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区域地理--世界地理(6)
非洲大陆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它西起大西洋沿岸,向东经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等国到达红海之滨,东西长 5600多千米,南北宽2000千米,面积为910万千米2,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20倍。
在这片浩瀚的沙海中,分布着许多形态各异的沙丘。有金字塔形的、抛物线形的,还有一条条平行排列的沙垄,最常见的是新月形沙丘。然而被沙漠风暴吹过后,沙丘的面貌就会发生很大改变。沙漠中还有许多裸露的岩石被风吹蚀成“城堡”、“石蘑菇”等奇怪的形状。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炎热的地区之一,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这里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之内滴雨不见,有时沙漠的天空中也出现乌云,眼看着下起雨来,却一滴雨也没有降到地面上,在半空中就蒸发掉了。撒哈拉沙漠夏季的气温更是高得出奇,这里曾经记录过58℃的极端最高气温,白天地表温度可达 70℃~80℃,鸡蛋埋在沙子里都会烤熟。沙石吸热快,散热也快。一到夜晚,沙漠气温就会急骤下降30℃~40℃,冬季时夜晚气温可降到接近 0℃。由于昼夜温差大,撒哈拉地表的岩石因不断地热胀冷缩而分崩离析,剥落下来的碎石被风化成大大小小的砾石和沙子,细沙被风吹到较低的地方堆成了沙丘,砾石则留在附近成为戈壁滩。
撒哈拉炎热干燥气候的形成,是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和来自亚洲干旱地区的东北信风控制下,降水极少,终年炎热。这里动植物稀少,地表水源也十分缺乏。在阿拉伯语中,撒哈拉就是“空虚无物”的意思。人们很难想到外表看上去十分荒凉的撒哈拉沙漠地下却有一个储量颇丰的地下水库,贮水量相当于尼罗河12年入海总水量。沙漠地下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这里在5000年前曾是草原和沼泽地带,年降水量超过300毫米。而且这个潮湿的时期向前推算已持续了4万年之久,使大量的地表积水渗入地下,以后由于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才逐渐变成今天黄沙漫漫的样子。
撒哈拉沙漠的地下不仅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还是一个矿藏的宝库,石油、天然气、铀、铁、煤、磷酸盐等矿产储量都很可观。其中利比亚和埃及的石油、阿尔及利亚的天然气和摩洛哥的磷酸盐矿都大量出口换汇,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
其实撒哈拉沙漠也并不都是“空虚无物”,在沙漠中有水源滋润的地方形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那里人口稠密,农业也十分发达。
近些年来,由于北非气候持续干旱,撒哈拉沙漠不断地向南扩展,平均每年推进6千米左右,已经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经济和环境产生严重的威胁。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位于亚非交界处,它北起地中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湾的陶菲克港,是世界上无船闸的最长运河。全长195千米(包括两端伸入海中的航道),宽365米,深19.5米,可通航满载25万吨级,空载37万吨级的轮船。苏伊士运河的修建,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使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千米~10000千米,被誉为“东西方海上的捷径”。
自古以来,地中海和红海之间被狭窄的苏伊士地峡隔开。1859年,法国人投资,动用了几十万埃及民工,在霍乱猖獗的苏伊士地峡的泥泞中开凿运河。为此12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正式建成通航。但运河通航后长期被英法垄断,直到1956年埃及宣布将运河收归国有。同年10月,英法为此发动侵埃战争,运河被迫关闭。1967年中东战争,以色列兵临河边,苏伊士运河又停航达8年之久,直到1975年6月才恢复通航。
目前每年约有1.8万艘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运河,波斯湾出口到西欧的石油有70%经苏伊士运河运送,每年经运河运输的货运量占世界海运贸易量的14%。而过往船只的通行费多年来一直是埃及外汇的主要来源。1994年埃及运河收入超过了20亿美元。
近年来,中东地区铺设了大量输油管道,并且公路、铁路运输发展迅速,苏伊士运河面临着过往船只,特别是运油船日益减少的局面。埃及对过往船只收取的过境费也开始下降。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型油轮和货轮使用苏伊士运河,埃及已由1994年开始实施运河扩建计划:将河面扩宽至415米,船只最大吃水深度加深到 20.7 米,使更大吨位的轮船得以通过。这一工程将耗资10亿美元,预计于2000年完工,届时苏伊士运河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尼罗河
尼罗河在阿拉伯语中是“大河”的意思,它既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全长 6671 余千米,流经了大半个非洲,流域面积约 287.5万千米 2。在地图上它的干支流分布如同倒生的古树:根在地中海,树干在撒哈拉沙漠,树枝部分(众多的支流)在赤道多雨区。尼罗河上源有两个重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
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的布隆迪南部,向北流经了地势平坦的沼泽地区,水量稳定而流动舒缓,它因水中夹带了众多水生植物而呈白色。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由于地处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水量变化很大。湿季时,河水猛涨,夹带大量泥沙冲入下游,干季时则流量骤减,河水在一年中有暴涨暴落现象。青尼罗河因含有大量泥沙而水色较深。
青白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汇集在一起。在河水汇合处,有时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股水流“青白分明”的奇观。青白尼罗河在接纳了最后一条支流阿特巴拉河之后,始称尼罗河。尼罗河从这里开始到最终的入海口,长约3000千米。这一段河道穿过了热带沙漠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气候使河水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但它的重要性却越发突出了。
由于青尼罗河水位的季节性涨落,使尼罗河下游有定期泛滥的现象。一年之中,尼罗河每年2~5月为枯水期,河水清澈,此时的河水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 月以后,由于白尼罗河自上游带来许多腐烂的水草,河水变成了绿色,这预示着不久尼罗河就要泛滥。7 月以后,青尼罗河上游连降大雨,使之水位猛涨,并携带大量泥沙冲入河中,此时尼罗河下游水呈红褐色,流量不断增加,并溢出河道,泛滥成灾。11月以后,尼罗河水位下降,又逐渐恢复了原先的平静和清澈。
尼罗河下游由于每年洪水泛滥,泥沙淤积,在撒哈拉的黄沙中冲积出一条绿色长廊——尼罗河谷地,并在入海口处形成一个面积约2.4万千米2的尼罗河三角洲。在这片绿洲上勤劳勇敢的埃及人民利用尼罗河慷慨的馈赠,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直到今天,尼罗河下游仍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尼罗河每年的定期泛滥尽管为埃及人民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但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过去人们只有祈求神灵保祐,今天埃及政府在南部尼罗河流经的阿斯旺地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造了阿斯旺高坝,使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成为了历史。
阿斯旺高坝
在开罗以南900千米的尼罗河畔,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阿斯旺。在这座城市的南部建有一座著名的水坝——阿斯旺高坝。它的建造被埃及前总统萨达特赞誉为“堪与法老时代金字塔并列的世纪性工程”。
阿斯旺高坝建于1960年~1970年,历时10年耗资近10亿美元,运用了相当于大金字塔17倍的土石方(4300万米3)。大坝建成后坝高111米,长3830米。尼罗河被拦腰截断,在大坝以南形成一座巨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它有2/3在埃及境内,另外1/3在邻国苏丹境内。大坝的修建,改变了历史上尼罗河年年泛滥成灾的状况,使下游地区的耕地得到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对尼罗河水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阿斯旺高坝建成以来,埃及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大坝平均每年发电达1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1/4;防止了尼罗河往年的水旱灾害,扩大了下游的灌溉面积;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下游现在全年可通航;下游和库区发展渔业和旅游业,收入十分可观等等。
但是阿斯旺高坝建成后,也产生了环境问题,愈来愈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这些环境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尼罗河每年从上游携带下来1亿吨的泥沙,泛滥时,这些泥沙既肥沃了两岸的万顷良田,又可不断补充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陷的泥土,但大坝建成后,泥沙全部沉积在纳赛尔水库,不仅造成库区淤积,库容量减少,还造成了下游土地质量的下降和作物的减产,河口三角洲也因为海水的侵蚀而后退,二是由于大坝的截流,使尼罗河入海水量由320亿米3左右,迅速下降到60亿米3,河水中浮游动植物数量下降,使尼罗河里的鱼类品种数量不断减少,东地中海中沙丁鱼的产量也下降了83%,三是阿斯旺高坝的建成使埃及地下水位显著提高,过多的地下水会造成土壤盐碱化,还会导致山体滑坡;四是纳赛尔水库会引发地震等。
阿斯旺高坝建成后,效益显著,但后果也不容忽视。目前,埃及政府正在积极采纳专家的建议,修建海堤,防止三角洲被海水吞没。
开罗
埃及首都开罗是全非洲、以及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它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 14 千米处,虽被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和西亚的阿拉伯沙漠所包围,但由于尼罗河流经,使这里成为埃及最富绕,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开罗城市人口已达1200万,占埃及总人口的1/5。
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地处欧洲,非洲和亚洲三大洲交界处。古往今来,已有无数游牧民族、商队、旅行者,军队从这里通过。东西方文化很早便在这里交汇、融合。开罗由于位于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开罗建城始于公元642年,最早是一座军营。“开罗”在阿拉伯语中即是“胜利”之意。
开罗是著名文化古城。在开罗西南20千米的地方矗立着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已被作为开罗的城市标志。这尊4500多年前的石雕是用大金字塔边一块天然巨石雕凿而成,高达22米,全长57米。其面部依照古代霍夫拉国王的面貌雕刻而成,人像与狮身结合在一起,象征着帝王的智慧与威严。开罗市内古迹众多,这里犹如一座阿拉伯建筑艺术博物馆。市内现有250多座各具特色的清真寺。众多高大的宣礼塔使开罗成为“千塔之都”。其中最高的开罗塔,高达187米。开罗还是伊斯兰文化研究中心,它拥有伊斯兰世界最古老的高等学府——爱资哈尔大学,这座建于公元972年的大学是世界各地穆斯林研究伊斯兰教律的场所,被称为“伊斯兰教的最高学府”。
开罗的名胜古迹多集中在城市东部,城市的西部和北部则建有一座座高层欧式住宅楼和豪华饭店、宾馆。开罗的南郊是工业区。开罗是埃及重要的工业中心,在其南郊建有钢铁、石化、机械、汽车、纺织等工业部门,这里的制造业产值约占全国的一半。
开罗是埃及的交通中心,这里不仅是尼罗河航运的中心,还建有多条高速公路和运河与位于东部的苏伊士运河相接,还有四通八达的铁路通往亚历山大、阿斯旺等地,开罗国际机场更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重要航空中转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90/763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90/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