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区域-东南亚(4)
马来西亚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南中国海沿岸,由马来亚(即西马来西亚)
和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捞越和沙巴(即东马来西亚)组成,面积约33 万平方
公里,人口1790 万(1990)。首都吉隆坡。西马地势北高南低,全境大部分
是山地,有8 条山脉平行纵列,最高峰大汉山海拔2190 米。平原面积小,分
布于沿海地带。沙捞越地区,内地为山地,有森林广泛分布,北部沿海为平
原。沙巴地区,平原分布于西部,内地为山地。海拔4101 米的基纳巴卢山为
全国最高峰。全国主要是赤道雨林气候,在北纬5°以北为热带季风气候。
显著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沿海低地是26~30℃,内地山地为
22~28℃。年降水量一般为2000~2500 毫米,有的地区可达3000~4000 毫
米。北部有的地区有时会出现半至一个月的干旱期。
该国历史比较悠久。15 世纪,以马六甲为中心形成满刺加王国,并成为
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16 世纪开始,先后受到葡萄牙、荷兰等国的
侵略。到19 世纪初叶以后,马来亚沦为英国殖民地。沙捞越和沙巴历史上属
于文莱,1888 年也沦为英国的保护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们被日本占领。
战后,英国恢复了殖民统治。1957 年宣布独立,为英联邦成员。1963 年马来
亚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但1965 年新加坡退出。马来
西亚居民由30 多个民族组成,主要是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
还有一些原住民族。马来语为官方语言。主要语言有马来语、华语、泰米尔
语和通用的英语。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还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马来西亚80 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发展很快。1991 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达2465 美元,经济增长率达8.9%,目前正在从以农业为主向工业化、多元
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一)旅游资源
马来西亚的旅游业相当发达,热带风光和历史文化景观都有很大的吸引
力。主要的旅游胜地有吉隆坡、马六甲等。
吉隆坡,国家首都,也是全国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马来半岛西
部海岸的中段。面积(包括郊区)为244 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 万。“吉
隆坡”,为马来语,意思是“泥泞的河口”。1857 年,一些华人到此寻找锡
矿,后来发展成为城市。该城市规划布局合理,巴生河东岸为商业区,西岸
有大学和政府机构,近郊是新建的住宅区,而郊区是工业区。著名的旅游点
有黑风洞、马云顶高原、热水洞、吉冷结瀑布、湖滨公园、国家博物馆、国
家清真寺、默迪卡体育馆、精武体育馆等。黑风洞位于该市北郊,是一群石
灰岩溶洞,其中最有名的为黑洞和光洞,洞内有形状怪异的钟乳石,并有无
数蝙蝠和蛇类生存。在光洞附近的一个溶洞里,有建于1891 年的古印度教庙
宇,内有许多彩绘神像,是马来西亚印度教的圣地。云顶高原,位于吉隆坡
东北部,有湖光山色之美,既可在湖中泛舟垂钓,还可在史前动物园和儿童
乐园游览。默迪卡体育馆,位于市中心,其形状象是一椭圆形巨盆,颇为别
致。湖滨公园是该市的主要公园,园内有美丽的湖泊和茂盛的花草树木。国
家清真寺是该市众多的清真寺之一,规模宏大,是东南亚最大的清真寺。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的古城,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始建于15 世纪初,
曾经是满刺加王国的都城。由于几百年来有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和西方
人不同民族在此居住,因而该城在文化上具有混合性和独特性。既有中国古
典式的厅堂、庭院和园林,也有荷兰和葡萄牙风格的建筑。著名的古迹主要
有与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有关的三保庙、三保山和三保井,葡萄牙人修建的
圣地亚哥城门和圣保罗教堂,建于17 世纪的惹兰叻的红屋、建于18 世纪的
马六甲博物院和马六甲河畔的教堂钟楼等荷兰古建筑。此外,还有城北10
公里处的海滨度假胜地、城东南的圣约翰古堡、城郊马来西亚最早的橡胶种
植园亚沙汉山和巴株美连南的鱼类研究所。
波德申,位于森美兰州西部,是马六甲海峡北岸的重要港口和旅游胜地。
以城西长16 公里风景优美的优质沙滩和海滨浴场著名遐迩。在建于16 世纪
的拉查杜岬灯塔上,可用望远镜眺望马六甲海峡和对岸苏门答腊的鲁帕岛的
美丽景色。
大汉山国家公园,是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面积4343 平方公里。园内
有多种野生动物和植物,包括800 余种热带兰和500 多种鸟类、300 多种淡
水鱼类,还有犀牛、岩羊等珍稀动物。
邦咯岛,位于马六甲海峡东部,是该国重要的旅游胜地,面积36 平方公
里。该岛由花岗岩构成,有风景秀丽的沙滩,如西北岸长近1000 米的金沙滩、
西岸的白沙武沙滩,都是良好的海水浴场。还有18 世纪古炮台遗迹和苏丹别
墅遗址。但是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渔村的浮楼人家,夜晚时,渔火点点,似
梦幻之境。
槟榔屿,国家北部西岸的岛屿,著名的旅游胜地,面积285 平方公里。
该岛有四多:一是花园和公园多;二是山地、溪流和瀑布多;三是海岸线长,
海滨胜地多,该岛海岸线长74 公里,在北部海岸有长达11 公里的海滩;四是教堂和寺庙多。在岛东北部的槟城,有佛寺、极乐寺、泰禅寺、蛇庙、诗
华寺、马里安曼寺、圣乔治教堂、甲必丹吉村清真寺等。长8000 余米、连接
海峡两岸的大桥的建成,促进了该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珍拉丁海湾度假村,位于马来半岛东海岸珍拉丁海湾,该度假村无高楼
大厦,所有建筑都是木结构小屋,但设备先进,交通、通讯发达,西方游客
称之为“东方皇后”。游客在此可参加冲浪、滑板、溜冰、驾船、打球等活
动,还可学习烹调、舞蹈、射箭。村内有酒吧、餐馆、游泳池、图书馆、医
疗中心等。该度假村是“地中海俱乐部”成员。
(二)旅游业
马来西亚的旅游业早在80 年代初就有较快的发展。1980 年,该国国际
旅游者达153 万人次,旅游客房数为2.7 万间,国际旅游收入为2.5 亿美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占出口额的1.7%。经过数年的发展,1989 年外
国旅游者达100 万人次,而在“1990 马来西亚旅游年”中,旅游业更得到空
前的发展。当年,国际旅游者达740 万人次,年增长率达85%,国际旅游收
入达17 亿美元。1991 年,由于海湾战争和西方经济衰退的影响,旅游业未
能如预想的那样持续发展,实际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数下降20%以上,仅544
多万人次。1992 年,马来西亚的外国旅游者又上升到601.6 万人次,居世界
第20 位,旅游收入为17.68 亿美元,占世界第32 位。目前,该国有饭店客
房4.8 万间,政府计划投资3700 万美元建设中档饭店,以满足海外旅游者的
需要。马来西亚的外国旅游者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其次是日本,我国台湾
前往的旅游者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该国经济发展较快,近十几年来,出国旅游者人数不断增加。1980
年即达174 万人次,国际旅游支出4.7 亿美元。至80 年代中期,马来西亚已
成为居世界第20 位的主要客源国,每年出国旅游者达300 多万。但1991 年,
出国旅行的人数仅约100 万人次。其中60%是在本地区旅游,外出旅游的形
式多以团体包价旅游为主。由于该国进行了一些政策调整如进一步放宽公民
旅华限制,加上该国不少旅行社也增加旅华业务,1991 年马来西亚来华旅游
者明显增加,达到10 万人次左右。
该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据
1990 年的调查,该国国际旅游业对于酒店餐馆业、农牧业、燃料动力工业、
零售业、交通业、商业服务业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990 年,旅游业为农业
和牧业、陆路交通业等行业提供了12.2 万个就业机会,占这些行业就业总数
的7.0%。
尽管马来西亚旅游业成绩斐然,但与东南亚的其他一些国家,如新加坡
和泰国相比,仍然逊色。1990 年,其国际旅游收入17 亿美元,在东南亚和
东亚各国和地区中仅排第8 位,次于香港、新加坡、泰国、日本、韩国、中
国。因此,马来西亚准备对旅游业大力投资,广泛宣传,增加旅游项目,以
便加速发展旅游业,期望在2000 年接待外国游客2000 万人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45/977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45/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