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的平原
平原在陆地地形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为平原的地表起伏微缓,坡度变化很小,比较平坦,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只要气候适宜,平原地带常常是农作物的重要产区和人文荟萃的地方。
平原的大小是十分悬殊的。中国的大平原纵横可达30多万平方公里,而小的只有几十到几千平方公里,两者可相差几十倍或几百倍。从地表形态来看,平原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平原地表十分平坦,一望无垠,像华北大平原,往往走上几百里还看不到一个显著的高地;有的平原如四川的成都平原,坡度较一般平原大,有点向东南部缓缓倾斜,故叫倾斜平原;有的平原自四周向中部降低,称为凹状平原,吐鲁番盆地的低洼平原就属于这种类型;而东北大平原的中央部分具有波状起伏形态,故称为波状平原。此外像珠江三角洲平原,散布着一些孤立的残丘或小山,打破了一般平原的单调景色。
从动力成因来分,平原地区的地壳运动可以是正向(上升)的,也可以是负向(下沉)的。在地壳轻微上升的情况下,可以形成侵蚀平原;在地壳轻微下沉的情况下则可以形成堆积平原。中国主要的平原除河南、安徽、山东和江苏四省交界的地方有一片侵蚀平原(也叫准平原)外,基本上都是在地壳下沉的情况下形成的堆积平原。其实即使在堆积平原中,也是形态多样,成因复杂的。一般由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平原,叫冲积平原。当河流从山地区流出到达平地后,由于河床坡度骤减,河水流速变慢,就会有一部分泥沙沉积下来,在山前地带形成像一把展开的折扇那样上窄下宽的平原,叫做冲积扇平原,中国的首都北京就位于永定河冲积扇平原之上。
在山地区常有一些沟谷,平时没有流水,而在大雨以后,山洪暴发,这种暂时性的洪水把大量泥沙砾石搬运到沟谷口外的山麓地带,堆积成扇形平原,称为洪积扇或山麓洪积平原。这种扇形平原上经常既有冲积物,也有洪积物,以冲积物为主的叫冲积—洪积扇,以洪积物为主的则叫洪积—冲积扇。
此外,在河口地区往往形成呈三角形的平地,称为三角洲平原。中国的黄河、长江、珠江等河口处都有较大的三角洲平原。
中国平原面积约为 11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领土面积的 1/10强。这些平原主要是由江、河、湖、海的泥沙堆积而成,地势坦荡,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耕地区。中国的平原分布很广,但规模巨大的平原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这是一个依山连海、南北纵长的平原带。由于有东西走向的山岭穿插,这一平原带被分隔为几大块,由北而南依次为东北大平原、华北大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此外,在东南丘陵和岛屿的沿海地带也还有不少面积较小的河口三角洲平原,著名的有珠江三角洲平原和台湾西部平原。
1.东北平原
中国主要的平原中,论面积,以东北平原最大;论地势,以东北平原最高;论土质,以东北平原的黑土最肥。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之间,南北长约 1000多公里,东西宽约 400公里,面积达 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平原。作为平原来说,东北平原的地势是偏高的。
东北平原又可分为 3个部分,东北部主要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则为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3个平原又合称为松辽平原。
除了三江平原大部分高程在 50米以下外,其余部分的海拔都较高,其中尤以中部地区为高。因最近地质历史时期内,地体微有抬升,除了哈尔滨—齐齐哈尔—白城三角形地区地势稍低,海拔在 120~150米左右外,三角形外围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 200~250米左右。地面受流水切割,出现缓岗浅谷的波状起伏。辽河平原地势较低,由北向南直到渤海海滨海拔由 200米迅速下降到 50米以下,滨海地区地面高程仅 2~10米。
据地质学家研究认为,几百万年前辽河平原与松嫩平原是连成一片的,松花江、嫩江和辽河曾互相沟通,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在通榆、长岭、长春一带,地面微微隆起成了分水岭,使辽河水系和松花江水系南北分流,于是辽河平原与松嫩平原就分了家。但这条“分水岭”,地势低缓,地面高出两侧平原也不过十几米到几十米,一眼望去映入眼帘的还是那微波起伏、平畴千里的平原面貌。今后如果能在这里开凿一条运河的话,那末就可以让东北平原的南北水系重新携起手来,这对于发展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松辽运河”一旦开通,初高中地理网不但可使松花江流域丰富的农、林、矿产资源由运费低廉的水路南运,以减轻铁路的负担,而且还可使松花江丰富的河水调入辽河,增加辽河的水量,以满足农田灌溉用水和航运的需要,同时还能使黑龙江水系在国内有自己的出海口。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本来是由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把它们隔开的,后来由于松花江在小兴安岭南端打开了一个缺口,向东流入黑龙江,才使这两个平原连接起来。有 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一脚踩得出油”的黑土。新中国成立后,大批转业军人、知识青年和干部响应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奔向“北大荒”,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的粮食基地之一,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已被建设成为富饶的“北大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11/900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11/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