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明珠石佛洞(2)
第五层洞穴的洞壁和洞顶没有化学沉淀物,而以泥土沉积为主,在有水流经过之处,生长有针状石花、穴珠,并有沙滩,位置稍高、常年有水而又不为洪水淹没的水池里却生长着茂盛的白色方解石结晶的粒状石花。在雨季时,这里可能会有洪水的淹没和冲刷,在洪水的主流线两侧沉积有地表带入洞内的沙土,在主流线地区则生长着针状石花,这种石花处于随长随冲、随冲随长的过程中。
石佛洞的沉淀物不仅优美动人,而且种类很多,计有30多种形态,如鹅管、石笋、石柱、石塔、钟乳石(各种形态均有)、石帘、石慢、石瀑布、边石坝、穴珠、钙板、钙膜、卷曲石、石花、石枝、晶花、石毛、石菊、石葡萄、石灯和石莲等,其中最为奇特的是石花类、月奶石和石塔。针状石花主要存在于洞内的刹壁和石笋之上,质地纯净透明,呈丝针状向四周伸展,粗者如玉替,细的如毛发,性脆易折断。它们或呈片状、团状、簇伏紧贴洞壁,或呈帽状戴于石笋上。对于它们的形成,科学家尚未定论,但多数人认为是洞穴空气中含有碳酸钙微粒的过饱和气溶胶,其胶粒的直径相当于一滴水直径的一千万分之一,这种微细的质点呈胶体状悬浮于空气中,一旦它们与其他物体相遇时,就附着其上,碳酸钙就分离出来,并结晶为文石或方解石,由此不断的依附、分离,结晶而成向不同方向延伸的针状石花。也存人认为是由于毛细管水的渗析作用,即由饱和水中的碳酸钙经过结晶而成晶体,毛细管水的渗析作用不受地球重力的制约,随机地向任何方向伸展。粒状石花形态也极为复杂,有结晶坚硬的,也有质地松软的和葡萄状的方解石晶体。这种粒状石花多分布在洞壁斜坡上和石帘的中下部,外表呈金黄色方解石小晶体,有的以灰华物加厚,染有一层红色土的薄壳。这种粒状石花,多是由滴水飞溅后的水珠中析出碳酸钙而成的。因为含过饱和水的水滴冲击地面,在分散为小水珠时,二氧化碳就被释放出来,而水珠中的碳酸钙就析出沉淀下来,然后再发生结晶作用,成为粒状石花。又因为从裂缝中下渗的滴水有时带有粘土物质,故粒状石花的纯度不是很高,往往带有粘土,很少有白色的结晶体。在第二、三层洞穴中还可以发现月奶石和石莲花,是一种乳白色浆状塑体,也有干燥呈粉末状。月奶石的成因至今鲜为人知,有人认为它是未结晶的过饱和溶液;也有人认为它是细菌作用的有机酸沉淀物。
石佛洞已开放为旅游洞穴,每年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如果与相距4000米的三英洞相通,又可为首都增添一个游览胜地。三英洞主洞长1200米,支洞长400米,一共五层,洞内景色奇绝,堆积物千姿百态,晶莹洁白,闪闪发光,熠熠生辉。三英洞若能相继开放,则将展示北京地下绝妙的“仙境”,也可显示我国北方洞穴系统发育的特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63/645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63/6458.html