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天文地质(2)
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中等恒星,以太阳这颗恒星为核心组成了太阳系,它主要由太阳、九大行星、大约40个已知的卫星以及无数个小行星和彗星组成。太阳系目前以冥王星轨道为边界,直径11.8×109km。太阳系的天体以太阳为中心作高速旋转。太阳系是地球依存的、且相距最近的天体系,目前对其天体的地质资料也积累得最为丰富。
(一)太阳
太阳的直径为139.2×104km,为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质量的33.3万倍,密度却只有地球密度的1/4。
太阳表面温度达6000℃,内核温度从理论上推测高达2000×104~3000×104℃。所以太阳上的物质不可能凝固,而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既没有岩石圈也没有水圈。
根据光谱分析,太阳大气中有73种元素。太阳最多的元素是氢,按质量占71%;其次是氦,占26.5%;氧、碳、氮、氖等气体约占2%;镁、镍、硅、硫、铁、钙等约占0.4%以上;其余60多种元素不足0.1%。这些元素在地球上都存在。
据现代研究,太阳内部结构由表层向内可分为光球、对流区、辐射区和中心核4个圈层。中心核具有极高的压力和温度,在此环境下元素的原子结构将遭到破坏,因而发生热核反应,成为太阳能的发源地;中心核产生的巨大热能经电磁作用吸收一部分储存起来,而大部分通过辐射区送到对流区;热量在对流区以对流方式传送到光球转变为光能,并向四周辐射(表12.1)。
表12.1 太阳内部结构模式
光球层是太阳表面光采夺目的一个圈层,即通常说的日面,该层的厚度约300km,它不断地发出光和热。在日面上可以看到物质的流动。有时有成群的黑色斑点叫黑子(sunspot)。黑子是光球上的旋涡,它的温度比日面温度低1000℃以上,因此看起来是黑暗的。黑子大小极不相等,大者直径可达59200km。黑子的大小经常改变,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变化周期平均是11年。太阳黑子有很强的磁性,所以当出现很多的太阳黑子时,地球上就出现极光现象以及引起地球磁场的剧烈扰动和磁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47/990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47/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