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近亲--淮河的来龙去脉(2)
东淝河发源于肥西县大潜山北麓,中下游河道淤塞,水流不畅,扩大为瓦埠湖,经寿县城北,向西经八公山入淮河。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在这里发生。
池河是由发源于定远县北部山地南坡的蔡桥河、桑涧河等一系列小河及发源于肥东县西北部的一些小河汇流而成的,向东北流至嘉山县,下游扩展为女山湖,转向南流,汇七里湖,经嘉山旧县,再汇涧溪湖,在马岗嘴与关营之间入淮河,全长182公里。
淮河南侧支流的长度比北侧支流要短,形成为一个不对称的羽状水系,这是淮河中游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淮河中游的水文特征有着重大的影响。淮河中游水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各支流注入干流的汇流点附近,往往有湖泊存在,支流下游河湖不分。如南岸东淝河下游的瓦埠湖,池河下游的女山湖等;北岸沱河下游的沱湖,石梁河下游的天井湖等。在淮河干流北侧,当有支流注入时,一些低洼地也潴水成湖,如颍上的丘家湖、唐垛湖、八里湖及凤台县的焦岗湖等。这些湖泊大都是过去黄河洪水泛滥侵入淮河时,带来了大量泥沙,使淮河干流河床淤高,加上洪水的顶托作用,各支流下游排水困难,因而淹没成湖。
从洪泽湖出口处的中渡到三江营,是淮河的下游。它大都是借道湖泊,不成河形,也无较大支流汇入,长度不足150公里。淮河的下游,现有三处去路。一处从洪泽湖流出后,向东经过江苏省金湖县入高邮湖,由高邮湖向南再流入邵伯湖,出了邵伯湖向南经六闸穿过大运河,在扬州以东转向东南流,在三江营入长江,这是现今淮河下游的主要去路。另两条出路是,出洪泽湖向东北,一条经苏北灌溉总渠,通过高良涧闸向东北,在淮安县南穿过运河,在扁担港入黄海;另一条是在特大洪水时通过淮沭新河,分洪入新沂河,从灌河口入黄海。淮河下游来自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沭、泗河等,现在通过新沭河和新沂河入黄海。
淮河的年径流总量不算大,如蚌埠站的平均年径流总量约为257亿立方米,但各年流量相差十分悬殊,多雨的年份可达700多亿立方米,少雨的年份只有53亿立方米,两者相差13倍多。另外在一年以内,由于降水量的一半集中在夏季的6、7、8三个月,所以汛期都出现于夏季,一遇暴雨,即会形成洪水。
由于淮河水系是一个不对称的羽状水系,淮北支流较长,河道坡度平缓,具有平原河流特性;淮南交流源短流急,河道坡度大,上游具有山溪性河流特性,流域内降水时间往往比较一致,暴雨期间水流很快汇入干流。因此当淮北支流的洪水下泄时,干流河道已被南侧支流的来水占据,造成排水不畅,加上中游的支流为数众多,水量迅速增加。洪河口年平均流量只有174立方米/秒,到了中渡就猛增至995立方米/秒(全河年平均流量为1033立方米/秒)。淮河中游河道又比较弯曲,有“九里十三湾”之称,排洪能力也小。此外,淮河汇入长江处,因长江流量大,汛期长,往往也是排水不畅,而江、淮两河相距很近,常同时发生洪水,长江不能排泄淮河大量来水,这样就造成了淮河经常泛滥的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91/768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91/7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