年)“设置铜壶滴漏,夜击更 鼓”。明洪武元年(1368 年)重建,“置五楹,四面明窗”,悬“巩昌雄镇” 匾额。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废五楹为二十四住,建砖基三层木楼,座 基高 11 米,楼高 15 米,通高 26 米,四周飞檐,雕梁画栋,歇山顶,20 里 外可遥见。道光十六年(1836 年)又加修葺,在楼合东南角置石晷,移宋时 铜钟于楼上,无事报时,有事报警。登楼俯瞰,九里城廓在目,陇山渭水, 尽收眼底。
【马家窑遗址】在甘肃临洮县城南 10 公里洮河西岸,巴马已沟口北面的 巴郎坪瓦家坪上。包括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马家窑文化和较晚期的齐家文 化,还有更晚期的寺洼文化。下部迭压着庙底沟类型文化层。南北宽约 280 米,东西长 350 米,巴廊沟从遗址中穿过,沟沿一带被水冲刷,文化层暴露 在外,层厚 0.3—0.5 米,内涵丰富。房屋有方形、圆形,多为半地下穴式, 居址旁有公共墓地。仰身直肢葬。随葬彩陶较多,占百分之三十。底色橙黄, 表面光泽,多施黑彩,以线条为主,有横、平、斜纹、同心圆、方格网纹、 弧线纹、圆点纹、锯齿纹和鱼钩纹等。石器有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等, 也有盘状器、铲形器,磨制较细。还出现了铜刀。
【灞陵桥】又名卧侨。在甘肃渭源县城南门外百米的清源河上。建于明 洪武年间,后被洪水冲毁。1919 年改建。桥长 44.5 米,高 15.4 米,跨度 29.4 米,面宽 6.2 米,配有栏杆扶手,可凭栏眺望。桥底部以每排十根粗圆木并 列十一组,从两桥墩逐次递级、飞挑凌空卧起,悬妙陡险,桥身高耸。两端 建有檐式四角斗起、脊耸寿飞的桥头屋,桥上廊房每间 3 米余,对柱,共十 三间六十四灞陵桥柱,灰瓦顶,纯木结构,精巧壮观。
【威远楼】旧名雄镇楼,俗称钟鼓楼。在甘肃陇西县城内十字街中心。 建于元中统二年(1261 年),至正元年(1341 年)“设置铜壶滴漏,夜击更 鼓”。明洪武元年(1368 年)重建,“置五楹,四面明窗”,悬“巩昌雄镇” 匾额。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废五楹为二十四住,建砖基三层木楼,座 基高 11 米,楼高 15 米,通高 26 米,四周飞檐,雕梁画栋,歇山顶,20 里 外可遥见。道光十六年(1836 年)又加修葺,在楼合东南角置石晷,移宋时 铜钟于楼上,无事报时,有事报警。登楼俯瞰,九里城廓在目,陇山渭水, 尽收眼底。
【马家窑遗址】在甘肃临洮县城南 10 公里洮河西岸,巴马已沟口北面的 巴郎坪瓦家坪上。包括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马家窑文化和较晚期的齐家文 化,还有更晚期的寺洼文化。下部迭压着庙底沟类型文化层。南北宽约 280 米,东西长 350 米,巴廊沟从遗址中穿过,沟沿一带被水冲刷,文化层暴露 在外,层厚 0.3—0.5 米,内涵丰富。房屋有方形、圆形,多为半地下穴式, 居址旁有公共墓地。仰身直肢葬。随葬彩陶较多,占百分之三十。底色橙黄, 表面光泽,多施黑彩,以线条为主,有横、平、斜纹、同心圆、方格网纹、 弧线纹、圆点纹、锯齿纹和鱼钩纹等。石器有石铲、石刀、石镰、石磨等, 也有盘状器、铲形器,磨制较细。还出现了铜刀。
【灞陵桥】又名卧侨。在甘肃渭源县城南门外百米的清源河上。建于明 洪武年间,后被洪水冲毁。1919 年改建。桥长 44.5 米,高 15.4 米,跨度 29.4 米,面宽 6.2 米,配有栏杆扶手,可凭栏眺望。桥底部以每排十根粗圆木并 列十一组,从两桥墩逐次递级、飞挑凌空卧起,悬妙陡险,桥身高耸。两端 建有檐式四角斗起、脊耸寿飞的桥头屋,桥上廊房每间 3 米余,对柱,共十 三间六十四灞陵桥柱,灰瓦顶,纯木结构,精巧壮观。
本文标题:甘肃省旅游名胜_会宁县 陇西县 临洮县 渭源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1/1042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1/10427.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1/1042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1/10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